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供应将逐步增加
进入7月份以后,我国玉米供应将出现增加,而不会出现青黄不接季节的缺粮。
我国政府自2009年9月15日起每周举行跨省移库玉米竞价销售,截至2010年6月22日已累计进行38次竞价销售,拍出玉米797.7万吨。2010年4月13日起销售东北临储玉米8次,拍出677.67万吨。自6月11日起,中央储备玉米入市销售后,竞价成交数量出现明显下滑。未来中央储备玉米将源源不断地投入市场,对国内玉米供应起到决定性作用。
据调查,截至6月初东北农民手中有25%左右的可销售玉米余粮,由于今年天气先冷后热,玉米存储相当困难,霉变情况增多,加上农民对目前市场价格普遍认可,第三季度大量余粮将投放市场。
南方饲料消费省份(16省区)采购东北产区玉米享受政策性补贴且须在6月30日前运抵本省,但据了解南方省份采购的玉米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运回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未来将有较多玉米滞留在东北地区。受此影响,6月份以来,前期囤粮的企业和贸易商惜售心理减弱,局部地区开始陆续卖出,进入7月份之后这种现象将更加集中。另外,三季度华北地区将陆续进入腾库阶段,以迎接新季玉米上市,市场玉米流通量将出现明显增长。
为了削减去年我国玉米减产的不利影响,抑制国内玉米价格过快上涨,我国已从3、4月份开始进口美国玉米,目前已采购2009/2010年度玉米71.51万吨,7月份以后这些玉米将陆续抵港。
饲料企业备粮接近尾声
来自饲料企业的消息显示,由于猪价大幅下滑,存栏量逐步减少,今年的消费情况确实出现了下滑。五一过后,玉米价格加速上涨,这一阶段饲料企业为应对粮源紧缺积极补充库存,加上临储玉米不断流入饲企手中,眼下东北地区大部分饲企玉米储备已经可以坚持到秋粮上市。
调控政策力度空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CPI为3.1%,创下19个月新高,我国通胀管理任务加重。由于当前现货玉米价格已经涨至历史高位,猪粮比价继续下滑使我国政府已经被动地进行多次冻猪肉的收储。因此,在我国玉米春播结束后,政府对玉米价格的态度已经从“稳步上涨”转变为“抑制上涨”,目前我国政府打压玉米的政策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此外,6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自7月15日起取消酒精和玉米淀粉的出口退税,这将对深加工企业的玉米需求形成强力抑制。总之,在我国玉米连续上涨之后,政府已经开始出重拳干预,新季玉米上市前,玉米价格出现暴涨的概率已经几乎为零。
春播延迟,产量变数取决于天气
受播种前低温多雨影响,东北玉米播种时间几乎全部延迟,南部地区延迟5—10天,北部延迟10—15天。从种子选用情况来看,中熟品种播种集中,主要生长期都集中在125天左右。当前最不利的因素是积温偏低,如果后期温度高的话,积温上升,玉米长势将很快恢复,产量将不会受到影响。但未来威胁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秋旱,因为大部分地区不具备浇水灌溉条件,如果秋旱发生,将造成“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另外,由于今年立春和立秋都较早,加之始于2009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于今年5月份得到解除,随之而来的将是低温多雨的天气,目前市场普遍担心早霜问题。所以,影响国内新季玉米产量的因素将集中在积温、秋旱和早霜问题上。由于国内玉米去年减产较多,若今年再出现自然灾害,那么玉米价格将出现明显的上涨机会。但由于我国玉米进口可能放开,价格暴涨的可能不大。
仓单注册成本将决定玉米价格底部区间
为了保证农民收益不断增加,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我国近几年不断提高粮食品种的最低保护价和临时收储价格。2009年我国玉米(二等)临储价格长春地区为1500元/吨,今年由于提高了小麦和水稻的最低保护价,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有望小幅提高。若以去年收储价格为基准,计算出长春至大连的期货玉米注册仓单成本,以此为参照,确定大连玉米价格底线在1683元/吨。考虑到近几年农民惜售心理不断加强以及保护价格可能提高,在此基础上预计现货价格将高于保护价格100—150元/吨,由此,我们认为1780—1830元/吨之间将是大连玉米的底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