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农产品止涨如何避免昙花一现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1-24  
     近期,以农产品为代表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中央接连出招稳定消费价格,打出政策“组合拳”。

    11月17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就调控物价出台加强法规建设、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多项措施。3日之后,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真的降了!”针对“国16条”中重点提及的蔬菜预计粮油供应,笔者昨日走访省内多家市场和农企发现,近日蔬菜价格持续下跌。事实上,今年来,发改委等部门已经多次出手平抑农产品价格,但效果平平,愈加蔓延的涨价品种更令CPI始终飘红。此次调控措施有16条之多,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市场??

    看到了政府的决心

    据广州市物价部门公布,本地菜心均价从21日的3.2元/公斤降至3元,油麦菜由3元/公斤降至2.7元,大芥菜由3.1元/公斤降至2.9元,大部分蔬菜降幅在0.3元之内。广州市价格信息网昨日显示,亚运会开幕以来,该市蔬菜连续两周明显下跌,上周再降8.1%。笔者从“菜篮子一月综合价格走势图”上看到,自月初以来,广州市蔬菜价格一直在平缓下降。而粮价近日开始略降,预计下一周升势将会随着秋粮的陆续上市而减缓。

    “最近价格大跌主要是上市集中期蔬菜增多引起的,政策的效果还没有传导到市场上来”,广东东升农产销售负责人宜先生表示,蔬菜价格今年如同过山车,夏天的时候暴雨连连,价格居高,11月份以来迎来上市高峰期,菜价急跌,许多菜农已经亏本。“物价平稳对于保持菜农积极性很有好处。‘国16条’里做好越冬蔬菜供应的表述就是之前国家平抑物价措施里没有的。”宜先生对于下个月对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通行费的做法也十分支持,“绿色通道很早就有,但在一些地方的路桥例如南沙港快速、番禺大桥却一直没有执行,希望这次国家政策能够切实落实到所有路桥上,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来减轻农民负担。”

    “前天开始,粮价开始降了,现在降了大概5个点。”全国种粮大户标兵,惠州市海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钟振芳董事长说,“政策发布后,各地的国家粮库都陆续放粮,令价格立竿见影回落。”他坦言,今年来粮价已经上涨了30%,这并不正常,暴涨则更多源于中间环节的非理性炒作,农民获益并不高。他认为,政府这次决心和力度比较大,调控范围包括种植、供应、流通、农资保障、能源配合、补贴等方面,措施覆盖价格上涨的整个链条,每个环节都有体现。“特别是提到‘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个无疑将加大地方政府的决心。”

    农业部门??

    未雨绸缪加快冬种生产

    冬种是确保农业供给保持物价平稳的重中之重。“国16条”第一条就提到,“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各地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

    农业部近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开发南方冬季农业,引导农民利用冬闲田发展冬油菜、蔬菜等高效作物。同时,扩大南菜北运蔬菜种植面积,增加速生蔬菜生产。另外,增加北方蔬菜生产。

     为贯彻落实“国16条”,笔者昨日从省农业厅获悉,省农业厅已经拟定相关意见,并交物价局汇总后待省政府审核。内容主要涉及冬种生产、配合宣传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方面。

    “我省冬种开展良好,未雨绸缪,供应充足,价格恐难大涨。”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冬种生产基地,为保障冬季蔬菜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我省农民增收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今年全省冬种农作物面积力求达到1200万亩,比上年增加58万亩,增长5.1%。其中,冬种马铃薯、玉米、番薯等粮食面积355万亩,增长5.6%;冬种蔬菜710万亩,增长4.6%。

     专家??

     政策落地完善机制方为长策

     专家认为,本次“国16条”的内容非常全面,覆盖了“产前”、“生产”、“流通”、“销售”,甚至“储备”环节。短、中、长期的政策思路也非常明确,但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看,下一步就要看各地的贯彻落地情况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建议,从广东的情况来看,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土地、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不可能改变。要在短期内减轻社会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疼痛感”,一方面是降低蔬菜到消费者餐桌上的成本,降低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就是一个做法,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对中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从长期来看,“菜篮子工程”非常关键。广东地区应该加快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土地、人力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注意对菜农的直补力度,提供必要的土地和资金支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王曦教授则认为,跳出农业层面看“国16条”,改善机制方能长效。从之前的政策效果来看,从短期来看,“落实菜篮子工程”和“打击囤积炒作”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何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落实到消除通货膨胀和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上来。他建议在落实“国16条”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以上两点,很多地区提到“发补贴”,这种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定要强调补贴的来源,更要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尽量避免新增货币来进行补贴,同时也要保证提供的补贴真正到了有需要的人手上,并用于购买或种植农产品,这样虽然也可能导致一定的通货膨胀,但是扣除这个因素后,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民还是有好处的。同时,从中期来看,补贴政策、提升工资都不如减税,这就要看国家在“国16条”改革之后,是否能够更进一步将改革推向深入了。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