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干旱刚退霜冻又袭 玉米期价何去何从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9-22  
     1、近期行情回顾

    近期CBOT玉米市场冲高回落,产区霜冻威胁逐渐减弱,导致市场涨势难续。周初玉米市场受霜冻威胁因素提振,温和高开后期价上穿各主要移动均线阻力位后,涨势进一步扩大,最高攀升至347美元。因气象机构预计霜冻天气将侵袭玉米带北部地区,包括达科他州、威斯康星、密歇根及爱荷华州北部,由此引发市场担忧,因作物仍远落后于进度表,需要比往年更多的时间成熟。而美国气象学家虽对天气模型的解释有所差别,但他们一致同意下周美国中部玉米带没有明显霜冻威胁,因此周三市场大幅下跌,收回昨日涨幅。本周连续两日气象预报显示,下周美玉米带不会出现霜冻,导致市场进一步下跌。另外,阿根廷玉米涨势良好给CBOT玉米市场也打来一定打压,阿根廷玉米种植进度良好,已完成187.5万公顷预估种植面积的8.7%,本周阿根廷产区料出现更多降水,有助土壤湿度进一步提高。而韩国农协饲料公司寻购的11万吨美国产地玉米也宣告流标,该公司称,成本较高及预期价格可能会再降是导致流标的主要原因。大范围霜冻预报曾推动周二市场上涨近30美分,但此后几个交易日里,市场持续削减天气升水,因霜冻威胁不复存在。

    近期大连玉米市场自低位反弹,期间虽有反复,但本周收盘时依然占上十日均线上方。本周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拍卖分南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计划销售玉米317.30万吨,比上周增加27.80万吨,成交率41.62%,比上周降低22.61%,成交均价1585元/吨,比上周回落7元/吨。南方销区计划销售跨省移库玉米30.16万吨,二等玉米底价为1820元/吨。实际成交17.10万吨,成交率56.70%,成交均价1854元/吨。国储之所以加大在东北的投放力度以及在销区同时进行拍卖,主要是由于运输紧张导致南方销区库存一度告急,玉米价格居高不下,在销区投放玉米就可以有效缓解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另外,距离新粮上市的时间不多,国储加大拍卖力度以腾出库存为新粮收购做准备。不过,本次在销区拍卖的临储玉米成交数量和成交率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由于拍卖价格高于市场预期,若以二等玉米拍卖低价1820元/吨计算,出库费用30元/吨,水分升水30-40元/吨,二等玉米实际出库价格已经达到1880-1890元/吨,与市场价格相差不大。另外,本周东北地区的早霜预报也助长玉米走势,而国庆、中秋双节即将到来,饲料企业开始加大补充库存,所以尽管国家加大临储拍卖力度,玉米价格依然保持高位震荡,导致期货价格也再次回归高位。

    2、下周行情展望

    预计后期CBOT玉米价格将会进一步走软,若10月初仍然没有霜冻预报。截止上周末,CBOT投机基金大豆和玉米净多单占总持仓比重分别下降到7.6%和3.6%,本周末比重将有所反弹,但是后期转入净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指数基金大豆(资讯,行情)和玉米净多单占总持仓比重上升到25.0%和26.1%,已经达到2006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后期净多单比重倾向于继续下降。可以确定美国玉米产量大局已定,增产对于价格的压力持续存在。尽管当前3美元/蒲式耳支撑力度较强,但后期玉米价格仍有可能突破下行。一是美国玉米产量预期有增长空间,利空因素尚未完全释放,二是大豆价格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预计主产区大豆产量将增加以及南美大豆播种面积继续提高,无法继续支撑玉米期价,三是美元指数下跌过快,而且没有充足的理由,未来有可能超跌反弹。在各种利空因素的作用之下,玉米市场依然有面临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国内玉米市场近期受到霜冻预报以及双节来临支撑,价格可能会维持高位运行。受8-9月份干旱及7月份低温寡照的影响,东北部分地区农作物发育期推迟,生长周期延长,农作物成熟期较历年同期偏晚,如果秋霜冻提前对玉米后期灌浆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玉米减产幅度有可能进一步扩大。9月下旬饲料企业将进入国庆、中秋双节的备货期,饲料企业需要补充库存,将继续支撑玉米现货价格。不过,山东地区由于新玉米提前上市,数量尚可,有所缓解企业用粮紧张的局面,目前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已基本趋于稳定。从外部环境看,A股持续上涨,大豆价格有所反弹,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玉米期价。不过玉米市场仍然缺少资金参与,市场活跃程度不够,如果未来两周发生危害性霜降,将进一步刺激玉米期价上涨。当前市场对于全国玉米产量减产仍存在较大争议,预测范围从1.50-1665亿吨不等,导致市场心态处于不稳定的摇摆状态,不过在陈玉米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今年新玉米的开秤价格将会高于去年,总体看短期市场仍有冲高欲望,长期价格回落空间有限。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