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强说,事实上,今年的玉米进口量只有160万吨,和1.5亿吨的消费量相比是杯水车薪。对大豆的议论可能过于感性,或者未从国内情况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更多的是代表了部门利益、地区利益和行业利益。
农产品进口问题,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时候已经有了非常充分和缜密的考虑,开放前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国内的产业安全,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排除对国际资源的利用,大豆的进口就是利用国际资源的一种选择。理性地看,如果国内市场的小麦、水稻能够得到稳定增长,能够保证基本供应,那么整个粮食的安全稳定格局就不会动摇。
程国强指出,今年玉米价格上涨,并非供给短缺引起的合理上涨,而是在全国玉米总供给充裕背景下的异常波动。若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有可能引发粮价乃至整个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国外玉米大规模进口就可能变为现实。
今年多元主体参与托市收购,竞相收购粮食,但其中部分企业囤积粮食,待价而沽,造成收购价格不断提高,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程国强分析,托市主体的多元化,并不会减少市场扭曲,反而有可能由于收购行为的异化而增加市场垄断,增强农民和下游企业的不稳定预期。
今年秋粮即将上市,程国强建议尽快明确收购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对玉米新粮收购而言,建议今年暂不实施临时收储措施,取消收购运输补贴政策,同时调整多元主体托市方式,建立托市-调控一体化机制。
最近玉米乙醇引起很大争议。程国强分析,从利益博弈的角度看,乙醇燃料企业是既得利益者,而地方政府也支持该行业,因为可以带来GDP、就业和财政收入,并支撑粮价高位运行,有利于玉米产业的发展,但饲料、养殖和粮食加工企业却会因此面对成本的不断上涨。从道义上讲,我们没有发展消耗粮食的生物燃料的本钱,更不能鼓励机器与人争粮。
本世纪以来,玉米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在20%以上,目前,玉米深加工用量在3500万~4000万吨,占玉米消费比例高达20%~25%,对玉米价格产生的影响也很大。其中,柠檬酸和淀粉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程国强说,这类深加工企业是否值得国家支持亦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