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保八”成功的中国,要面对的是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的调整变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的世界经济格局。防通胀,扩内需,调结构成为宏观政策和百姓生活的新命题。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的决策之年。这一年,我们不但攻坚克难应对眼前热点问题,而且谋划长远,为下一个5年的科学发展打牢基础、搭起框架。
2010年,我们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我们提高了驾驭经济规律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磨砺,积累了新经验,铸造了新优势。
防通胀——
调控政策效果显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惊涛拍岸自岿然,攻坚克难又一年。成功化“危”为“机”的中国,2010年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态势,经济高位增长。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这一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
进入7月份后,控物价却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和街谈巷议的热点。
在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增加了居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成本。特别是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新高。如何管理好通胀预期,能不能实现年初确定的物价涨幅控制在3%左右的调控目标,备受关注。
“物价并没有失控。通胀率略超过3%也不用太慌,因为今年经济增长肯定要高于预计的8%。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通胀相应高一点是经济规律使然。”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说。
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国务院11月20日出台了16条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具体措施。此举传递出中央严控物价、控制通胀的坚定决心。
调控立竿见影,尤其是前期游资介入炒作的部分品种,价格回落幅度相当明显。山东、海南、上海等地的菜价,在“国16条”出台后应声下跌,一些蔬菜零售价跌幅甚至超过30%。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物价调控初见成效,一方面是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生猪、蔬菜、水果、鸡蛋、水产品等农产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国家财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级政府有能力通过提供补贴等手段,帮助低收入群体应对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浙江、江苏、北京等地建立了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虽然4个月60元的物价临时补贴不算多,但心里很暖和。”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新竹小区低保户梁洁任兴奋地说。内蒙古向231.78万名城乡低收入居民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放3亿多元的临时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与物价涨幅联动。
“这次物价上涨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复苏过程的一个现象。主要原因中流动性过剩,输入型通胀的特征比较明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郑超愚教授说。
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新兴市场以相对较快的增长和相对较早的加息给国际投机资本以极强诱惑。外界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更成为“热钱”涌入的强大动力。
为应对危机而推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近两年后,今年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逐渐显现。
同时,美国最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资本流入压力。在今年一些价格疯涨的商品背后都不难发现游资的影子。
在具体的货币政策层面,从11月10日到19日,仅仅9天时间内,央行就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据估算,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
此外,为了遏制游资兴风作浪,抬高物价,证监会在11月26日将各个期货品种的交易保证金提高到10%以上,同时提高期货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
以上的种种措施有力打击了游资投机炒作。“最为典型的就是棉花期货:10月末主力资金规模在32亿元左右,但在棉花价格达到3.3万元最高点的11月份,主力资金的规模已经下降到25亿元左右。而目前,主力资金的规模则锐减到了12亿元左右。”中期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付鹏说。
扩内需——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重点
内需不足,尤其是最终消费不足,多年来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
有专家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以内需为主导,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扩大内需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其核心是要大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对购买部分消费品给予财政补贴,成为了撬动内需的重要杠杆。同时,不少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呈现稳步增长,为扩内需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原来14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家电下乡产品享受国家13%的补贴。在政策的带动下,家电销售持续火爆。统计显示,今年1—11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6730万台,实现销售额1504.1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倍和1.8倍。
“这辆面包车3.5万元,享受汽车下乡补贴3500元,再加上汽车购置税的优惠,一共能省下近6000元,这对我们农民来说,可真是一件好事。”在青海省西宁市八一路一汽车销售公司买车的苏满仓高兴地说。
今年1—9月,全国补贴下乡汽车摩托车811万辆。据测算,前三季度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直接拉动农村汽车摩托车消费超过1100亿元。汽车、摩托车下乡,成为拉动农村消费的重要引擎。
今年10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发出通知,要求山东、宁夏试点推动建材下乡。试点地区引导农户按照科学统一的规划建设自用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拉动和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业内人士估计,“建材下乡”创造的市场将是汽车和摩托车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