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库存数据下调了500万蒲式耳,因为硬红春小麦产量数据下调了1100万蒲式耳,杜伦麦产量数据下调了400万蒲式耳,抵消了进口增幅。进口数据上调了1000万蒲式耳,因为软红冬小麦和杜伦麦进口提高。出口数据不变,不过各个小麦品种出口数据调整,导致硬红冬小麦和硬红春小麦出口数据上调,而软红冬小麦和杜伦麦出口数据下调。2010/11年度美国小麦平均价格预估区间缩小了5美分,为每蒲式耳5.25-5.75美元。2010/11年度初期小麦销售以及预售步伐强劲,制约了2010/11年度小麦平均价格上涨空间。
2010/11年度全球小麦供应数据略微上调,因为产量数据增幅抵消了期初库存降幅。2010/11年度全球小麦产量数据上调了150万吨,因为阿根廷、澳大利亚、欧盟27国和巴拉圭的产量增幅抵消了前苏联12国和美国的产量降幅。阿根廷小麦产量数据上调了150万吨,因为小麦种植效益良好,及时降雨提高了种植面积以及单产潜力。澳大利亚小麦产量数据上调了100万吨,因为东部地区的单产增幅大大抵消了西澳洲干燥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欧盟27国小麦产量数据上调了60万吨,主要原因是波兰播种面积提高。俄罗斯小麦产量数据下调了50万吨,因为收获结果显示西伯利亚单产低于预期。阿塞拜疆和哈萨克的产量数据分别下调了50万吨,因为最新的报告证实了干旱造成的单产损失高于预期。
2010/11年度全球小麦贸易数据上调,因为中国、埃及和韩国的进口数据分别上调了50万吨,原因在于本年度迄今为止的进口提高。阿塞拜疆和美国进口数据上调。土耳其小麦进口和出口数据均下调了100万吨,因为前苏联12国的供应不足,将会制约土耳其的小麦进口以及面粉出口。哈萨克小麦出口数据下调了50万吨,因为产量下滑。阿根廷和欧盟小麦出口数据分别上调了100万吨,因为阿根廷供应提高,而欧盟小麦出口步伐强劲。俄罗斯小麦出口数据上调了50万吨,因为政府将于2010年12月31日之后允许出口面粉。
2010/11年度全球小麦消费数据上调了250万吨,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小麦饲料用量提高了200万吨。韩国的小麦饲料用量数据上调了50万吨,因为饲料小麦进口步伐强劲。俄罗斯小麦饲料用量数据下调了100万吨,不过食用量下调了100万吨。全球2010/11年度小麦期末库存数据下调了220万吨,因为中国的库存数据下调了340万吨。俄罗斯小麦期末库存数据也下调了100万吨。不过澳大利亚、埃及、阿根廷和巴拉圭期末库存数据上调。
11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粗粮部分)
2010/11年度美国饲粮供应数据下调,因为玉米产量调低。今年玉米产量数据下调了1.24亿蒲式耳,因为平均单产下调了1.5蒲式耳,为154.3蒲式耳/英亩。饲料和其它用量数据下调了1亿蒲式耳,因为产量数据下调,价格上涨将会制约饲料消费。出口数据下调了5000万蒲式耳,因为高价将制约出口需求。乙醇行业的玉米用量数据上调了1亿蒲式耳,因为十月份乙醇产量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乙醇生产利润丰厚。乙醇价格继续追随玉米价格上涨,支持了乙醇生产利润。虽然国内用量相对偏低,但是乙醇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同样会提高乙醇行业的玉米用量,毕竟白糖价格高企将会制约巴西的乙醇出口能力。
2010/11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数据下调了7500万蒲式耳,为8.27亿蒲式耳,这将是自1995/96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库存对用量比只有6.2%。1995/96年度,玉米期末库存对用量比只有5%。2010/11年度玉米平均农场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4.80-5.60美元,比上月上调了20美分,也远远高于2007/08年度创下的前期历史纪录4.20美元。
2010/11年度全球粗粮供应数据下调了330万吨,因为美国玉米产量数据下调,中国大麦产量数据下调,俄罗斯燕麦和黑麦产量数据下调。全球玉米产量数据下调了110万吨,因为美国玉米产量的降幅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的产量增幅200万吨所抵消。2009/10年度中国玉米产量数据也上调了200万吨,因为根据官方的数据,播种面积数据上调了80万公顷。
2010/11年度全球大麦产量数据下调了80万吨,主要原因是中国种植面积和单产下滑,导致产量数据下调了70万吨。白俄罗斯和欧盟27国的大麦产量数据略微下调,澳大利亚上调了30万吨,因为东部地区降雨充足,提振了大麦单产。全球燕麦产量数据下调了130万吨,主要原因是俄罗斯下调了100万吨。2010/11年度全球黑麦产量数据下调,因为俄罗斯下调了40万吨。
2010/11年度全球粗粮贸易数据略微下调,因为菲律宾和韩国的玉米进口数据降幅在一定程度上被沙特阿拉伯的玉米进口以及欧盟的高粱进口增幅所抵消。欧盟和塞尔维亚的玉米出口数据分别上调了50万吨,基本上抵消了美国的降幅130万吨。
2010/11年度全球粗粮消费数据略微下调,因为中国和阿根廷的玉米饲料用量提高,基本上被欧盟、韩国和菲律宾的玉米饲料用量降幅所抵消。燕麦和大麦消费数据同样下调,因为俄罗斯和中国的燕麦饲料用量减少,欧盟和中国的大麦饲料用量下滑。
2010/11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数据下调了320万吨,为1.292亿吨,这将是自2006/07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是美国乙醇产量和用量出现第一次快速增长的时期。
11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大米部分)
2010/11年度美国大米产量预计为2.416亿英担,比上月下调了70万英担,因为单产下降。平均单产预计为6669磅/英亩,比上月下调了18磅。收获面积数据不变,仍为362万英亩。长粒大米产量数据下调了50万英担,为1.815亿英担,而中粒大米和短粒大米产量数据下调了20万英担,为6010万英担。用量数据的调整主要在于2010/11年度稻米加工单产下调了2%,为67.5%,是至少五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八月份天气炎热干燥,导致南部地区稻米单产受损。稻米加工单产下滑导致糙米用量提高。国内用量及其它用量数据上调了200万英担,达到创纪录的1.29亿英担。不过出口数据不变,仍为1.19亿英担,但换为成品米来计划,出口数据较上月下调了2%,因为对中东地区的出口将会减少。
2010/11年度美国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4980万英担,较上月下调了270万英担,但比上年增长1310万英担。长粒大米、中粒大米和短粒大米、所有大米平均价格预估与上月不变,分别为每英担10.50美元-11.50美元、17.30-18.30美元以及12.10-13.10美元。
2010/11年度全球大米供需数据下调。2010/1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514亿吨,较上月下调了110万吨,主要原因是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和韩国的产量数据下调,这些国家的降幅在一定程度上被澳大利亚的产量增幅所抵消。2010/1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数据略微下调,因为主季稻米近来受到洪水的影响,不过旱季稻米产量有望提高。2010/11年度菲律宾大米产量数据下调了30万吨,因为台风鲇鱼给菲律宾稻米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不过2010/11年度菲律宾稻米产量仍要比上年因恶劣天气而减产的水平高出70万吨。
2010/11年度全球大米出口数据下调了35万吨,因为美国、巴基斯坦、缅甸和泰国的出口降幅在一定程度上被澳大利亚的增幅所抵消。孟加拉和印尼的进口数据上调,不过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进口数据下调。2010/11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9430万吨,基本上与上月保持稳定,不过年比减少110万吨。
11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油籽部分)
2010/11年度美国油籽总产量预计为1.018亿吨,较上月下调了100万吨,因为大豆和棉籽减产,仅在一定程度上被花生产量增幅所抵消。大豆产量预计为33.75亿蒲式耳,较上月下调了3300万蒲式耳。大豆单产预计为43.9蒲式耳/英亩,下调了0.5蒲式耳。大豆出口数据上调了5000万蒲式耳,达到创纪录的15.7亿蒲式耳,因为全球进口需求提高,出口销售步伐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尤其对华的出口销售。截止到十月份,对华的大豆销售量已占到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总量的70%以上。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1.85亿蒲式耳,比上月下调了8000万蒲式耳。
2010/11年度豆油期末库存数据上调,因为期初库存数据上调,豆油食用量减少导致国内豆油用量下滑。2010/11年度大豆及制成品价格预估上调。2010/11年度美国大豆平均价格预估为每蒲式耳10.70-12.20美元,上调了70美分。豆粕价格预计为每短吨310-350美元,上调了20美元。豆油价格预计为每磅42.50-46.50美分,上调了3美分。
2010/11年度全球油籽产量预计为4.407亿吨,上调了10万吨。大豆产量数据上调,基本上被葵花籽、油菜籽、花生和棉籽产量降幅所抵消。全球大豆产量数据上调,主要原因是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南非产量提高,这仅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国的降幅所抵消。阿根廷大豆产量数据上调了200万吨,为5200万吨,因为大豆价格相对偏高,农户提高种植规模。巴西大豆产量预计为6750万吨,上调了50万吨,因为播种面积提高。全球葵花籽产量数据下调,因为俄罗斯、阿根廷、印度和欧盟的产量数据下调。
2010/11年度全球油籽贸易预计为1.114亿吨,上调了180万吨。2010/11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为5700万吨,上调了200万吨。欧盟大豆和豆粕进口数据上调,因为葵花籽和油菜籽供应下滑。
11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棉花部分)
2010/11年度美国棉花供应数据的调整包括,产量数据下调,国内纺织行业的用量下调,出口数据上调。产量数据下调了45.5万包,为1840万包,因为德克萨斯州的产量降幅在一定程度上被东南部和三角州地区的增幅所抵消。国内纺织行业的用量下调了15万包,为345万包,因为近来棉花价格大涨。出口数据上调了25万包,为1575万包,因为海外需求提高,迄今为止棉花出口销售步伐强劲。2010/11年度棉花期末库存数据下调了50万包,为220万包,创下自19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0/11年度棉花平均价格预估上调了7美分,为每磅74-86美分,这将是自内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0/11年度全球棉花消费和期末库存数据下调,因为供应减少。中国的棉花期初库存数据下调了300万包,因为2009/10年度供需数据调整,纺织厂的库存不足。2010/1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数据下调了140万包,因为中国、美国、巴基斯坦、希腊和土耳其的产量数据下调,在一定程度上被巴西、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产量增幅所抵消。由于供应不足,全球棉花消费数据下调了3%,为1.168亿包,也比上年减少1.4%。与上月相比,中国、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泰国、美国、越南、巴西和土耳其的消费数据下调,这些降幅在一定程度上被印度的增幅所抵消。
2010/11年度全球棉花贸易数据上调了近80万包,因为中国进口数据上调了200万包,在一定程度上被其它一些国家的进口降幅所抵消。2010/11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库存数据下调了5%,为4220万包。2009/10年度以及2010/11年度全球棉花库存对用量比分别降到了37%和36%,创下自1993/94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