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息控制CPI增速,基础农产品价格涨势受限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我国3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主要目的是要控制通货膨胀。因加息在10月21日第三季度数据公布前,也令市场普遍认为9月CPI将超过8月份的3.5%。而之后公布的9月CPI涨幅如预期一致为3.6%,9月份的通胀过高是导致央行加息的重要因素,而在计算CPI中占比较重的就是粮、棉、糖。棉花和糖供应比较紧张导致价格下半年一路飙升,棉花涨至25000元/吨,糖也站上6500元/吨。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大米、玉米,国家将尽力控制其价格上涨。近期由于台风的影响,菲律宾的水稻产量减少,造成美国糙米价格大涨,因市场担心菲律宾作为重要大米消费国,其产量减少将影响全球大米贸易。农产品炒作再次来临,郑州早籼稻品种从2200元/吨4个交易日上涨至2450元/吨。我们认为短期内早籼稻的快速上涨是玉米最近走高的关键因素,玉米基本面并不支持其大幅上涨。
中国加息刺激美元反弹,美联储会议前美元将维持区间震荡
因加息的消息特别突然,当日国际市场反应激烈,美元指数由76.9涨至78.3,也造成了商品全面的回调,但农产品较为抗跌。我国加息将直接导致热钱流入加快,应不利于美元走势,但市场担心我国加息将导致中国需求放缓,欧元等风险货币顺势回调。但我们认为美元中期仍将维持下跌的趋势,因美国即将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元下跌的速度将有所放缓。
市场目前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在11月2-3日的美联储会议上推出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国一家咨询公司也预测量化宽松的规模应该在5000亿美元左右。但美联储内部对于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仍存在分歧,在确定的规模的数据公布前料美元指数将维持76.5-78.5区间震荡,如规模过大美元指数将跌向74.17的低位。所以10月底农产品在没有新利多消息的刺激下将保持区间震荡。
我国玉米今年丰收,后期供应充足
具东北地区考察的消息称,今年我国东北玉米丰收,产量增加幅度喜人,料年内供应仍将充足。黑龙江、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都有小幅增加,因2009年玉米价格高企。产量方面,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预估产量为4650万吨,高于去年3660万吨,增幅27%。而据山东、河南等地考察结果也显示今年农民大量减少棉花种植面积,转而种植玉米且玉米的生长情况特别好。今年的玉米丰产将最大程度限制玉米的价格上涨。
从比价效益来看,东北种植大豆的效益明显不如玉米,明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将继续有所增加。东北一公顷玉米可以赚7000-8000元,而一公顷大豆仅赚4000元,并且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作物耕种、收割均可机械化导致农民放弃种植较低廉的大豆。受此影响,玉米明年的预期产量仍然看好,上涨阻力重重。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库存仍然充足,价格上涨将被抑制
近期农产品炒作热情高涨,并且今年天气较为极端,市场普遍看好农产品后期走势。到底粮食供应是否会趋紧呢?根据美国农业部今年10月份的供需报告显示,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的期末库存消费比分别为59.91%、37.58%、30.58%。自2006年以来,我国这几种主要作物的库存消费比均出现上涨的趋势,价格不具备上涨的基数。
年 小麦 玉米 大米
2006 37.70% 25.24% 28.24%
2007 36.75% 26.44% 29.83%
2008 43.31% 34.98% 29.25%
2009 53.51% 34.18% 30.37%
2010 59.91% 37.58% 30.58%
数据来源:东兴期货研发中心
国储拍卖成交率不高,均价并无明显大涨
我国玉米基本自给自足,但今年由于玉米短缺,我国开始恢复从美国进口玉米来控制国内玉米价格涨势。而另一个有效的控制武器就是中央临储抛售,但近期08年玉米的的东北抛储价格一直维持在1642元/吨左右,低于7-8月份的平均水平。而成交率也减少至20%-30%左右。成交率和成交价的同时下降令玉米近期涨势很难延续。
但从跨省移库的价格走势图来看,成交价格在10月19日的确有明显的上涨,但成交率依旧低迷,高玉米价格很大程度上不被采购商认可,玉米涨势难以延续。
玉米进口增加补充国储,后市供应仍充足
2010年8月玉米进口43万吨,去年同期仅为2581吨。自今年1月以来,我国已经进口玉米71.5万吨,去年同期累计进口才7531吨。玉米大量进口是国家为了增加玉米供给而采取的措施。随着新作玉米的逐渐上市以及国内玉米今年丰收,玉米进口量将逐渐减少。
综上所述,本年度我国东北玉米呈现丰收局面,玉米产量增长超过20%。同时由于玉米和大豆因其较好的效益比在明年的抢地中也较占优,预计明年的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微幅增加。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大米、水稻、玉米期末库存消费比近几年一直处于增加的态势,国内粮食储备充足,且国家有控制通胀的需要,粮食作物不会出现快速的大涨。最近一周郑州早籼稻品种大幅拉升,主要因台风鲶鱼的题材操作。玉米随之大幅拉升,我们认为玉米的拉升速度过快,待资金炒作过后,玉米将有短空的机会。但今年受拉尼娜天气影响,四季度到明年年初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可能增加,支撑农产品中长期整体上涨行情,短空应注意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