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大会文字实录:
费忠海:
尊敬的组委会大会嘉宾,下面我的报告是“中国玉米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产业的影响”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基本状况与主要特点
首先是中国玉米产业经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玉米产量增长了11倍,60年来的中国玉米产业经历食用为主向饲料用为主转变。玉米的产业发展上经历了两次卖粮难的情况,第一次促使了1984年中国出台了发展纲领,第二次难卖又促使了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80年代以前饲料用玉米主要是养殖户,每年大概是1亿到1.2亿吨的需求量,1998年,尽管2007年出台了玉米深加工政策,减缓了增长势头,但是玉米深加工的刚性需求依然比较强劲。1998年来的玉米产量的增速在递减,但是随着玉米产量带来的深加工、玉米饲料的大发展,我们称之为“需求拉动式”。
中国玉米生产区域结构的调整。过去60年中国各类玉米产区产量均有增长,其中黄淮海和东北两个最大产区产量综合占比明显提升。中国粮食历史中,南粮北运,工业化饲料对玉米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2008年我们的工业化达到了4.3亿吨,增长了60倍,社会产量的增长了6倍,过去的30年,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工业化发展比较快,推动了工业用玉米非常快。需求量大概是2600万吨左右,有大量的玉米需要从北方调用,南北不均衡的情况进一步显现。北方产区当中,不仅是饲料用玉米在增加,深加工的转换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山东省,作为玉米的第二大产区,每年还需要从省外调运数万吨玉米,河南、河北还可以少量的调运玉米,主要的增量和调运主要是靠东北四省区。
尽管中国玉米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美国相比,发展的历史比较相似,但是具体的特征与美国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玉米种植农户规模小、分散,玉米流通总体落后、主体多,饲料企业过小引发肉食安全问题,深加工发展需关注技术与环境。
农户种植规模总体很小,平均不足1公顷;农民获取信息能力弱,种植积极性不稳定,增收压力大;1996年之前经历32年单产稳步增长期,但之后玉米单产提升缓慢,主要靠扩大面积增产;玉米种植以雨养为主,靠天吃饭。总体落后,主体众多,流通成本较高;玉米流通存在产区贸易、跨区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明显差异;大量中小贸易商从众心理明显,投机性贸易行为较突出,容易引发市场价格的暴涨暴跌,为国家调控市场带来困难。企业数量众多,超过1.3万;近几年大企业加速行业整合,加快发展;饲料及其与之相关的养殖产品安全问题严重,急待实现产业升级。大企业占优势,行业相对比较集中,深加工产品种类日益增加;玉米不足成为制约因素,国家限制;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需要行业增加投入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