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深度观察:玉米价格是“真跌”还是“假摔”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7-15  
     经过长达1年半的持续上涨,大连玉米指数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最低点1452点(2008-12-5)一路上涨到1977点(2010-5-24),期间涨幅达36%。近一个多月来,大连玉米价格持续下跌。金融危机爆发前,大连玉米受国内通胀影响及外盘玉米价格的带动,一年的时间,从1474点上涨到1955点,涨幅达33%。此后便经历了5个月的大幅下跌过程,将此前一年的涨幅完全抹去。此次历经一年半上涨后的下跌,会否演变成金融危机式的深幅下跌?抑或这是向上攀登过程中的一次“摔倒”,到时候会继续爬起来上路?玉米价格后市何去何从?这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为判断是真跌还是假摔,我们先考察一下金融危机期间大连玉米大幅下跌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受外盘大幅下跌的影响。美国玉米的大幅下挫直接动摇了国内多头的信心。典型事件是2008年国庆长假国内玉米休市期间,美国玉米狂跌,国内玉米休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直接以跌停价开盘,当天也以跌停价收盘。

    第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影响,工业产值增速大幅下降,甚至负增长。玉米是三大品种中工业属性最强的品种,自然受经济下滑的影响也最大。

    第三,金融危机前,国际玉米价格大幅高于国内,国内玉米具有出口优势。危机发生后,国际玉米价格短期内大幅下跌,加上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危机导致国际贸易活动迅速衰减,国际海运费短期内大幅下挫,国内外玉米价格形势完全逆转,国内玉米出口优势完全丧失。危机前一年,我们出口了491万吨玉米,危机当年,大幅锐降至25万吨。出口需求的大幅下降拖累了玉米价格。

    第四,玉米缺乏政策保护。一个客观的证据是,受到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的小麦、稻谷在金融危机期间价格跌幅非常有限。

    在我国,玉米是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粮食品种,金融危机前后玉米价格的暴涨暴跌给种植玉米的农民造成了重大的伤害。有关部门意识到,必须给予种植玉米的农民以种植小麦、稻谷一样的保护。否则,玉米有可能沦为下一个大豆。于是,金融危机催生了国家首次对玉米实行类似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临时收储政策。显然,政策扭转了市场。政策出台后一个月,玉米达到底部,随后展开了持续至今的长达一年半的上涨过程,不但完全收复了金融危机后的失地,价格还创下新高。而同期,外盘玉米仍处于下跌态势,到目前为此价格仍不到危机前最高水平的一半。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出台之前,国内外玉米价格联动性明显;出台之后,二者走势出现明显的分化,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后,玉米内外联动性减弱的一个明显例证是,2010年6月30日,美国玉米指数大涨8.72%,次日,大连玉米指数仅微涨0.34%。国内玉米并没有跟风外盘上涨。

    由此可见,此次国内玉米的下跌背景和金融危机期间完全不同,外盘对内盘的影响很小。那么,此次玉米的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技术调整的要求。经过持续一年半的上涨,本身也有调整的要求。所谓久涨必跌,涨跌交错本是价格运行的基本规律。

    第二,国家政策的调控。玉米价格短期内进一步大幅上涨显然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为抑制价格进一步上涨,有关部门修改了临储玉米竞价交易细则,对竞买人做出限制,甚至不惜动用中央储备玉米来抑制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

    第三,大量进口美国玉米的传闻。美国谷物理事会表示,中国已经从美国订购了近100万吨美国玉米,并可能进口更多的玉米。如果所有合同均全部履行,那么中国的进口量可能创下1995/96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148万吨。过去10年内(1999/2000年度至2008/2009年度)我国年均进口玉米数量为2.1万吨。当前进口美国玉米价格比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低130-150元/吨。

    第四,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6月下旬,财政部宣布7月15日起将取消包括酒精、玉米淀粉等商品在内的出口退税。这对玉米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这进一步传递了政府不希望玉米进一步上涨的消息。

    上述因素在短期内会导致玉米价格下跌,但长期来看,反而是玉米价格利多的消息。

    首先,技术调整一旦到位,会成为玉米新一轮上涨的起点。

    其次,国家修改交易细则、抛出中央储备说明国内玉米供求趋于紧张,政府手中掌控的粮源下降,这支持玉米价格长期看涨。

    最后,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美国玉米成为事实,那么中国由曾经的玉米出口大国转向玉米进口大国必然伴随的是国内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否则大量进口玉米何以成为可能?进一步,当前虽然美国玉米完税后的价格低于国内,但是考虑到目前美国玉米价格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后市价格看涨(6月30日美国玉米价格的绝地反击可视作信号),到时候,进口玉米价格就可能变成国内价格上涨的支撑。

    唯一对玉米市场利空的消息是取消酒精、玉米淀粉的出口退税政策,但是既然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玉米净进口国,这样一来,政策的象征意义也就大于实质意义了。

    在进行玉米市场分析时,政策面重要,基本面更重要。在通胀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政府显然不希望粮价大幅上涨,反映在政策上,就是当玉米价格在供需的推动下上涨时,政策倾向于压一压。但是,这仅能减缓价格上涨的步伐而不能抑制价格的上涨。因为价格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供需。美国农业部预计2010/11年度中国玉米产量将创下1.66亿吨的新高,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需求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早在几年前就预计,中国很快就要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这一预言今年变成现实。中国玉米长期内将产不足需是推动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根本因素。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