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农产品价格中长期仍将保持上涨趋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1-29  
     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明显。那么,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何在?中长期运行趋势如何?对老百姓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政府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进行调控?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和中信证券首席农业分析师毛长青,请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主要系游资炒作

    证券时报记者:农产品涨价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引发关注,从年初的大蒜、绿豆等单个农产品品种的大涨,到年中以来的农产品全面上涨,10月份数据显示,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您认为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左小蕾:从基本面来看,我国秋粮已经丰收,供应并不短缺,当前农产品及食品价格暴涨主要是受资金炒作所致。特别是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大量流动性资金流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并推高价格,尽管国内粮价大多不与国际接轨,但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此外,国内流动性也有泛滥之势,不少投机性资本进入商品市场进行炒作。

    李国祥:从历史上来看,农产品价格在2004-2005年、2006-2007年各涨过一轮,现在又开始涨。但现在的情况是不仅农产品价格涨,工资也涨,农资也涨,短期看这显然是货币因素在起作用,但也不可忽视长期结构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涨幅跟农村劳动力成本正相关,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直接拉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这是成本推动的长期结构因素在起作用。某些游资和商贩利用农产品供求偏紧形势和涨价预期借机炒作,扩大了效果。

    韩康:农产品价格上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过快上升肯定是不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大涨与现在的货币环境有关系。中央政府应对危机,除了4万亿的中央直接投入以外,还有9.7万亿的新增货币贷款,我国的货币流动量因此比较宽松,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因素。

    通胀压力增大

    证券时报记者:CPI涨幅近几个月来连续扩大,但总体上看仍属于温和上涨,仍在可控范围内,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胀。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吗?

    左小蕾:通货膨胀是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果没有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食品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是可控制的,是结构性的,但如果有流动性的问题,这些结构性问题就会导致全面通胀。流动性过剩就像是经济环境中的一堆堆“干柴”,结构性的食品价格上涨就像是“一把火”,将干柴全部点燃,最后就通货膨胀了。

    从第三季度开始,国内新增通胀因素的压力也开始显现。工资上涨,要素机制改革等变化,包括电价、水价上调,资源税增加等,将对非食品价格上涨产生新的压力。因此,第四季度的通胀水平可能高于预期。

    通货膨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货币现象。目前,要把导致问题产生的各种因素分析清楚,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果现在只强调结构性,忽略流动性,那么将来很难有较好的政策去应对。

    李国祥:政府管理通胀预期,很重要的一块就是稳定农产品价格。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经历了一轮大幅上涨,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比较重,政府不得不加强调控,以适应新的形势。

    毛长青:从历史上看,食品作为CPI消费品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最终会反映到CPI指标上,并进一步向社会各部门传递,促进更为广泛的物价上涨。数据分析表明,我国CPI走势与食品价格走势的相关程度较高。

    在各种农产品中,粮食对食品价格的影响尤为明显。粮价上涨不仅会直接增加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还会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提高食品饮料加工业的生产成本;或通过饲料业成本的上升,提高肉禽蛋奶水产类产品价格,并带动水果蔬菜价格上涨。

    陈宪:此轮农产品涨价主要是通胀惹的祸,是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具体反映。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农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农产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不与流动性过剩碰头,是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的,更不会出现较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由于流动性过剩,美元一路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造成了通胀预期。农产品价格上升预期和通胀预期,正是当前推高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中长期仍将上涨

    证券时报记者:农产品价格的中长期趋势如何?

    李国祥: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仍然会存在着周期性变化,反映到市场上,必然会呈现出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的农产品成本费用总体上趋于上升,这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货币供给量增长趋于稳定,则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趋于中性。

    短期来看,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可能趋紧,其价格仍将进一步走高;不同农产品的投入要素价格短期内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方向,成本推动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特征仍会显现出来;2009年明显加速的货币供给会在1—2年的滞后期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综合来看,我国农产品价格短期上涨压力大于长期上涨压力,但总体上趋于上涨的势头不会改变。

    韩康:从中长期来看,粮食价格具有上升趋势。道理非常简单:土地在减少,耕地面积在减少;各项农产品的成本不断提高。全世界,包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农业都有补贴,美国政府给农业的补贴就大约在25%左右。

    毛长青:从基本面来看,今年秋粮继续丰收,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国家储备量也很大,储备投放也已趋于常态化,由流动性过剩和短期需求增长引发的价格“温和上涨”也已基本消化,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将逐步趋于稳定。

    调控应注意力度和节奏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7部委已经积极行动起来,联手控制物价。同时,各地也积极出台相关措施,确保物价稳定,保障市场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那么,本次调控将对农产品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国祥:今年以来出现的物价上涨尤其是农产品涨价虽然对中国经济冲击不大,但却对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此次国务院出台的16项措施兼顾短期与长期,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应该是有效果的。

     政府出手调控物价虽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就农产品价格而言,大涨大跌都是不利的,政府应该学会把握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求得平衡。

    陈宪:这些措施总体上来说是积极的,譬如,针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的一些措施已在落实中,现在只是进一步强调。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一轮农产品涨价是当前通货膨胀的一部分,必须从货币政策的调整入手,从源头上遏制通货膨胀,管理通胀预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毛长青:国家调控的意图更多的是通过稳定市场情绪以控制价格上涨的速度而非方向。综合粮食成本、下游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年内粮食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而白糖、棉花供需紧张格局尚未改善,仍有可能震荡上行。

    证券时报记者:国家要采用什么手段,才能对农产品的价格形成行之有效的调控?

    左小蕾:要抑制价格上涨,政府应该“双管齐下”,既要严控外资进入,也要回收流动性。

    李国祥:政府未来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价格的直接管制和干预;二是补贴,包括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补贴。价格调控直接干预危害性比较大,商人囤积了商品,你不让他涨价,他就不卖,这样市场上的商品会更加紧缺,供求越紧张,价格越会上涨。政府间接地通过大企业稳定价格还是比较可行的。

    至于补贴,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补贴要同时进行。建议对生产者实行差额补贴,设立一个目标价格,当市场价低于此价格时按照差额补贴,稳定价格。

    消费者方面,可实行食物券制度,在城市中可开设一些凭券购物的窗口,有券的人都去排队领食物,而一般富人懒得去排队,可以堵住一些漏洞。

    韩康:从中央政府的调控来看,农产品价格快速上升是绝不允许的。我们有一个杀手锏,就是粮食储备系统,一旦粮价出现大的波动,就用粮食储备系统来平抑物价。同时,由于物价过快上升给中低收入家庭造成的损失,政府应该给予补偿,而不是硬性地打压价格,用老办法是不行的。

    毛长青:从粮食的价格形成机制看,成本与资源禀赋决定长期走势,中期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但国家主导了粮食供给与收购市场。目前,在政策保障和国家对粮食的实际控制力上,都处于历史最好状态。以小麦为例,我国小麦单产水平和种植面积均位列世界前列,库存粮食比较充裕,国储拍卖也保证了国家对包括小麦在内的粮油产品的控制力。

    未来3—5个月,农业扶持政策将进入季节性密集期,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号文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以及出台做大做强农业的政策等,这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