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稳中趋弱 短期表现弱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2-06  
     11月份,农民惜售导致玉米现货价格持续上涨,中下旬调控政策频繁出台,企业收购趋于谨慎,收购价格小幅回调。大连玉米期货合约创出新高后震荡回调,主力合约1109收于2279元/吨,较最高点下跌161元/吨。

    管理通胀预期调控全面展开

    近半年,国内通胀压力愈加明显,管理通胀、稳定物价已成了当务之急。11月中旬开始,物价调控全面展开。调控政策更多地集中在对中间环节的疏通和对价格的行政干预,这在一定时期内对商品价格能起到有效调控,而非长久之计。如果后期不能从供给和预期两方面改善,价格难免会有反弹之时。

    

    粮食一向都是政策调控的主要领域。而作为供需偏紧、近期表现抢眼的玉米更是成为政府主要监控目标。国务院提出“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国家发改委也下发《关于对玉米深加工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的紧急通知》,以抑制玉米深加工需求过度扩张对玉米价格上涨造成的影响。

    

    在今年收购市场上,国家一边叫停了中储粮的贸易性收购,另一边对秋粮收购工作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严把粮食经营者的收购资格,并再度明确了最高库存量义务等。这些都是现在或将来市场中的潜在利空因素。

    

    交易细则修改玉米成交回落

    

    本月政策性玉米投放量增加,并且对关内跨省移库临储玉米的交易细则进行了修改。受其影响,本月东北和关内临储及中央储备玉米成交率和成交均价都呈回落态势。

    

    上涨预期仍存农民惜售增强

    

    今年农民惜售心理格外强烈。一方面由于近两年玉米价格在收购过程中持续走高,使得先卖的农民吃亏,同时农民收入多元化,变现需求弱化。另一方面,在通胀预期下,生产、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反馈到玉米生产层面,农民也都希望价格能进一步提高,以保证种粮收益不缩水。

    

    另外,上一年度玉米减产,国内供需偏紧,企业库存普遍紧张,这也导致在今年玉米上市初期,加工企业、贸易商都展开了扩张性收购,收购价格持续走高。

    

    随着中下旬玉米收购价格涨至前期高点,一些地区玉米上市量开始增加,价格企稳,局部有所回落。后期收购价格或小幅回调,但幅度有限。

    

    企业收购谨慎后期仍然看多

    

    今年以来,玉米需求旺盛一直支撑玉米价格高位运行。由于下半年生猪、蛋禽价格稳中走高,养殖利润改善,玉米饲料消费持续恢复;当前深加工利润丰厚,按照玉米1800~2000元/吨的收购价和淀粉3100元/吨的出厂价粗略估算,淀粉加工利润在300元/吨以上,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经过1个多月的提价收购,11月份企业阶段性补库完成,为了控制收购数量和后期潜在的风险,加工企业小幅下调了收购价格。截至月底,东北中等玉米的收购价仍然维持在1800~1900元/吨之间,相对坚挺;河南、河北中等以上玉米收购价在1950元/吨附近,较前期回落30元/吨。

    

    在通胀背景下,后期终端消费商品的涨幅明显超过玉米原粮价格的涨幅,企业加工利润丰厚保证了市场对玉米原粮的需求,这也将是后期玉米价格强势运行的有力支撑。

    

    期货价格回调进口环比回落

    

    调控和回调是11月份大连玉米期货的主旋律。从技术和盘面表现来看,短期内仍会以弱势调整为主,操作上建议以短线为主。

    

    据海关统计,10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为25.19万吨,比9月份减少26.07万吨,1~10月份累计进口147.85万吨;10月份我国出口玉米0.48万吨,1~10月份累计出口11.22万吨,主要出口朝鲜、韩国和日本。

    

    预计12月份国内玉米价格逐渐趋稳,考虑到年底临近,农民惜售心里有所缓解,玉米上市量有望增加,局部地区会有40~80元/吨的回落。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