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面积持续增加
资料显示,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34584万亩增逐步加到2009年的45690万亩,总产量从10600万吨增加到16300万吨。玉米种植面积首次超过水稻(44540万亩)、小麦(36315万亩),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谷物之王”。新世纪玉米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用前任农业部长杜青林总结的话说:“政策好、天帮忙。”
(1)政策好。针对粮食生产连年下滑、供求趋紧的情况,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主要是“三减免、三补贴”,特别是减免农业税,加大种粮直补,开放购销市场。(2)天帮忙。这几年气候适宜,没有发生全国性的严重自然灾害。虽然气候“变暖”,“厄尔尼诺”对北半球的影响表现为“暖冬”,但气温升高对局部地区玉米生产有利。例如在黑龙江、吉林地区,随着气候“变暖”,初霜期向后推迟2~3周。这就给玉米籽粒灌浆增重充裕的时间,并使种植区向北推进。黑龙江省玉米面积增至5389万亩,吉林省增至4383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二位。(3)好品种。《种子法》颁布以后,市场经济有一支“看不见的手”促进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企业成为种子与技术推广的主力。如郑单958、浚单20、农大108、掖单13、先玉335等品种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2 种子满足市场需求
玉米面积增加促进制种面积增加。2009年玉米制种继续向甘肃、新疆优势区集中,约占全国制种总面积近2/3。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玉米制种高产优质,为推广单粒播的“精品”种子创造了条件。据农业部资料,2009年制种面积为334万亩,制种产量为11.2亿kg,有效库存为4.5亿kg;可供种量为15.7亿kg。2010年预计玉米种植面积为4.55亿亩,需种量为11亿~12亿kg,种子满足供应,余种量约4亿kg。
2009年-2010年是近年玉米制种面积较少的年份,虽比上年增加33万亩,但若和前几年比较,制种面积减少66万~156万亩,制种产量减少1.3亿~5.0亿kg,即便如此,制种量加库存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形势。
连续9年玉米种子供大于求,从地区需求形势分析,黑龙江地区极早熟玉米区供求平衡,部分品种走俏,东北其他地区供过于求,黄淮海夏玉米区严重供过于求。细分市场,高产、优质、耐密、脱水快的品种受欢迎,新审定区域性品种需求稳定,传统大路品种销量随季节进程逐步减少。
3 郑单958、先玉335两大品种博弈
2010年种子市场是郑单958和先玉335两品种唱主角。郑单958以耐密高产优势,铺天盖地从华北扩展到东北,2008年郑单958全国面积5704万亩,预计2010年仍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郑单958较好地协调了高产与稳产的关系,适应性广,耐密性好,综合抗病性好,种植密度每亩4000~5000株。但后期脱水慢,茎秆软弱容易倒伏,一些地方发现穗腐病、纹枯病、褐斑病等病害。但总体看,至今还没有发现可替代郑单958的更优异品种,今后几年仍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总体趋势逐年走低。
先玉335逐年显示优势,面积持续增加,2006年全国26万亩,2007年232万亩,2008年816万亩,2009年超过千万亩。在东北地区,先玉335比郑单958有5%~10%的产量优势,表现高产稳产、早熟,后期脱水快、出籽率高、容重高、商品品质好、适合机械化收割。它的弱点是前期发根慢、容易出现根倒、耐密性和适应性稍差,有些地方感虫、大小斑病。预计在东北区先玉335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面积将超过郑单958,但在密植地区先玉335仍居后位。
4 种子价位从高到低
2010年玉米种子整体价位较上年增长15%~20%。原因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粮食收购提价,制种“包产值”增加。相对于国际种子市场来说,中国的种子价格普遍偏低,加上农资产品价格上涨,杂交玉米种子价格持续走高是市场正常发展趋势。
玉米种子价位从高到低有两层意思,一是市场高价位种子和低价位种子差价较大;二是随销售季节进程种子价格逐步回落。紧俏的、特色品牌的种子保持较高价位。以先玉335为例,去年供种单位每袋8000多粒的种子售价85元,因求大于供,市场被炒作到100~120元仍很抢手,今年先玉335报价逼近100元。这表明种子高技术含量,粒粒保苗、增产明显,受到欢迎。与此类似的优势品种报价亦在20~25元/kg。另一类大路品种如郑单958,制种产量高,种植面积大,报价10~13元/kg,但流入市场的散装种子仅6~7元/kg,随着季节营销进程会稳中有落。但今年市场仍然是郑单958驰骋纵横,它的价格变化会对其它品种价格产生很大的冲击。
市场品种多、经营单位多、价格不稳定,种业老板都会先把陈种子甩出手。虽然快到玉米播种季节,市场启动推迟,农民坐待降价:“去年我买早了,比别人多花好几块钱,今年不忙”。而经销商稳不住神,层层返利、减价促销、登门赊销。除个别品牌品种保持较高价位外,绝大多数品种价格将持续走低。提醒营销公司及经销商,要注意行情,先拿货的要慎重,后续货的要稳妥,不要做“击鼓传花”的终结人!
5 潜在因素扑索迷离
2010年种子市场将出现少有的混乱和许多扑朔迷离因素:品种多乱杂、假冒种子多、游商到村户,赊销搞促销。农业部将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年”,试图加大监管措施,规范市场秩序。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是“重拳击棉花,隔窗打苍蝇”。
透过现象谈本质:一是审定品种遍地开花。2000年至2008年全国共审定玉米品种3150个,必然都要千方百计进入市场,哪个县市都要有一、二百个品种,套牌种子、“一品多名”,泥沙俱下,真伪难辩。二是管理部门滥发种子经营证。经销商从过去几千家增至十几万家,很多县级公司依然“政企不分”,实行良种补贴又拯救了一批“国有公司”,还有一批交钱就发照的经销商。三是相当多的基层种子管理部门和“执法队”是一套人马,“自收自支”或“半收半支”,多年来与经销商已结成一条稳定的“生存利益链”,相互依赖,彼此关照。突然间要搞“执法检查”,只能是造声势,走过场。有关部门真有决心规范种子市场,必须正本清源,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法制化种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