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加强通胀管理将成未来调控重心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0-22  
     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调控重心。央行在9月经济数据公布前的突然加息也说明,中国经济政策重点正向“防通胀”倾斜。

    9月份CPI创23个月新高。

    第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略高于市场预期,但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创23个月新高,凸显通胀压力。分析人士认为,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调控重心。央行在9月经济数据公布前的突然加息也说明,中国经济政策重点正向“防通胀”倾斜。

    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小于预期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呈前高后低、逐步企稳的特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11.9%,二季度为10.3%,三季度为9.6%。宏源期货研究中心总经理马春阳认为,经济增速的回落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占比逐步降低,第三产业占比逐步提高,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也均在三季度出现企稳迹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4%,只比上半年回落了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在18%左右高位波动,汽车等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出口增速虽受基数影响回落明显,但近3个月月出口额基本保持在1450亿美元。

    “央行20日宣布加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对三季度乃至全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原来人们担心‘二次探底’,现在看来,经济增速回落的幅度明显小于预期。”一德研究院院长陈瑞华分析说,2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虽然不大,但警示作用非常明显: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已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首要立足点。

    食品价格上涨再成通胀推手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0.6%。其中,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位居CPI各分类指标之首。1—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幅度也在6.1%。北京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表示,夏季洪涝灾害影响蔬菜生产、运输及生猪供应,从而导致蔬菜、鸡蛋、猪肉等食品的涨价,同时近期国际市场进口大豆、食糖等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今年CPI的峰值可能出现在10月份,不排除出现4%的高点,但最后两个月将明显回落,全年仍有望控制在3%的水平。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认为,价格因素传导具有滞后性,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人民币升值引来的流动性增加都会导致CPI的波动,四季度输入型价格因素上涨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二次加息将视CPI而定

    对于央行是否会在年内再次加息,马春阳认为,日前的加息并不代表政策立场的重大转变,年内货币调控手段仍将以非市场化措施为主,窗口指导和信贷额度限制仍是政策调控的主要方法。除非11、12月份通胀率持续超出预期,否则央行不会在年底前急于第二次加息。银河期货金融市场部研究员陈杨龙也认为,只有CPI在四季度继续创出新高,央行才有可能再次加息,以应对国内通胀。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