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0年全年的农村经济形势,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农产品涨价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比之于粮食连续7年获得丰收、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的利好信息,与食品价格有密切关系的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更容易引致街谈巷议,甚至口诛笔伐,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日常生活的影响被有些媒体冠以“雪上加霜”。近半年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单个农产品轮番涨价,随之蔬菜、肉类、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以这些农副产品为原料,下游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对此,央行、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门重拳出击,调控物价。现如今,物价已经开始“退烧”,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土豆、面粉等农产品主产区市场报价连续多日涨幅为零。发改委网站已宣布,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蔬菜、棉花价格环比回落。商务部披露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监测也显示,出现了近半年来首次下降。可以预计,在明年“控物价”的政策目标中,稳定农产品价格肯定无出其右。
然而,在平抑物价之余,我们不禁要问: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不是明智之举?此轮调控后,农产品价格会否再次抬升?或者说,今后农产品涨价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考察今年农产品涨价的缘由,无外乎三:一是生产的季节性波动影响了供求变化,加之天气、运输、突发灾害等原因,加剧了市场短缺。二是生产量与国际市场波动有关,多数依赖进口的农产品如大豆、玉米、棉花等随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引发价格上涨。三是资本对农产品市场的渗入增强,即游资在农产品市场获得较大的套利空间,从而抬升了价格。
显然,从短期来看,随着市场变化和国家调控措施的到位,这三个因素都会有所缓解。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游资正逐步撤离,生姜、大蒜的价格已经下跌,开始回归合理空间。稍有生活经验的人会发现,政府调控短期价格的办法非常给力,大可不必过多担心,何况国家对低收入群体的政策性补贴已经发挥了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是否意味着农产品价格越低越合理?我们认为,恰恰相反,种种迹象显示,农产品价格高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
据农业部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资料,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水平并不是历史上最高的,还没有达到1990年的水平,目前还有上升的空间;就国际市场而言,国内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有相当差距,如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后,我国农产品价格肯定会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从年初开始的“用工荒”显示各类雇工工资成本的上升趋势已无可争议,工资成本传导到生产、加工领域,必然拉升农产品价格,奶业、养殖业、种植业中大量使用的农民工“喊价”的结果,最终都会分摊到小麦、玉米、生猪、牛奶的价格中,农产品涨价不可避免。
中国幅员辽阔,但我们的耕地是有限的,水是有限的,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中国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资源灾难,如果得不到应有的约束和救治,必然会引发更大的危机。资源约束不断增强,可用耕地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被减少”,从长期看,农产品供给永远不会出现过剩的局面。事实证明,多年以来,农产品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长、食品结构的变化,人们对粮食、肉、蛋,禽等农产品的需求迅速猛增,在有限的供给下,农产品涨价是大势所趋。
价格上涨是最容易引起社会争议的经济现象。从老百姓的心理讲,只有对价廉质优的商品最满意,否则就可能“怨声载道”。如果决策部门从“稳定”和“民生”的良好意愿出发,而忽视市场运行规律,一味迎合消费者心理,以行政手段压价,恐怕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我们认为,单就农产品而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政策制定者应该做好迎接农产品价格高增长时代来临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