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市场 » 正文

CPI不给力 专家建议设菜篮子指数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2-30  
     2010年春节后物价明显上涨,各种声音风生水起,社会期待出现能及时反映本地市场物价变化的“风向标”,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出台后,许多市民觉得不“给力”。

     民盟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外贸学院副教授蔡建敏认为,CPI指数是国家层面上对全国消费者的数据统计,及时性和具体针对性有所欠缺,对地方百姓生活的关切度不足。不少专家都指出,CPI指数发布具有滞后性,属于“记录性”指数,无法及时反映当下百姓生活状况。同时,CPI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通货膨胀率。

    “CPI作为即时动态指数显得过于繁琐,因为市民不是每天都在购买衣物、娱乐消费或看病。”蔡建敏指出,CPI由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等8大类商品构成,反映的是市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更适合作为年度静态指数。此外,8类商品指数的权重确定基于全国统盘考虑,缺乏特定区域的针对性,如食品权重占34%,显然不符合上海普通百姓开销的比例。

     对此,统计学专家建议分层编制物价指数或称为“个性化统计”。除了编制一个物价总指数外,还可以有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物价指数,藉此反映不同收入阶层面临的实际价格水平,以及物价波动对不同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在香港等地,政府即按照分层概念编制了四类消费物价指数,来反映香港地区通胀或紧缩对不同阶层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蔡建敏建议,在上海创立一个反映市民日常开支水平的“菜篮子”指数体系,该指数力求“及时”、“准确”和“现实”。蔡建敏设想以一周或十天为一个周期,能真实反映市民实实在在的支出,充分考虑本地有关商品市场物价上涨因素;着眼于日常开支,即每天或近期一段时间必要支出,尤以食物开支的分量为重。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菜篮子”指数能够实施,将使政府在第一时间“肉贴肉”地掌握百姓生活,以便采取相应的物价调控政策。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市场情报,能够与CPI相得益彰,在不同层面多角度反映本地和全国物价的变化。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