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是大概率事件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腹地,人口2734万,其中农业人口1279万。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积温平均2700—
考察团在对2010年吉林地区播种面积考察中了解到,虽然受到年初雨水偏大、气温较低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播种玉米的进度延后1至2周左右。但是,多数农户已在5月初基本完成玉米播种,并无改种其他农产品迹象,从而保证了玉米种植面积较上一年度并无太大的变化。长春、公主岭、梨树、榆树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基本维持不变,松原部分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主要由于绿豆、花生等杂粮的收益明显高于玉米,部分农户减少了玉米播种面积,但播种面积减少的量相对于当地庞大的玉米播种面积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从考察团走访的地区综合来看,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异常变化,呈现稳
中有增的可能性较大。
农民对当前苗情较为乐观
由于2010年春雪大、气温低、回暖晚、解冻慢等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给玉米播种带来困难,播种期出现一定的拖后。从考察的情况来看,今年全省春播时间基本是5月1号以后开始的,有的更晚一些,比往年晚播了将近1周到2周左右,目前玉米已经进入6、7叶生长期,同比植株较矮。不过当地农民对于后期玉米长势仍然较为乐观,主要由于三个方面:第一,五月中旬以来,东北大部分地区晴朗高热,气温高于常年,且由于前期降水充足,墒情良好,连十年九旱的西部地区也保持了良好的土壤湿度,对于后期生长极为有利;第二,农民对于玉米品种的选择更加谨慎,质量好、产量高、成熟早的玉米品种种植比重增加;产量低、抗霜病弱,单一早熟、晚熟的玉米品种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如先玉335系列,该品种不仅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等优点,最主要的是成熟期已提至130天左右,从吉林地区普遍于5月初种植完毕计算,估计在9月末早霜来临前,玉米基本完成所需生长时间;还有郑单958、育民335等品种农民比较青睐;第三,近两年吉林农民不断改善播种技术,机械化或个别适于小面积少人力的半机械化生产方式普及较快,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播种时间。
种植成本变化不大
理论上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进行上下波动。玉米的种植成本对于玉米的价格来说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量,考察团也特别关注了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今年国内化肥价格出现回落,主要是受全国灾害性天气和煤价下跌的影响。在考察团走访中,农民表示今年化肥价格普遍下滑,每袋价格下降10元左右,目前复合肥价格在每袋120-130元之间,磷铵肥价格在每袋150元左右,钾肥大约每袋200元。与化肥价格下跌相反,玉米种子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粮食收购提价,制种“包产值”增加等等因素所致。2010年玉米种子整体价格较上年上涨15%~20%。其中农民最常用的先玉335玉米种子价格已经上涨至240-250元/袋(一袋含2000颗种子,一垧地大约需要3袋)。除了玉米种子价格上涨外,柴油价格上涨也提高了玉米机械化耕作的成本。
表1.2010年玉米种植成本估算(元/垧)
地区 |
种子价格 |
化肥价格 |
农药 |
农机具燃料成本 |
成本 |
包地费用 |
总成本 |
公主岭市 |
800 |
2380 |
300 |
600 |
4080 |
5000 |
9080 |
梨树市 |
1500 |
2200 |
200 |
500 |
4400 |
5000 |
9400 |
辽源市 |
700 |
2400 |
300 |
600 |
4000 |
2300 |
6300 |
松原市 |
750 |
2450 |
200 |
500 |
4000 |
3500 |
7500 |
白城市 |
600 |
2300 |
300 |
900 |
4100 |
3000 |
7100 |
由于各地区土地质量与玉米种植习惯的差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是,总体来看,耕种自家土地的农户玉米种植成本大约在每垧4000-4500元左右。若是包地种植玉米,成本差异较大,因各地的包地费用不同,玉米种植成本在每垧6000-9000元上下。尽管今年玉米种植中化肥价格下降,但种子和农机具以及燃料成本的上涨基本抵消了化肥价格的下跌,一垧地的种植成本与去年基本一致。通常一垧地的玉米产量在2万斤左右,除去人工成本,包地种植玉米的成本在每吨600-900元上下。由于去年玉米灌浆期出现异常的干旱天气,吉林省玉米单产出现明显下降,在与去年一垧地的种植成本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若今年玉米单产与正常年份基本一致,玉米每吨成本将会较去年出现下降。
气候异常增加后期威胁
5月以来东北持续降水,西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倍以上,春播较常年延迟1周-2周,本次考察已经充分验证了晚播。而晚播导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增长了生长期碰上霜冻的可能性。由于晚播,故农民大多选择早熟种子,这些种子一般生长期在120-130天左右。根据我们考察吉林地区普遍在5月末结束播种,这样意味着今年玉米在9月份进入最后生长期。而9月份和10月份是东北发生秋霜冻的主要时期,霜冻出现以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影响,可导致籽粒含水率偏大,造成粮食减产,品质下降,较早的强霜冻可以使玉米减产5%~10% 。
晚播的同时,低温冷害是今年玉米可能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一方面,今年全国气候异常,各地多延续低温阴雨天气,东北地区至5月末大部气温偏低,积温较常年严重偏低。而玉米是喜温作物,整个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种子在10
虽然5月最后一周以及6月上旬气温迅速回升,对苗情有很大改善,但是后期低温的威胁仍然存在。根据30年气温周期理论预计,在未来的5到10年间,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而进入6月份,前期持续的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已经消失,据澳大利亚气象局、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以及国内诸多气象科学家的检测,今年夏季很可能出现拉尼娜现象,而这种气候条件下,我们国内的气候一大特点就是低温。低温不仅造成根代谢缓慢,热量不足会延迟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或是对作物发育产生障碍而造成作物受害减产。当出现冷害时,籽粒不能完好成熟,玉米品质下降,受灾减产幅度在30-40%左右,严重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产。
虽然说目前降水偏多,但是根据降水守恒的原理,似乎东北后期亦会面临干旱的威胁,而干旱无疑是东北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会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当前即使是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都难以判断玉米的单产水平,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天爷的事谁也说不准”,因此只能密切关注玉米生长期的天气条件以及后期有可能出现的威胁。
年度后期玉米供应量预计增加
1、农民售粮习惯发生较大变化
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团了解到,农民售粮习惯变化明显,集中售粮方式转变为拉长售粮时间。根据考察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农民手中仍有余粮未售,比如辽源、榆树、松原等地均有部分农民留粮待涨的情况。以榆树为例,根据贸易商提供的信息,农民手中可能仍有2-3成余粮未售。
经过考察团的调研和讨论,大家认为农民售粮习惯的改变主要由以下的原因造成:
一、经济情况是决定农民卖粮时间的重要原因: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等收入来源增加,种粮收入逐渐不再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样情况下,很多农民已经改变了在农历年前集中售粮的习惯,而是选择时机售粮。而部分依赖贷款种粮的农民,由于贷款利息较高(月息9厘左右),会倾向于尽快还清贷款,售粮时间也就相对提前,而不依赖贷款种植的农民则不受还贷时间的限制,因此不急于售粮。
二、粮食质量影响售粮时间:粮食质量差异也是影响农民售粮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粮食水分较高,本身不易保存,而若较长时间存放,水分较高的玉米也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掉秤,因此这样的玉米农民保存并不划算,将倾向于早售粮。
粮食存储期间的水分及温度是影响粮食质量的重要因素。玉米在我国主要产区在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处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一般可达20%~35%。从地理位置来看,吉林省北部产地越靠北温度越低,则粮食的水份会偏高质量就会偏差一些,而吉林省南部产地越靠南温度偏高,粮食质量就偏好一些。另外,土壤情况也是决定玉米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黄土土壤最好,所产出的玉米质量较好产量也大,而沙土及盐碱地之类的土壤则比较适合种杂粮。从此次的考察情况来看,考察的第一天途经梨树县,该地区属于黄金玉米带,从地理位置及土壤情况均比较适宜玉米种植,玉米的产量及质量较好,部分农民手中的余粮能达到三成以上,而考察的第四天经过的白城地区地理位置相对靠北,该地区盐碱地相对偏多,玉米的质量相对梨树的一些地区质量会偏差一些,储存条件也较差,且杂粮的种植面积比其他地方多,农民的余粮基本已经没有了。
三、存储条件影响农民售粮时间:不少有条件的农民已经在自家搭建了用于消耗水分、保存玉米的楼子,不过对产量越多的大户而言储存条件的要求也越高,因此这个情况下农民售粮积极性会随着存储条件的难易程度而改变。比如产量大的农户由于没有办法在家里储存就会在上市初期销售,有产量较少的农户则会择机销售。
从目前来看,随着天气变得潮湿闷热,玉米发生霉变的可能性提高,此时无论价格如何变化,农民在进入6月以后卖粮的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
农民售粮预期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现货市场预期相互强化推动了价格的上涨。农民前两年都经历了早卖粮,后期粮价上涨的情况,因此在今年东北玉米出现减产的情况下,农民也倾向于晚卖粮,而农历年前现货市场一度价格平淡,但农民仍未放粮,此后收购价上涨,贸易商、深加工提价收购,从今年去年同期价格来看,当前产地价格已经达到1800-1840元/吨不等,而去年同期价格不过1600元/吨,应该说农民看到价格上涨,继续惜售,贸易商、深加工提价抢粮,这个过程形成了供需双方及中间商看涨预期相互强化推升价格的情况,这成为形成价格上涨不断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依照惯例,7-8月玉米在青黄不接的时期易于形成一个阶段性价格高点,不过,当前现货价格涨势较为猛烈,现货价格年后连续上涨几无调整,很可能已经过度透支了后期的涨势,且有余粮农民的售粮意愿也已经大大增加。
2、流通环节积累的库存后期有望释放
据考察团了解,针对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有两个原因:
第一,中字头企业的联名上书:每年国务院粮食补贴政策的制定,不仅要参考国家统计局数据的变化,而且中字头企业也是国务院制定粮食政策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今年伊始,国家总理温家宝就制定本年度国家粮食政策征询中粮,中储粮,中纺等央企意见,而这些央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提供了2010年玉米供大于求的信息,使国务院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出台了真对南方15省市地区的饲料企业直接采购东北玉米给与每吨70元的运输补贴政策。第二,南方加工企业的集体提价:源于今年国务院对玉米加工企业的70元政策补贴,南方玉米需求旺盛,各家企业对后市看好,竞相收粮,抬高了收购价格,造成价格上涨的局面。
政策导致涨价,涨价推动囤货,囤货再次推动涨价,恶性循环导致了今天玉米价格创新高的局面,价格是否有泡沫,政策导向已经给出了答案,近期“打击农产品投机”不仅是针对“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疯”也是一个对象。
囤货不仅是贸易商的行为,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农民以及终端企业的库存都同比增加;而各个环节的库存在后期将会带来供应增加,需求减少的局面。吉林当地粮库反应今年销往南方的玉米量同比增加了200%以上,且部分企业已经备足了新玉米上市前的量,而该粮库玉米销售计划提前2个月完成也说明了这一点,很显然后期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少。而农民以及贸易商的库存在新玉米上市之前必将流入市场,供给增加是值得期待的。因此流通环节积累的库存后期释放将会缓解当前供需紧张的形势,但是东北地区可能会独树一帜,原因在于减产以及外销量的同比增加。
结束语
历经5天的考察已经结束,考察团认为2010年度东北吉林玉米主产区玉米生长情况良好,虽然大部分地区由于天气影响导致种植期延后,但从实地调研来看,如果后期不出现重大气象灾害,下年度吉林产区玉米收成能够保证。同时,考察团针对本年度玉米库存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2009/10年度吉林部分地区农民和贸易商留存玉米要好于往年,这一方面是由于今年玉米价格自开秤后就一路走高,使部分市场人士看好后市;另一方面,出于各方面因素,农民售粮时间拉长,由集中卖粮转为常年卖粮。综合来看,本年度玉米生产情况良好,在新年度不出现重大灾害情况下,吉林产区玉米产量预计将恢复至正常年份的水平;同时,当前国内玉米市场供给后劲仍存,预计7-8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供给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