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新产玉米上市之前,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便出现了大涨行情苗头。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加大玉米竞价销售力度,对市场进行了有效干预。新产玉米上市后,市场价格上行至不再需要国家托市收购,随后普遍存在的看涨预期,不断推高国内玉米价格。这种情况出现,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因为,尽管不同机构和企业对2009年玉米产量有着不同的估计,但是不管预测是减得多,还是减得少,大家开始时还都认为,由于上一年度国家临时收储了几千万吨玉米,2009年玉米减产并不会造成国内玉米市场供给短缺,因此玉米价格也不会有过分上涨。
记得9月份参加大交所举办的玉米研讨会,我为了劝一位老友喝酒,说他“口不对心”,应该“自罚三杯”,理由是既然他认为东北地区玉米减产幅度会超过1800万吨,为什么不在大连市场做多?边上另一位老友忙着插话,现在做多可有风险了,价格已经超过1700点很多了。最后,我陪他共同喝了一杯。
今年3月在北京又一次参加大交所举办的研讨会,此时悲观情绪已经蔓延,市场行情的变化也在支持大幅度减产观点。在这次会议上,自己对全国玉米供求进行了分析,指出即使全国玉米产量比有关部门宣传的产量要低,但也不支持当前国内玉米供给短缺的观点。2008年我国玉米达到创记录的16592万吨,当年国内玉米节余量有2000多万吨。2009年玉米减产能减多少?会在消化了2000多万吨临时存储玉米库存之后,还有供求缺口?国内市场向来对美国农业部的月度报告反映敏感,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9/10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5000万吨,但需求量也是15000万吨,年度内没有产量缺口。那为什么国内市场会出现如此强大的需求呢?我的看法是,在流动性过剩和市场普遍预计玉米大减产的背景下,各类贸易、加工、养殖企业普遍进入了“增加库存过程”。
前些天看报有感,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任意库存”与“价格波动”》,对库存变化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文中写道,以往我们进行粮食库存性质分类,如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商业库存等,主要是从管理的需要出发。在进行市场行情分析时,还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对粮食库存进行新的分类,将库存分为“非任意库存”和“任意库存”。
“非任意粮食库存”是实现粮食流通顺畅的前提。一家面粉加工企业要维持正常生产,需要建立最低数量的原料小麦库存。一家面粉贸易商要维持正常销售活动,需要建立最低数量的面粉成品库存。在途粮食原料或是成品,也是非任意粮食库存的表现形式。正常的国家储备库存则是政府为了保障粮食市场稳定而建立必要的粮食库存。所有这些为了实现粮食供应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库存均归入“非任意粮食库存”。所谓“非任意”就是市场正常运转必然需要的,没有这么多库存,就会出问题,如企业停产、贸易活动暂停、难以应对市场波动等。
与“非任意库存”相对应的是“任意库存”。任意库存是指高出粮食供应系统正常运转所需库存数量的那部分库存。在企业层面上分析,任意库存增加,同企业预期高度相关,是企业在对市场做出判断后,为了追求经济利润而增加的库存。在粮食价格上涨过程中,如果企业认同未来粮食价格还会上涨的预期,便会主动提高库存水平,这些由企业“任意”增加的库存,在市场中表现为“真实存在的需求”,虽然不是最终市场需求,但是“有效需求”,市场阶段性供求关系会因此而改变,粮食市场价格也会由于企业“任意库存”增加而被推高。如果预计未来粮食价格会下跌,企业便会主动减少库存粮食数量或推迟采购,以期获得因库存减少而增加收益,或是减少因价格下跌带来的库存价值下降而形成的损失,这种库存减少对于市场而言或是供给增加或是需求减少,市场价格因供给增加或是需求下降而下跌。
2010年我国玉米市场表现出来的情况,非常能说明任意库存变化对供求的影响。由于预期玉米价格上涨,大家都主动地增加库存——贸易商大量收购存货,加工企业增加原料库存,——从而改变了市场阶段性供求关系,国内玉米“需求”突然增大了,而玉米阶段性供给本来就因农民“庭院降水”增加,就使得玉米供给更显不足,于是国内玉米价格被不断推高。玉米价格变化甚至发展到人们对真实供求发生怀疑的程度——国内玉米供求真的很紧张了,已经到了需要动用国家储备玉米平抑市场的程度。而且进口玉米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
由于企业任意库存变化,基本不在政府的监测视野之内,对于任意库存的变化,缺少全面的定量监测与及时完整的统计数据,于是任意库存成为了吸纳巨量玉米的黑洞。黑洞现象的存在,使人们无法认清真实的供求关系,市场信心进一步被动摇,看涨预期进一步增强,增加库存行为又被进一步强化。
任意库存变化是市场变化的基本表现形式,任意库存变化既可以表现为粮食市场的一般波动,也可以表现为粮食市场的剧烈波动。对于任意库存行为以及可以出现的结果,一定要充分重视。
在短文的最后写道,“偏离真实供求关系的增加库存行为最终是不可持续的。库存增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盈利水平,但是当库存需要进入市场时,市场有效供给量增加,超出市场的需要,价格下行就是必然的结果。市场看跌预期形成,将又一次影响企业库存行为,只不过这一次的过程正好相反,企业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努力压缩粮食库存数量,以规避市场损失。”
多年来从事粮油市场分析的经验告诉本人,很多时候市场存在着盲目性。当主流市场预期错误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难以对市场走势做出正确判断,特别是在市场参与者缺乏市场认识能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即所谓的“羊群效应”。
在5月下旬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举办的2010年中国粮油市场展望会上,多位专家发表了对玉米市场的分析意见。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会议上明确表示,如果市场需要,国家将动用储备玉米供应市场,以保证国内玉米市场的供给。在晚上的行情讨论会上,我在回答提问时说,现在大家都存着玉米不卖,等着价格再上涨,这有很大的风险。虽然今年开春后气温回升慢,播种推迟,可能会影响今年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但今年东北播期结束时间与常年基本持平,后期气候条件改善又追回一些损失。“老天爷”的事有谁能说得清楚?今年减产你赌着了,赚得多一点;要是丰收了,你就“死”了。正常的经营活动不是 “赌行情”。现在看来,自己的提醒是必要的。东北产区传来消息,较高的价格刺激了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到目前为止玉米长势很好,前些天有点旱,但最近几天下雨了,已经有预测认为,今年玉米产量将增加二至三成。
玉米储备库存已经供应市场,玉米长势又不错,现在还赌“短缺”,赌价格进一步上涨,冒的风险也太大了。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 尚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