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市场长期看多 十月有回落调整可能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0-09  
     玉米市场长期看多 十月有回落调整可能

    北京中期

    一、行情回顾与分析

    8 月中旬开始,随着国储玉米拍卖政策略有变动,即由原来的一周一拍,改为一周两抛,政策压制重回市场,此外,进口玉米也在8、9 月集中集中到港,资金也开始从农产品(21.66,0.36,1.69%)市场暂且抽离转战其他商品,周边市场亦有所回落,均对玉米市场形成压制,故在8 月中旬至9 月中旬期间,连玉米前期涨势受到遏制,进而呈现出高位区间震荡的格局(如上图)。

    外盘方面,全球粮食库存趋紧、小麦、玉米市场相继爆出减产预期,先是小麦在6月份开始疯狂上涨的行情,8、9 月外盘小麦这种涨势向玉米蔓延,9 月中旬开始,外盘玉米涨势向豆类市场传导,资金轮流坐庄小麦、玉米、豆类市场,至此外盘农产品各品种形成良性的循环领涨行情,国内资金做多农产品的热情也再次被激发,资金助推,国内农产品包括连玉米受到提振,于9 月下旬一举突破前期震荡区间2000-2050元/吨。

    二、市场成因分析

    表2?:市场成因简析

    国内 国际

    多: 1.“供需趋紧”。 1.全球粮食库存趋紧。

    2.养殖好转,饲料销售量大幅 2.美玉米月度供需报告新、旧作库存调低。

    3、东北早霜形成心理支撑。 3.近期出口仍强劲。

    空: 1.国家玉米拍卖政策调控。 1.月中周边大豆市场回落可能令其承压。

    2.2010 年玉米产量有望增加。 2.资金过于青睐容易导致超买进而可能出现技术压力。

    (一) 全球粮食逐年趋紧 粮价重心将逐年抬升

    近年来全球粮食产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粮食消费方面亦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近年来工业消费的增长势头更是不可阻挡。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禽畜肉类的消费将不断增长,进而粮食消费也逐年呈增加态势。此外,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石油价格高涨和资源危机催生了近年的生物物质产业,也进一步促进了粮食的工业消费。近年来,粮食的工业总消费的增加速度已经超过饲料消费的增加速度,极大的提高了粮食消费的增加速度,使得近年来粮食消费的增速要大于粮食产量的增速,进而使得全球粮食的库存消费比整体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近年全球粮价居高不下。

    2009/2010 年度全球粮食产量将达到17.9 亿吨,期末结转库存高达3.9 亿吨,而2009/2010 年度世界粮食总消费量为 17.6 亿吨,整体呈供略大于求的局面,故2009年全球粮食期现货价格相应的略有回落。而2010/2011 年度,粮食产量预计将达到17.4亿吨,期末结转库存达 3.4 亿吨,全球粮食总消费量为 17.8 亿吨,整体将呈供求趋紧的局面。这也是支撑全球粮食期现货价格从今年6 月份以来便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从上面几幅图表知,从 80 年代末开始,世界及美国粮食库存消费比绝大部分时间均在 30%以下徘徊,中国玉米的库存消费比从 2000 年开始急转直下,按照美国农业部预测报告数值测算,2005/06 年度中国玉米库存消费比只有 18.85%,但之后由于国家为保护环境出台相关控制深加工的策略才使得情况得到缓解,库存消费比值才得以有所上升。整体来看,全球粮食正呈逐年趋紧的态势,进而对玉米市场形成强有力的大环境支撑。

    (二) 小麦、玉米减产联手助推今年全球粮食涨势

    今年6 月份以来,农产品期货便开始了一轮整体上涨的行情。本轮农产品上涨主要来源于对不利天气、气候的炒作,而天气炒作首先在小麦市场爆发,进而引领起一轮包括大豆、油脂、玉米等农产品的整体上涨行情。

    俄罗斯等全球小麦出口国接连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市场对全球小麦供应量的关注骤然加剧,市场普遍预计2010/11 年度俄罗斯小麦较大幅度减产,预计全球小麦产量也将减少,美国农业部9 月份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小麦产量为6.43 亿吨,较去年的6.80 亿吨减少5%,俄罗斯小麦产量预计为4250 万吨,较去年的6170 万吨减少31%。

    减产忧虑开始困扰粮食贸易市场,在小麦减产的市场预期下,全球及美国小麦、玉米出口却表现强劲,进而带动全球及美玉米消费需求,从而使得美国及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继续调低,因此吸引基金买盘,对CBOT 玉米期价形成比较有力的支撑。进而为我国玉米市场整体上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利多环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