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季节性压力显现 中长期仍看需求支撑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9-13  
     2010年中国玉米市场呈现超级牛市特征,年初受西南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玉米价格出现暴涨,为保证市场供给,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国家有关部门自4月份开始陆续出台宏观政策措施调控市场,大连玉米期价在5月中旬创下春季高点后迅速回落。新的一轮上涨从6月份夏粮收购开始,企业抢收成为推动粮价高走的源动力。除了中储粮、中粮、华粮及其他国有粮食企业,2010年参与夏粮收购的主体还有各类粮食贸易企业、粮食储备企业、加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产能扩张竞赛推高了粮价。南方企业对玉米的抢购也持续推动了玉米价格。

    为了稳定粮食市场,政府开始对玉米价格进行调控,6月下旬,财政部宣布7月15日起将取消包括酒精、玉米淀粉等商品在内的出口退税。从8月份开始国储开始拍卖国储和临储玉米来平抑价格,但玉米拍卖成交量和成交价格持续攀升。同时国内开始增加玉米的进口,但这也引起了CBOT玉米价格的上涨预期,导致玉米进口成本的急剧上涨。

    现在玉米市场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新玉米即将上市,市场对于后市存在很大分歧,但从短期来看,新作玉米上市的季节性压力不能回避,中长期仍要看需求的支撑。

    一、北半球玉米新作即将上市,季节性压力显现

    1、美国玉米长势良好,上市在即

    2010年6月以来美国玉米作物生长优良率一直保持良好的状况,截止目前仍然保持在70的高位,仅次于2004年的水准,与2009年极为接近,由于前期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如果后期不出现天气问题,单产应该要高于去年,美国农业部的8月报告预估,09年玉米单164.7蒲/英亩,2010年则为165蒲/英亩,与09年接近。

    近期,一些研究机构也发布产量预测报告。据林恩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中称,今年美国玉米和大豆产量可能低于美国农业部八月初的预测。林恩集团预计今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30.16亿蒲式耳,低于美国农业部八月初预测的133.65亿蒲式耳。FCStone预计今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31.95亿蒲式耳,平均单产为162.9蒲式耳/英亩。

    9月3日分析机构Informa Economics下调其对美国2010年玉米产量预估,并上调大豆产量预估。交易商称,该公司预估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终玉米产量预估为130亿蒲式耳,平均单产为每英亩158.5蒲式耳。

    此外,Informa的研究表明农户播种的玉米面积较美国农业部目前的预估多约100万英亩。但Informa预估美国农业部在9月10日对美国玉米产量的预估将为133.49亿蒲式耳,平均单产为每英亩164.8蒲式耳。

    最近的天气预报显示美国中西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料将出现降雨,拖慢初期收割工作;美国三角洲种植区有少量骤雨,拖慢收割进度,但总体上,作物的成熟及收割状况令人满意。美国中西部现货玉米价格持稳至下跌,因即将收割。

    2、中国新季玉米长势良好,丰收增产可期。

    由于近几年异常天气较多,今年玉米生产也是多灾多难。东北产区先是遭遇低温天气,春播延迟15天左右;7月下旬,东北局部产区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汛情,低温多雨的天气不利于玉米的授粉,引发了市场的担心。不过涝灾影响一条线,并不如旱灾旱一片那么严重,并且在加强田间管理后,对玉米产量影响有限。总体来看,由于今年玉米生长期相对较短,中间又有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积温略显不足将是后期考验东北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会导致玉米棒子和玉米籽粒小于正常水平,不过最终结果还要等到9月中旬籽粒完熟后才能确定。目前,华北黄淮产区玉米已经扬花进入灌浆期,8月中下旬普遍降雨,缓解了前期局部出现的旱情,玉米长势良好,后期如果光照充足、灌浆饱满,华北玉米质量应该有保证。

    在播种面积方面,由于2009/2010年度玉米价格表现颇为强势,东北产区玉米大豆比价关系利好,玉米种植面积呈增加态势。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月份的预测数据,今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05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0万公顷,增幅为0.3%;预计今年我国玉米产量为16800万吨,较上年增加403万吨,增幅为2.5%。根据美国农业部最近预测数据显示,2010/2011年度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 3080万公顷,产量为16600万吨,比2009/2010年度产量增加1100万吨。

    4月至7月底,中国已购入近100万吨美国玉米,为1995年以来最高采购量,并为四年来首次进口美国玉米,引发市场对国内玉米供应趋紧的忧虑。但发改委此前表示,由于中国玉米进口量占国内市场比例较低,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中国国家粮食局稍早亦称,当前国家玉米库存充足,本年度国内并不存在玉米供需缺口;国家并将不断投放储备玉米以实现市场稳定。

    进入9月,冷空气刚一现身便出手不凡。受其影响,未来三天,北方大部地区温度将陆续下拉4-8℃,局部地区降温幅度达10-12℃;7号早晨,黑龙江等地将出现初霜冻。这将对部分地区产生影响,但对玉米主产区影响不大。

    二、玉米需求分析

    1、玉米食品、工业用量增速放缓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恢复,玉米的工业需求亦稳步上扬,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来看,美国10/11年度的FSI用量可能增加至1.54亿吨,增速2.89%,而去年增速为17.96%,这也是2005年以来增速首次降低至个位数,一方面是美国乙醇生产持续扩大,基数迅速增大,继续快速增长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今年经济属于继续恢复至巩固的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受到限制,而且还有债务危机和经济政策退出等预期存在,原油价格上涨的空间受到限制,乙醇生产亦受限;受美国FSI用量的大幅减缓影响,全球FSI用量增速亦明显放缓,10/11年度全球FSI用量可能增至3.36亿吨,增速2.75%,去年为8.85%。

    相对而言,10/11年中国玉米FSI用量增长比较稳定,据美国农业部报告,10/11年度,中国玉米FSI用量为490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4.25%约200万吨,增速与09/10年度基本持平,因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再加上白糖价格维持高位,玉米淀粉需求亦大增。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玉米淀粉自2009年以来持续上扬,并于今年一举突破2007年12月形成的高点,创出历史高位,在此过程中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效益亦有明显提高。

    尽管今年玉米深加工企业形势良好,但是,潜在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一是国家政策仍然没有改变,“十一五”时期玉米深加工用粮规模不得超过玉米消费总量的26%约4134万吨;二是国家对通胀预期的控制可能会影响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开工情况,根据最新规定,7月15日起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其中就包括了玉米淀粉、任何浓度的改性乙醇以及任何浓度的改性酒精等多项玉米深加工产品,这些措施可能会影响下半年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开

    综合起来,10/11年度全球的FSI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长的速度已经明显放缓;中国玉米深加工企业全年开工率将明显高于去年,但是下半年情况未必乐观,政策性风险较大,全年可能稳步增长。

    2、中国饲料需求温和增长

    中国玉米的需求继续刚性增长,尤其是饲料用玉米的增长仍然呈现刚性走势,据统计中国2009年猪、鸡肉和禽蛋的产量分别为4889、1370和 2741万吨。根据农业部畜牧司数据,2010年上半年中国猪牛羊禽肉产量3713万吨,同比增3.5%,其中猪肉占比最大,为2455万吨,同比 3.6%,那么鸡肉的产量较为稳定增加,市场预估为增加3%左右;2010年上半年,中国禽蛋产量为1280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预计下半年产量较高于去年,也将稳定增长。

    6月以来,中国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其中猪肉和鸡蛋的表现尤为突出,鸡肉价格则是碎步上扬,受价格回升影响,养殖业利润明显好转,猪粮比已经回到6以上,鸡、蛋料比亦稳步扬,要好于09年的水准。预计2010年下半年,鸡蛋的产量将会高于上半年,且增速亦会增加;鸡肉的产量亦会稳步增加,增速略与上半年持平;猪肉产量也会稳步增加,由于去年下半年猪存栏较大,使得今年上半年猪肉产量较大,考虑到目前中国的生猪存栏同样突出,预计下半年猪肉产量会继续增长,但增速要小于上半年。整体上,全年养殖业将会稳步增加,保守估计猪肉产量会达到5000万吨,鸡肉1400万吨,禽蛋2750万吨,对玉米的需求可能同比会增加272万吨左右。

    进入8 月中旬,国内饲料销量开始出现明显上涨,据了解局部地区饲料销量近两周上涨幅度达到了30%左右,进而对玉米会形成支撑。随着传统的中秋和国庆假日的临近,养殖户有加大饲料投喂量以赶在节前出栏的需要,是带动饲料销量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当然,随着9?0 月份大批量生猪和肉鸡的出栏,国内饲料销量可能会呈现一定的结构性分化,届时其对饲料原料的支撑可能会略有减弱。

    三、未来走势分析

    总体来看,预计国内玉米市场短期内行情将以震荡为主,但是同时预计国内玉米下行的空间可能也会有限。主要由于国内养殖业形势好转,未来玉米需求形势看好。另外,上年度玉米结转库存预计不会太多,价格高涨也增加了农民的惜售心理,必将影响到后市玉米供应量。同时,对于秋粮最终产量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在播种已经延迟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早霜灾害,玉米价格必将报复性反弹。

    近期玉米冲高后受到政策以及新玉米上市压力等利空压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料将震荡调整以消耗利空,待利空消耗完毕后,玉米受到需求相对强劲支撑,在新玉米集中上市前仍有望震荡上行。操作上卖期保值者可尝试逢高沽空,防止季节性下跌;下游买期保值者则需等待季节性低点逢低建多。长线仍保持多头思维。后期仍需关注政策、产区天气及需求动态以适时调整策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