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种种迹象表明,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从中可以看出,在国家发改委眼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是“游资”,也就是说是“热钱”。而现在,农业部明确表示与“热钱”无关。两相对比不难发现,相关部门在信息发布上再次“左右互搏”。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这一幕已在半年前发生过,而且当时还有国家统计局,可谓更精彩。今年5月22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的,农副产品不具有投资品的特性,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游资”进入到农副产品领域。两天后,5月24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目前情况下,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对象。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多,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将出重拳打击农产品炒作行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统计局把矛头指向了天气,否认了“游资”;而国家发改委则直接指向了“游资”。
如果说这里“左右互搏”还不够热闹的话,那么随后农业部又加入。5月28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的问题,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巡视员隋鹏飞回应称,“游资”炒作不是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不难发现,半年以来农业部的认识从来没有改变过,国家发改委的认识也从来没有改变过。如果说,第一次“左右互搏”是因为角度不同、沟通不够,那么现在为何又再一次“左右互搏”呢?当各方面你言我语、自说自话,各自按着不同的理解去应对农产品涨价时,作用力不同,试问,能够取得最好的调控效果吗?叙述到了这里,大众对农产品价格涨势不断,应该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这和相关部门认识不同、理解不同、行动不同,难道没有一丁点关系吗?
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公众利益。这一情境下,政府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向公众公布信息。但是公布的信息,必须是经过深入调查、缜密分析的,而不能为了公布而公布,更不能为了推卸责任而公布。“左右互搏”,影响公信事已不小,影响民生事更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