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玉米拍卖难改市场供不应求格局
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供给紧张的状况可从农民售粮高峰期“旺季不旺”得到一定体现。正常情况下,东北地区农民售粮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春节前为了筹现过年而出现的售粮高峰期,另一个则是春季筹现备耕而出现的售粮高峰期。但就今年市场表现来看,这两个传统的售粮高峰都不明显。从当前的市场形势分析,今年7—8月份部分深加工企业可能出现阶段性“粮荒”。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入夏后东北地区农民手中余粮销售殆尽;二是储备有限,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地储粮加上国储粮总计仅在70万—80万吨,但仅吉林当地19家规模较大的深加工企业1个月就需要消耗玉米80万—90万吨;三是由于种种原因,本年度中储粮公司在东北地区的临储玉米收购基本呈现停滞状态,这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后期原料供应威胁较大。在2009年主产区玉米因灾大幅减产的背景下,政策补贴推动东北本地加工企业以及南方用粮企业抢购,国内玉米市场供给不足格局明显。而近期主产区吉林省持续低温多雨天气,玉米播种进度仅完成50%,而以往年份此时播种已全部完成。目前,延期播种已导致市场减产预期进一步上升,并令市场对供给担忧的心理加强。
与供给紧张相对应的是,国内玉米需求却在稳步增长。进入5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生猪价格继续上涨,但养猪仍摆脱不了亏损。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养猪基本保本,华北地区亏损50元/头,华东和华南地区约亏损100元/头。如此局面使得猪饲料销售不见好转,但多数地区猪饲料销量下滑的局面已得到遏制,同时随着气温回升,生猪饲料销量已趋于增长。另外,尽管猪饲料需求平淡,但禽类饲料销量却继续保持回升势头,并出现了5%—10%的增长。另据了解,饲料企业对玉米酒糟的需求相对增长,且当前河南、山东部分酒精企业玉米酒精库存量大幅降低,局部还出现了货源偏紧现象,这些都支持玉米现货价格保持坚挺。近期,大连地区玉米现货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势头,如5月17日该地区国产二等玉米价格已达1970元/吨,而南方地区玉米价格更高,如昆明、成都地区的市场价格高达2150元/吨。
相对于需求的稳步增长,国内玉米供给存在较大缺口。为增加供应量,抑制市场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决定自今年4月13日开始在东北地区启动临储玉米拍卖。从市场参与热情来看,连续3次接近100%的成交率着实反映出市场对后期供应忧虑重重,每周80万吨的拍卖量并未能有效改变玉米供不应求的格局。非但如此,5月11日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拍卖突然暂停,5月18日恢复拍卖,多数市场主体对暂停拍卖表示疑惑,认为库存有限是拍卖无法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市场对后期供应紧张预期加剧。倘若近日临储玉米拍卖价格因“细则”变动回落,用粮企业将加大采购力度充实库存。因此,在下一次拍卖政策细则出台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将继续上涨。
大量进口玉米有望使市场供需趋于平衡
5月1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玉米周度销售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美国销售至中国的玉米数量为36.9万吨。但美国谷物协会表示,中国可能已买入15船美国玉米,加上大量未履行的购买合同,今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玉米数量可能创下600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外,阿根廷也批准增加300万吨玉米出口。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步入新一轮的玉米进口周期,我国玉米市场一直维持着的自给自足的局面已被打破。
下图显示,2009/2010年度国内玉米总供给1.864亿吨,比上一年度下降7.1%,而2009/2010年度消费量则比上一年度上升1.7%;而能综合反映供需的年末库存/消费量之比在2009/2010年度为20.71%,2010/2011年度该比值很可能进一步下滑至18.56%,反映出国内玉米市场供需仍将趋紧。在产量短期难以大幅提高、储备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加进口来平衡供需。增加供给有助于平稳价格,但国内玉米价格不会大幅下跌,除国内供应缺口较大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进口美国玉米会刺激CBOT玉米价格走高。尽管近期CBOT玉米价格受美元上涨、油价下挫及丰产预期打压走低,但随着后期中国玉米进口数量不断增加,必然会对CBOT玉米市场形成利好推动,届时美国玉米进口成本将上升,甚至可能再度高于国产玉米价格。目前,中国已采购的美国玉米CNF价格在230—240美元/吨,到我国口岸完税价格为1895—1970元/吨,虽然较广东港东北产玉米2010—2030元/吨的成交价偏低,但考虑到今年美国玉米品质较差且损耗率较高,因此,计算每吨100元的质量价差,进口玉米的实际成本应为1995—2070元/吨,较当前国产玉米的价格优势十分有限。倘若后期CBOT玉米期价继续回升,国产玉米价格受到的冲击将会有限。
目前,我国玉米市场供应紧张的预期仍在加剧,进口增加已成定局,后期供需将逐渐趋于平衡。考虑到进口成本可能抬高,将减缓进口增加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冲击,同时还受到严厉的抗通胀政策的影响,未来较长时间,国内玉米价格有望在1900—2000元/吨区间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