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持续良好,通胀隐患已经出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我国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并创下18个月来的新高。这显示出在一系列“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当前我国经济已基本走出由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黑色阴影,正走向稳健发展之路。在我国政府在持续实施宽松的经济政策下,广义货币量的增速超过了GDP的增速,实现了通货紧缩的逆转,但是另一方面也对之后的通胀产生了预期。在12月份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把“调结构、防通胀”作为重点。而伴随着通胀出现的必将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2.临储收购政策即将出台,收购价格有望提高
去年10月中旬,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就已经实施,平均收购价是1500元/吨。现在已经是11月初,目前有市场传闻说国家将在11月中旬出台相关政策。今年小麦(资讯,行情)和早籼稻收购价格均较去年提高0.1元/斤以上,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今年玉米收购价也会较去年有所提高。此外,由于东北产区玉米减产,农民对今年的收购价格都给予了较大期望(去年临储玉米收购只限于东北产区)。假设,今年收购价格较去年提高0.1元/斤至1700元/吨,而目前,大连玉米主力合约1005的结算价在1740元/吨左右,考虑到仓储费等费用,目前连玉米期价显然被低估。
3.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呈现一定抗跌性
近期,玉米市场价格一直保持不变,市场略显平静。下周,东北地区收购市场即将迎来玉米规模性的集中上市,但是伴随着玉米批量上市的是国家临储收购政策的出台;加之农民继续惜售,因而,价格季节性下探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支撑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保持坚挺的其他因素还有关内和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仍旧高位运行,玉米需求较为旺盛。其主要原因是前段时间华北黄淮等地因大幅降温带来的雨雪天气阻碍了农民的售粮,而当地加工企业为了保证购粮进度,普遍提高了收购价格。虽然,北方港口玉米平仓价格小幅回落(锦州和大连港口一等玉米平仓价格大约在1750元/吨左右,较上周回落10元/吨),但由于东北玉米进港量的推迟,港口玉米供应紧张局面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价格继续回落的空间不大。南方港口因北方港口玉米平仓粮源的有限和南方饲料企业采购积极,玉米价格依旧保持坚挺,后期可能因北方港口新季玉米上市的推迟而出现上涨。
4.玉米饲料需求谨慎看好
前期生猪养殖经历了猪病疫情扩散的影响,尤其是东北与华北地区,养殖户担心程度上升,出栏积极性提高,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此外,饲料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收益下降,对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形成抑制。但是,随着年底双节的临近,市场普遍对生猪养殖市场看好,尤其是规模养殖企业。
5.美国玉米价格高位运行
虽然,上周因美国干燥的天气利于作物收割,导致了CBOT玉米期货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12月合约期货价格未能站稳在4美元/蒲式耳之上。但下周初,美国干燥的天气将被雨水天气取代,玉米收割进程再次放缓。上周一,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作物周报显示,截止到11月1日,美国玉米收获工作完成了25%,相比之下,2008年同期为53%,五年平均进度为71%。此外,长期来看,美元依然处于贬值通道,而原油价格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发展稳中走高,这都将对美国玉米价格上涨带来有利支撑。而美国玉米价格的上涨将间接的推动我国玉米价格上扬。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通涨预期的增强,国内大宗商品将面临涨价的压力。今年因为东北玉米产区干旱,我国玉米减产已成定局,再加之政府临储收购政策的继续实施,农民惜售心理十分强烈,国内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涨。此外,美国玉米价格的水涨船高也将间接的推动后期我国玉米价格上涨。目前,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仍处于价格洼地,继续下探空间极其有限,此时布局趋势多单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