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的物价上涨,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已让百姓坐不着了。国务院这次公布的16条措施中,农产品成为本轮调控的核心主线,哪些措施对平抑农产品价格是否有效?那些措施有眼前的效果?哪些措施有长远的影响?哪些措施难有效?细细读来,有以下感觉:
粮食收购资格审核与深加工叫停最有力。
在国16条中,第十条,也是“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如果执行得好,应该有最有效的调控手段。“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落实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规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的行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强对收购资格的审核,也就是进行准入限制,是一个最大的刹手锏。把一些想趁起炒一把的公司给清除出去,而对目前已从事收购者也进行最高库存量的限制,从资金上来进行监管,从而达到调控目的。问题是游资也可以跟有资格者合谋也。另外一个有效措施是对玉米深加工进行限制,也就是不让那些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多收玉米。因为目前我饲料对玉米的需求很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玉米能够被用来饲料生产上。美国的玉米深加工,主要搞玉米乙醇,导致07-08年全球粮食价格大涨。我国也在粮食主产区上了一批深加工项目,这些项目近年来每次粮价上涨就成为调控目标。而粮食主产区的地方政府也是颇有怨言的,因为如果玉米在当地加工,增值的一大块就可以以税收形式留在当地。而没有加工的粮食被运到粮食销区,产粮区会觉得自己亏大了。粮食“产”“销”区的矛盾,也就是说粮食主产区的政府部门一直认为产区在补贴销区,穷地在补贴富地的问题目前一直没有解决。
三次菜蓝子号召不如直接简化为用数量来保证。
国1条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这已经是本年度第三次要求各地政府重视菜篮子生产了。问题是目前城市周边的地用来建房与用来种地的效益差得也太悬乎了,各地大员们听不听存在很大的未知数。再者目前已进入冬季,什么时候这些措施真能发挥上作用,更不可知了。所以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每个城市必须专门核定一定数量的专用生产蔬菜基地亩数,以数量调控代替泛泛而论,可能效果会强很多。
流通暴利农民受损问题难解决。
国3条是讲流通的,试图通过绿色通道来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但其效果究竟有多大,也要打个问号。因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一直存在“暴利”,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绿色通道也不是一两年了。一个好的做法应该是加强产销对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让生产者联合才可能真正让从事农产品供给的农民得到好处。韩国直接由农协在城市建超市,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我国目前还鲜见合作社开办的超市。
化肥涨价如果不能超过粮价涨也没解决。
国4条要求“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但对我国化肥涨价速度一直超过农产品涨价速度一直没有好的办法。农民一直抱怨,化肥涨价速度高于粮食涨价速度,为什么不搞一个联动机制,让化肥与农产品涨价联动起来呢?
发放补贴的对象与方式应该提高精确性。
国6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第7条“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很好,如何让低收入与弱势群体在涨价中避免受损太大,的确应该发放补贴。但是是直接给“学生食堂补贴”还是给学生补贴,应该好好算笔帐。目前的给食堂补贴,学生们能否享受到这些补贴还是存在问题的。国外按家庭收入来发食物券或者直接按家庭收入发补贴是不是比目前吃大锅饭的方式效果会更好一些?
调控农产品价格与农民利益保护如何协调?
按道理讲,今年的农产品生产与往年相比应该变化不大,为什么还出现这么快速的物价上涨?过量的货币供应以及国际市场的传导因素不可忽视。农民也一直在抱怨农业生产用的农资、劳动力成本等上涨过快才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目前国16条对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以确保调控中不伤害农民利益很少涉及.这样做会带来一个大问题,农民种粮的比较利益目前是各行业中应该最低的了,如果未来农民寒了心,都不种粮了,粮食安全如何办,将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供给出现了问题,再怎么调,可能都无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