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供应压力下,政策难言轻易扭转趋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20  
     虽然国家通过公布新年度临储意向而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后期趋势并不容易挽回。原因如下:

    1、供大于求矛盾加剧。08/09年度期末库存大幅增加,供应结余预计约达到3500-4000万吨,足够国内三个月左右用量。而预计09年产量与09/10年度消费量相当。

    2、新粮成本较低。目前吉林新玉米收购价格在1450-1460元/吨,烘干火车板成本可以做到1550元/吨,运至大连港平舱成本在1650元/吨左右,较现行港口平舱价低约70元/吨。华北玉米收购价格已经降到1660-1760元/吨,运抵南方市场的成本也远低于拍卖粮。随着华北玉米水分进一步降低和东北玉米上市增多,主流价格将交接至新玉米。

    3、政策不确定性。国家尚未公布新年度收购价格和数量。可以看到,08/09年度,国家在收购了近3500万吨临储玉米时

    才将市场趋势挽回。今年几乎同样的供大于求压力,国家还能继续维持天量收购?上一年度1500元/吨的价格不仅让加工企业、贸易商吃不消,连财政都有过高负担,今年价格能提高到何种水平??目前市场价格已经处于历史最高位,农民满意收益,这对国家的后期托市力度是削弱的作用(反过来说,只有后期跌的越狠,政策才有希望更强)。

    4、深加工看涨心态较弱。吉林深加工平价开秤,这也验证中华粮网研究员此前的预期(东北新玉米平开,开秤价在1400-1500元/吨区间)。同时,东北的深加工企业在定向销售粮源方面,并不像市场想象的积极,有可能一半的定向销售指标落空,这当然有时间和费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反应了深加工企业对后市的看空程度。约1500元/吨的拿粮成本——优质烘干的储备粮,企业也不愿在后期接货。说明这些消费大户对新粮成本优势更为看好,认为新粮价格会低于此。

    目前上涨除了政策对市场心理的刺激外,还有台风影响到港,以及期初南方企业并不能大比例用新玉米替代的原因。临储政策已被市场提前预期,更为现实的作用是,促进一些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的达成。

    本期前几期持续的观点,大概率上,随着国家持续大量拍卖,定向销售粮源流入市场,以及主产区新玉米上市量不断放大,供应缺口逐渐得到填补,而供应压力尤其近期的华北黄淮丰产压力逐渐浮现。在压力面前,玉米后市有可能加速下跌。预计华北玉米将呈高开低走趋势,东北平开低走。11月上旬可能出现底部。预计国家在新市场年度将出台类似油菜籽的托市政策,一方面减少托市量(预计不超过2000吨),一方面补贴深加工收购,托市价格预计最大可能维持在1500元/吨,1550元/吨的可能性约在20%。

    小概率上,国家连续出招,在近期继续公布强力的临储政策(量如果过低,价格持平的话,将引发市场预期落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引发了农民的强烈惜售,并引发贸易商、加工企业的恐慌性收购,将反作用于市场,引发短期的坚挺。这种可能性当然要引起警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