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大会文字实录:
杨建龙:
从行业的角度,做一个出乎我们当初预期的判断,这是我们对钢铁的流向跟踪完成的一个短期预测模型,可以清晰的看到钢铁的增速对基数的影响是大幅度的回落,但是肯定不会对回到这么大的量,逐步的环比回落,而且回落不完全是房地产政策导致的地产回落,而是所有的钢铁行业都不同程度的回落,或者是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增长水平。钢铁行业的回落并不是一个短期、局部的原因,而是一个系统、周期性的原因,这种现象结合前面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计,这种周期性的调整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的周期形态是什么样的?我们该如何认知目前的周期背景?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最近几轮研究的成果。看到最上面的三张图片是2006年底完成的对2007年经济形势的判断,第二轮的底部是出现在2008年,这是对周期底部的预测,对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下面的三张图当中,这是2008年的判断,当时已经确定的做出了2008年周期底部的确切的结论,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信号,提出了2009年的回落和2010年的底部,这两个判断。大家注意,如果是现在的回顾当时的判断这一轮的周期是很“靠谱”的,但是这个判断没有预测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得不考虑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前低后高的态势,在2008年的预测当中,具体的指标走势来看是相当准确的,具体的指标都没有太大的误差,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下面的图形当中,二次探底表示的概念,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形成的低点是这一轮周期的低点,我们修改了这一轮的周期路径,其实错就错在这里,红线表示的是原来的形态,蓝色的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形态,在2009年没有问题,但是在2010年我们发现我们的误差越来越大,模型越来越不准,很多的问题越来越没有办法解释。最后不得不回到红线的模型上来,发现所有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打压、改变中国经济的内在的周期形态,我们看到金融是什么呢?不过是在我们的周期回落过程当中挖了一个坑,并不是底,这是有确定的周期含义的概念。
这里我们堆起了一个山峰,当金融危机和经济政策的强力外在影响之后,又回到了我们原来的周期,这一轮周期的形成机制和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在具体的数量的分解当中看到了这个周期稳定的特征和形态,更是看到了与我们的五年规划是紧密相连,中国的经济在过去已经对五年计划迅速了11个轮次,我相信这11个轮次的训练,在中国经济的运行和整个的机制、内在的脉络当中形成了一些应急的习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在五年规划的前三年,投资到各项的指标当中,第三、第四年开始总结等等,这是我们可以完全理解的。我们经历了由它形成的经济节奏会如此的稳定。2011年的一、二季度是周期的底部,从2011年开始,我们进入了拐点之后的新一轮的周期扩张,这一轮的扩张,我们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确定的信息和应景。
在规划的第一年,我们的投资会逐步的进入,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多以来,我们收缩的很多的经济投资在那个时候将重新的进入扩张的状态,像我们的铁路、钢铁、电信等等都会急速的推进。还有2009年底出现的新的产能,这些产能会集中在2011年、2012年集中的释放出来,在金融危机下形成的产能,基本上没有过剩的产能之忧的,这是代表了新技术、新产业的领域,包括了我们重要的化工项目等等,都是有确切的市场需求的。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会对这个问题有很深刻的认识。
在2011-2012年之中,会有各种的调控成果集中体现,会使我们的各地方的融资平台等等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条件,在各个地方调研的时候,我们没有像外部所显示的担忧的情况。真实的发展是靠产业,产业的增长带来了产值,就会有税收、就有收入。我们的融资平台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有了化解和改善了。所以,很多地方的调研感受,我们可能有时候夸大了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因为我们不得够把土地财政问题孤立的去看待,必须要放在整体的区域发展当中看待,这仅仅是一个部分或者说是一个桥架而已,我们不要盲人摸象。
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新一轮的周期,不仅仅是短期的信息判断,更基于我们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确定的认识。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面临因素仍然是渐进、强势。这是我们图形当中看到的消费结构升级,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的发生变化的,这张图形当中表示的我们的收入水平的方向会带来一种消费的增长,会带来相关产业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增长和变化,决定和引导了一个国家主导产业的更迭和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从以农为主的产业发展,到后来的轻工为主的产业发展,再到2000年之后的住、行的新一轮的增长是清晰可见的。新一轮的变化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潜力。中国经济过去30年来的两轮大的周期中可以看到,这是改革开放之前每五年中国主导产业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的遴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导产业的变化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实现了经济增长变化的逻辑机制。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10年,实际上都是“温饱消费带动了轻工的快速增长,然后拉动了中国的钢铁、有色、石化、机械”,最终实现了原材料的需求,实现了中国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2000年之后,中国进入了住、行消费的时代,带来了一种新的增长,这也是清晰可见得。中国的钢铁在过去的10年中,每两年新增1亿吨的产能,相当于一个欧洲了。这一亿吨的产能去哪里了?其中50%是用来给老百姓盖房子的,基础设施、造车、集装箱的因素排除在外,老百姓盖房子用到了其中的50%的增长。最简单的就是住、行消费带来的重化工业增长的消费。从今后的发展来看,这种机制有着内在的可持续性,原因很简单,是龙头仍然渐进而强势。汽车的增长,按照1000人300辆来勾画的话,这意味着中国需要1.45亿辆的保有量,这需要今后1500万辆的产销,意味着今后的20年只生产,不淘汰。大家相信,在汽车文明的进程中,我们刚刚走了一步,今后的十年,我们延续过去10年的增长轨迹这是没有太大的悬念。这些能源、环保方面的问题,这是观念的问题,而不是技术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国的汽车工业时代走着不同的道路,不同于欧美所走的道路,这不会阻碍中国汽车工业时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