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国内玉米生产情况
(一)玉米播种面积总体增加
由于2009年玉米市场价格持续走高,201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有所增加。2009年东北大豆种植收益低于玉米,导致更多耕地种植玉米。黄淮海小麦播种面积扩大,也为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打下了基础。预计今年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播种面积约 17650万亩,同比增加700万亩,增幅4.1%;黄淮海四个主产省(晋、冀、鲁、豫)玉米播种面积15600万亩,同比增加200万亩,增幅 1.3%。预计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71亿亩,同比增加1000万亩,增幅2.2%。
(二)玉米产量预计同比增加
东北产区来看,虽然春播有所推迟,但是5月中旬以来,降雨减少,气温大幅回升,积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有利于播种和出苗。农民利用晴日积极抢播,生产形势得以逆转。由于播种推迟,玉米拔节较往年推迟3-5天,但入夏以来气温回升较快,玉米生长加速,至7月中旬玉米生长进入大喇叭口期,已和正常年景相同。7月份以来,东北地区辽宁省和吉林省部分区域遭受不同程度的暴雨袭击,但受灾仅限于局部区域,整体影响不大。据中华粮网考察结果显示,9月中下旬,东北产区玉米整体生长情况较好,已陆续成熟进入收获期,黑龙江、辽宁已开始收获。分省来看,黑龙江由于播种面积增加较多,而且长势较好,产量有望较去年大幅增加,增幅或达55%,而且玉米品质较好,一等玉米约占30%,二等约占40%;吉林省因涝灾旱灾影响,局部地区将出现减产,但整体影响有限,总产仍有望超过去年;辽宁地区玉米整体长势较好,但受7月开始的持续降雨影响,局部受涝灾影响出现减产甚至绝收,所以总产有望和去年持平或略增。
华北黄淮产区来看,受今年玉米播种期所推迟影响,玉米生长期也有所延后,但进入夏季,黄淮地区温热条件充足,玉米总体长势良好。但局部地区受前期暴雨影响,有秃尖缺粒现象出现,预计对总体产量影响不大。截至9月中下旬,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玉米已经成熟,陆续开始收获上市,预计十月中上旬有望大量上市。据了解,河南地区多数地块儿亩产能超过1000斤以上,局部受降雨影响较大的相对低洼地块儿出现减产,亩产不足800斤。
综合来看,预计今年全国玉米产量为3300亿斤,较上年增产190亿斤,增幅4.8%。
(三)种植成本地区差异明显
据调查,今年农民玉米种植成本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各地增减不一。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成本约为301元/亩,较去年的286元/亩上涨15元。吉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略有下降,综合测算种植成本为0.47元/斤,较去年降低0.07元/斤。山东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有所增加,主要表现为人工成本和机械作业费增幅较大,综合测算种植成本为539元/亩,较去年增加46元/亩。山西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有所下降,主要是化肥价格下降较多,地膜、农药、种子等价格有升有降,综合预计种植成本约为480元/亩,较去年降低10元/亩。
(四)商品量将会有所增加
随着各主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预计2010年玉米商品量同比也将有所增加。综合预计,2010年吉林省玉米商品量为1830万吨,同比增加430万吨,增幅 30.7%;辽宁省商品量为878万吨,同比增加138万吨;山东省玉米商品量为1333万吨,同比增加12万吨,增幅0.9%;山西省玉米商品量为 513万吨,同比增加1万吨,增幅0.1%。
二、当前玉米市场行情
2009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在多种利多因素影响下呈现出不断上涨走势。为了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从6月开始,国家开始加大对玉米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7月初国内玉米价格一度小幅走弱。但由于支持玉米价格的利多因素依然存在,玉米价格跌幅有限。7月中旬之后,国内玉米价格再度小幅上涨,目前维持了高位震荡的运行态势。据中华粮网价格监测显示,截至2010年9月20日,全国中等玉米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均价为2018元/吨,较上月底略跌6元/吨,较去年底上涨27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99元/吨。
三、2010年玉米市场收购形势分析
(一)政策因素
1.粮价稳步提高,确保农民利益
自2008年在东北地区实行临储收购政策以来,通过政策性收购及拍卖政策,不但保证了粮食收购价格的稳步提高,从而保护农民售粮收益,而且通过政策性粮源的拍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市场供应和粮价不出现大幅波动。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做了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汇报报告,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稳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继续通过采取价格支持、增加补贴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英近日也表示,玉米价格小幅稳步上涨是市场的总体趋势,也是合理的。价格温和上涨有利于发展玉米生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也是我们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既要防止粮价大涨、“米贵伤民”,也要避免过度打压导致粮价下跌、 “谷贱伤农”,调控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既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也要有利于宏观调控经济目标的实现。
由此来看,保持粮价温和上涨是符合政策预期的,而且今年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可能性较大,但价格水平、具体执行环节等如何调整值得市场主体高度关注。
2.加强市场调控,保障市场供应
今年以来,受自然灾害、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粮价呈上升趋势,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市场调控,加大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力度,稳定粮食市场。3月下旬,重点增加了西南等旱灾地区的投放数量。5月中旬,将东北临时存储玉米竞买对象严格限定为当地饲料加工和养殖企业,保证企业用粮需求。6月中旬,安排部分中央储备玉米销售,稳定市场预期,对遏制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临储玉米拍卖仍在持续进行,以确保国内玉米市场供应,保持玉米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二)供需因素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国内玉米消费主要是饲料和工业消费,相对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宏观经济形势对玉米消费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养殖和工业需求的增大我国玉米消费需求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粮食局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数据,2009 年玉米总消费量为2967亿斤,比2008年增加78亿斤。
随着经济复苏,2010/11年度国内饲料和深加工玉米需求明显增长。中华粮网预计2010/11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3120亿斤,比上年度增加约65亿斤,增幅2.1%。
(三)市场主体入市积极,有望形成抢购局面
2009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目前依然保持较高价位,很多企业采购比较谨慎,库存留足新玉米上市之前的用量。那么,当新季玉米上市之际,也是企业需要积极采购的时节。
国家持续进行拍卖,库存大大减少,新季玉米上市时补库压力相对较大。据了解,很多关内企业前往东北租库,做好采购新玉米的相关准备工作。贸易主体普遍看好后市,采购积极性相对较高。以华北黄淮产区为例,目前新玉米已开始收获上市,贸易商已开始收购,而且今年的开秤价格远高于去年。据了解,山西运城地区新玉米收购价1820元/吨,较去年同期涨120-140元/吨;山东淄博一带收购价 1920-1940元/吨,较去年同期涨约200元/吨;河南南阳收购价1880元/吨,较去年同期涨约150-200元/吨。
综合来看,在多方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的情况下,今年的收购竞争将更加激烈,推动新玉米开秤价走高。
(四)农民惜售心理较强
据调查,今年农民售粮习惯与以前稍有不同,以前都是春播前大量售粮,目的是为春播准备资金。而今年基本都是在5、6月份大量出手的,到6月底基本卖完。农民朋友说,近两年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不需要通过售粮来备春播资金了,所以家中的玉米尽量晚点卖,因为根据2008年玉米收购价格的变动规律,卖的越晚价格会越高。从2009年的收购情况,的确如此。本来以为5、6月份的价格已经够高了,当时就把玉米卖掉了,早知道市场价格一直涨应该卖的更晚点。
由此看来,今年收购时节农民的惜售心理会更加强烈,原因有二:一是,根据2008、2009年的情况来看,卖的越晚市场价格就越高,“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将导致农民更加惜售;二是,今年多数地区出现灾情,一定程度的粮食歉收将加重农民的惜售心理。
在谈及新玉米价格时,农民朋友说期待今年的玉米价格还能更高点,能让他们有更好的收入。普遍预计,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开秤价格将明显高于去年,潮粮有望达到0.8元/斤以上;华北黄淮产区农民的心理价位多在0.90元/斤左右,当然越高越好。
(五)宏观经济走势影响
宏观经济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市场走势。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和国内经济持续向好,饲料养殖和工业玉米需求有望稳步放大,进而对玉米市场形成支撑。8月份,国内CPI再创新高,达到 3.5%,通胀预期加强,在心理层面上提升市场主体对粮价的看涨预期。
综合分析,在国家政策支撑、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农户惜售、灾情影响、通胀预期加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2010年新玉米收购价格将保持较高水平,同比高于去年。但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及新粮有望丰收等因素制约,国内玉米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中长期来看,在国家不断提高农民种粮收益的前提下,随着需求的刚性增长,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仍将呈现稳步上行的走势,但会调控在一个合理的涨幅内,不会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