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大商所玉米考察系列报告三:农民售粮习惯变化明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6-03  
     时间:2010年6月2日

    路线:榆树-扶余县-松原

    大商所玉米考察团一行考察进入第三天,考察团在前两天地块情况基础上继续推进考察,除了认识到新年度玉米种植生长情况暂无太大忧虑之外,也尝试在其它领域寻求突破,并可喜的得到两项成果。

    第一项成果在于对于农民售粮习惯的认识。

    与前两天相比,考察团今天的活动安排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有机会与榆树市的一位贸易商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同时结合前两天的考察情况,我们得以对农民的贸易习惯有了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的认识。我们由此了解到,农民售粮习惯变化明显,集中售粮方式转变为拉长售粮时间。根据这三天的考察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农民手中仍有余粮未售,在前两天考察的四平、公主岭、辽源等地均有部分农民留粮待涨的情况。以榆树为例,根据我们访问的贸易商提供的信息,农民手中可能仍有2-3成余粮未售,惜售情绪较为明显。

    根据考察团的调研和讨论,大家认为农民售粮习惯的改变主要由以下的原因造成:

    一、经济情况是决定农民卖粮时间的重要原因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等收入来源增加,种粮收入逐渐不再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样情况下,很多农民已经改变了在农历年前集中售粮的习惯,而是选择择机售粮。而部分依赖贷款种粮的农民,由于贷款利息较高(月息9厘左右),也会倾向于尽快还清贷款,售粮时间也相对提前,而不依赖贷款种植的农民则不受还贷时间的限制,因此不急于售粮。

    二、粮食质量影响售粮时间

    粮食质量差异也是影响农民售粮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粮食水分较高,本身不易保存,而若较长时间存放,水分较高的玉米也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掉秤,因此这样的玉米农民保存并不划算,将倾向于早售粮。

    三、存储条件影响农民售粮时间

    不少有条件的农民已经在自家搭建了用于消耗水分、保存玉米的楼子,不过对产量越多的大户而言储存条件的要求也越高,因此这个情况下农民售粮积极性会随着存储条件的难易条件而改变。

    从目前来看,随着天气变得潮湿闷热,玉米发生霉变的可能性提高,此时无论价格如何变化,农民在进入6月以后卖粮的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

    农民售粮预期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现货市场预期相互强化

    农民前两年都经历了早卖粮,后期粮价上涨的情况,因此在今年东北玉米出现减产的情况下,农民也倾向于晚卖粮,而农历年前现货市场一度价格平淡,但农民仍未放粮,此后收购价上涨,贸易商、深加工提价收购,农民看到价格上涨,继续惜售,贸易商、深加工提价抢粮,这个过程形成了供需双方及中间商看涨预期相互强化推升价格的情况,这成为形成价格上涨不断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从以上分析来看,农民售粮习惯的变化令玉米现货购销博弈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未来期货市场分析在农民售粮一块需要重新定位。

    今天考察过程中的另一项成果是,我们对扶余县双胜村新年度玉米生长情况的测定进行了方法创新――测定出苗比例。大家都知道美国农业部有出苗率测算,而国内并无此数据发布,我们的目的也是尝试建立类似的指标。当地机械化的播种条件为这种测定提供了可能。本地多以播种先玉335为主,多为一坑一苗,地块间易于相互比较。我们测量出50米的长度,考察团18位成员数出18个垄台的玉米出苗数量,并以通常标准认定的66.7(垄距)*30(株距)单位玉米所占面积为基准,算出这50米长、18垄玉米理论上包含的标准地块数量,以实际数与理论数比较,得出本地块的出苗率。我们以此方式测算三块土地的情况,出苗率分别为74%、94%、90.1%,出苗情况较为正常。

    由于今年双胜村玉米种植偏晚,大概都到5月中旬前才基本播种完毕,因此,当前玉米基本处于三叶期,并可看出一个基本的出苗情况,从直观来看,出苗情况基本较好,而我们的实验数据为考察的情况提供了更为数量化的佐证。且不说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是否充分,但从量化角度来看,这也成为一个有益的尝试,后期如果能够加以改良并得到推广,那么本次考察团成果簿上将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