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在国内玉米价格不断上涨之际,市场传出了我国将重启玉米进口的消息,同时国储玉米抛售也重新启动。短时间内,国内期现货玉米价格遇阻回落。那么,在利空消息集中显现的情况下,国内玉米长期走势会因此改变吗?
在国家进口配额限制以及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连玉米长期独立于外盘一路高歌,并于今年4月6日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高,主力1009合约一度高达1946元/吨。近期,国内外玉米市场存在巨大的价差使得贸易商试图排除万难寻求低廉的进口玉米,连玉米闻声而落。由于担心进口玉米利空同时又考虑到库存充裕,中储粮4月9日决定自4月13日开始投放临储玉米给国内玉米市场“降温”,长期利多的国储政策在短期内或令市场承压。与此同时,因猪价低迷导致的下游消费疲弱以及备耕时节农户惜售心理减弱的季节性规律也将进一步打压玉米价格,估计后期连玉米价格回调空间会加大。 一、国内玉米价格走势长期独立于外盘 尽管和大豆一样,美国是玉米的最大生产国、最大消费国和最大出口国,但和大豆不同的是——中国对国内玉米价格有着绝对的定价权,不像国内大豆价格那样严重受控于美国。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玉米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甚至将剩余的部分出口至日本和韩国,尽管近几年国内玉米消费增长迅猛,但在2009年减产的情况下,中国玉米仍以高达30%的库存消费比位居世界之最,因此,极低的对外依存度和较高的库存消费比大大降低了中国玉米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干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7大粮食品种之一的玉米,财政部对其进行关税配额管理,今年的配额为720万吨,占全国总消费1.59亿吨的比例仅有4.5%,且其中有60%的配额还掌握在国企手中,能在市场自由流通的进口玉米数量甚少;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制定严格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程序来限制进口,这样即便在国内玉米价格高于国外市场的情况下,廉价进口玉米也很难冲击国内市场。 近期,在国内玉米价格不断上涨之际,市场传出了我国将重启玉米进口的消息,同时国储玉米抛售也重新启动。短时间内,国内期现货玉米价格遇阻回落。那么,在利空消息集中显现的情况下,国内玉米长期走势会因此改变吗? 在国家进口配额限制以及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连玉米长期独立于外盘一路高歌,并于今年4月6日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高,主力1009合约一度高达1946元/吨。近期,国内外玉米市场存在巨大的价差使得贸易商试图排除万难寻求低廉的进口玉米,连玉米闻声而落。由于担心进口玉米利空同时又考虑到库存充裕,中储粮4月9日决定自4月13日开始投放临储玉米给国内玉米市场“降温”,长期利多的国储政策在短期内或令市场承压。与此同时,因猪价低迷导致的下游消费疲弱以及备耕时节农户惜售心理减弱的季节性规律也将进一步打压玉米价格,估计后期连玉米价格回调空间会加大。 一、国内玉米价格走势长期独立于外盘 尽管和大豆一样,美国是玉米的最大生产国、最大消费国和最大出口国,但和大豆不同的是——中国对国内玉米价格有着绝对的定价权,不像国内大豆价格那样严重受控于美国。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玉米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甚至将剩余的部分出口至日本和韩国,尽管近几年国内玉米消费增长迅猛,但在2009年减产的情况下,中国玉米仍以高达30%的库存消费比位居世界之最,因此,极低的对外依存度和较高的库存消费比大大降低了中国玉米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干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7大粮食品种之一的玉米,财政部对其进行关税配额管理,今年的配额为720万吨,占全国总消费1.59亿吨的比例仅有4.5%,且其中有60%的配额还掌握在国企手中,能在市场自由流通的进口玉米数量甚少;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制定严格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程序来限制进口,这样即便在国内玉米价格高于国外市场的情况下,廉价进口玉米也很难冲击国内市场。 二、政策长期利多,但短期利空 因为牵扯到粮食安全问题,国家不得不多管齐下,避免国外资本控制市场的“大豆式悲剧”在玉米市场重演。在配额进口制度限制的同时,国家每年还要托市收购巨额玉米现货(约占总消费的30%)以调控市场价格,因此,玉米政策主导市的特征相当明显。2009年国家继续以1500元/吨的最低保护价在东北地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购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今年4月30日。政策明确规定,对积极到东北产区并按不低于临时收储价格采购玉米的南方饲料企业,国家还给予70元/吨的一次性补贴。玉米的国家收储与补贴政策有力地拉动着国内玉米价格,并成为玉米市场长期来看涨的有力的利多因素。 然而,短期来看,政策的利多因素已经大大削弱甚至已悄然转为利空。一方面,收储政策已经步入尾声,对国内玉米价格的进一步拉升作用相当有限;另一方面,政策的推升作用使得国内外玉米价差不断拉大,如大连玉米价位在1900元/吨,而进口美国玉米的到港价不足1600元/吨,这使得南方贸易商试图排除万难以寻求廉价的进口玉米。虽然严格的质量和检疫规则会限制大量进口,但国家还是担心进口玉米冲击国内市场,因为国内库存相当充裕,尽管2009/2010年度的期末库存预期下降至4870万吨,低于2008/2009年度的5317万吨,但相对2007/2008年的3939万吨来说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中储粮不得不做出抛售国储玉米的举措,给国内玉米市场“降温”。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9日发布公告称,中国将自4月13日起投放储备玉米108万吨,其中50万吨将在东北地区投放。 三、下游消费持续低迷也令玉米价格承压 春节过后,国内猪肉价格急剧下跌,而饲料价格却不断攀升,生猪市场持续呈现低迷格局,养殖亏损幅度屡创新高。截至4月6日,我国猪粮比已经连续8周低于盈亏平衡点6:1,而且连续5周低于《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调控预案》中的二级响应警戒线5.5:1。与此同时,本周首次跌破5:1,触碰到一级响应警戒线。全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亏损180元,连续亏损7周,亏损程度超过2009年5、6月份的亏损水平,为2006年亏损期以来的最低点,因此,不堪重负的养猪户对于国家收储政策的呼声越喊越高。 虽然商务部于4月1日在云南省率先拉开了国内冻肉收储序幕的举动已对当地猪肉价格产生影响,但笔者认为这次恐难出现2009年收储后一个月猪价上涨20%的效果。因为首先相比2009年6月份一次性收储近12万吨的数量来说,这次3000吨地级收储的数量显得微不足道;其次,2009年6月份通胀预期较低,国家在猪粮比连续4周跌破6:1之后就立即采取一次性大规模的收储政策,而今年猪粮比已经连续8周跌破6:1,商务部才在地方实施少量收储措施,其预防通胀的目的可见一斑。既然猪市的回暖恐难靠猪价大幅上涨拯救,提升养猪户积极性的希望只能寄希望于饲料成本的降低,高企的玉米价格的回落压力加重。四、难逃季节性疲弱规律的影响 政策托市、居高不下的价格往往会令农民惜售情绪高涨,不过这种“捂粮”现象一般会从每年4月开始消失,这也是近几年一路高歌的玉米价格几乎在每年4月份甚至在整个二季度都表现疲弱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是4月份呢?因为每年的4月份是春玉米备耕的黄金时期,这时“捂粮”惜售的农民往往会出于买种子、买化肥等原因无奈出售手中余粮,市场粮食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价格自然也会高位回落。此外,由于当前玉米价格相对大豆价格有一定的优势,农户种玉米的欲望应该更加强烈,除非天气原因延误玉米最佳播种时间使得农户不得不转种大豆,否则今年玉米播种面积蚕食大豆播种面积的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因此,笔者认为4月甚至整个二季度玉米仍然难逃季节性规律的影响,价格回落幅度甚至会因为播种面积的增加而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