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后期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走势分析及展望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19  
     目前距秋粮上市时间越来越近,由于国内玉米价格经过三季度以来的持续上涨已涨至年内高位水平,因此随着国储玉米拍卖在南方销区启动以及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数量增加,短期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动力明显不足,局部地区价格小幅回落。而从中长期来看,虽然旱情导致今年国内玉米减产,但由于播种面积增加,减产幅度不会很大。新玉米上市供给压力又将显现,玉米价格将会逐步走稳,局部地区价格甚至出现回落,但国家政策及饲料养殖需求趋旺对市场提供支撑。

    (一)促进价格上涨因素

    1、国家政策因素仍占主导,奠定玉米价格底部区间。近两年来,国家对玉米市场的调控力度持续加强。其中2008年在国内玉米丰收的前提下,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提高玉米收购价格,国家在东北地区先后出台四批共计4000万吨临储玉米收购计划。由于国家掌控了大量玉米粮源,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减少,玉米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在此情况下,国家自7月21日开始启动临储玉米拍卖,且在拍卖过程中,国家不断调整玉米投放数量,并连续三周在南方启动跨省移库玉米拍卖,从实际成交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国家对国储玉米顺价拍卖的初衷。目前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位区间,上涨动力减弱,下降空间有限,为新玉米上市提供了合理的价格区间。同时,预计今年我国新玉米价格的底部区间将在去年基础上明显提升。

    2、饲料及工业需求逐步回暖。今年三季度以来,在国内整体经济回暖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饲料养殖业开始复苏,由此带动玉米原粮需求开始增长。虽然不排除国庆和中秋两节过后,饲料需求将会出现阶段性下降,但后期又临近元旦和春节,在节日效应下,第四季度整体饲料养殖需求仍将延续上升趋势,如果我国减少美国进口肉鸡,则国内消费有望加速回升;另一方面,虽然近期玉米深加工企业利润部分被玉米成本提高相抵,但由于有定向补贴政策支持,加上近期国内淀粉市场价格稳步上涨,这将有效推动玉米消费向深加工转移。因此,总体来看,养殖业总体趋势好转以及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的提高,对玉米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二)抑制价格上涨因素

    1、播种面积增加,总产量下降有限。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046万公顷,较2008年的2986万公顷增加60万公顷,增幅2.0%。预计2009年我国玉米产量为16550万吨,较2008年的16592万吨减少42万吨,减幅0.3%,产量仍为近年来较高水平。虽然8月中上旬,东北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情,市场普遍预期玉米产量将大幅减少,但是种植面积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产的减少,实际上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今年国内玉米减产幅度并不像最初想的那样大。同时,国内玉米连续五年丰收,玉米期末库存连续3年实现正增长,供需形势仍较为宽松,即便今年因旱情减产,国内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仍未改变。

    2、供应形势有所改善,市场供给压力逐步显现。近期,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形势进一步改善,究其原因:一是国家临储玉米前期拍卖成交的货源经过数月周转运输,目前已经陆续到达销区市场;二是国家临时存储定向销售的玉米使部分东北深加工企业获得了稳定、低廉的原料供应,从最近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情况来看,多数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已退出竞拍行列,从而拖累成交率及成交价格双双走低;三是自9月15日起国家决定将临时存储玉米拍卖量分南北两个地区同时举行,截止9月末已连续举行三次,虽然成交率及成交均价没有预期那样高,但是销区拍卖计划的实施将使前期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有所改善,玉米价格高位回落风险也将逐渐加大;四是目前东北产区已陆续进入新粮收获时期,虽然预期新粮开秤价可能高于去年同期,但季节性供应压力仍客观存在。

    3、国际市场因素。一方面,据美国农业部最新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全球2009/10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7.9406亿吨,比上年增加463万吨;全球玉米消费量为7.9962亿吨,比上年增加2456万吨;玉米期末库存为1.3912亿吨,比上年减少557万吨;其中美国玉米产量为3.2906亿吨,比上年增加2167万吨,消费量预计为2.7497亿吨,比上年增加1601万吨,期末库存预计为4153万吨,比上年减少154万吨。巴西玉米产量为5200万吨,比上年增加200万吨,阿根廷玉米产量为1400万吨,比上年增加140万吨。今年世界玉米市场供需形势改善,玉米价格暂不具备大涨条件;另一方面,虽然美国玉米出口依然维持强势,但是总产量增加的情况下供需形式仍不乐观,加上国际原油上行乏力,因此,国际玉米价格仍将保持低位运行。

    综上所述,今年三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走势除受政策因素影响外,市场需求变化及气象变化均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四季度,国内玉米市场涨价因素与抑价因素同时存在,但抑价因素明显偏强,特别是随着新粮上市,季节性供给压力将日渐增强。国家收储新政策已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