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利润空间受挤压 玉米商度日如年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9-14  
     定于9月下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将有85%的参会者为现货企业,现货企业所占比例达到历次大会的最高值。

    近日,本报记者从大连商品交易所获悉,在今年玉米行业经营困境下,现货企业希望通过玉米产业大会探寻未来经营方向的心境可见一斑,新形势下大商所也希望通过玉米大会这个平台,推动政策与市场的充分交流,使玉米现货企业找到走出困境的突破口。

    产业链上的冲击波

    在玉米产业链条上,数量最多的是贸易企业,并形成了“北方采购—南方销售”的经营模式,但今年以来,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众多贸易企业遭受着来自各方的冲击波。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储托市收购利润空间受挤压、南方饲料企业定点采购等多重因素不断夹击着玉米行业,贸易商在本年度度日如年。

    “金融危机爆发给企业的经营增加了难度,价格的巨幅波动直接冲击了有库存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如航油、玉米等大宗商品。”大连某粮食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大型玉米民营贸易企业开始纷纷转型,也有不少小型的贸易企业因为价格巨幅波动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在东北市场中销声匿迹。

    吉林省一家经营玉米的企业负责人说,去年底,由于政府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大力托市收购,贸易商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利润大幅压缩。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贸易商也主动收缩采购量,市场供给方从传统的贸易商供给向中储粮过渡,市场主体地位大大削弱。可采购玉米量的减少也意味着公司盈利预期的减少,在金融危机和国储托市收购的双重挤压下,独立贸易商能否继续生存也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面对新形势,现货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大连一玉米贸易企业负责人说,下游饲料企业、养殖业规模化经营,开始逐步向上延伸业务触角,甚至直接“插足”玉米采购、物流等环节,直接到东北地区采购玉米,不少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开始延伸经营的触角,直接绕过贸易商环节到东北采购,没有了大型饲料企业的需求,很多贸易企业步履维艰。

    玉米产业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其中涉足玉米种植—采购—贸易—加工生产—成品出售等诸多环节,很少有企业能够涉足全部环节并触碰终端客户。玉米贸易企业所经营的不过是“从田间到餐桌”中间极小的一个环节而已,没有玉米采购量,企业生存都成问题。

    因此,目前东北不少企业正面临着从传统贸易商向新型贸易企业的转型过程,整个东北的玉米产业链条有重新布局的可能性。

    套期保值控制价格风险

    作为玉米产业整个链条重要的一环,玉米期货市场去年为国内一些玉米贸易和加工企业较好地规避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大连生威粮食集团即是其中的一家。“去年集团利用期货工具,巧妙地躲避了金融危机爆发和玉米价格暴跌的风险,并获得稳定的盈利。”该集团有关人士介绍,去年大连生威收购了数十万吨玉米,去年五六月份企业仍有较大库存,在A股暴跌、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期货市场动荡的形势下,企业管理层果断决定在大连玉米期货上对全部库存进行保值,并且加快了玉米去库存化的步伐,现货迅速得以消化,躲过了金融危机对玉米市场的冲击。

    对此,生威集团有关人士表示,玉米的生产消费呈现“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特点。尤其在东北地区,有玉米企业在短期内大量收购、储存,然后在全年内加工或外运销售。反映在企业行为上就是在短期内建立大量的玉米库存,以应对全年生产或外运销售的需要。企业现货库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通过套期保值控制未来可能发生的价格风险。

    但有市场人士也同时指出,今年上半年,东北一些大型国有贸易企业加入国储收购并化身“红顶商人”,而民营资本的贸易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可能深化的预期影响,只能主动收缩采购量,贸易主体结构的变化反映到大连玉米期货盘面上就是市场流动性有所降低,价格在政策预期和市场需求两因素的交织下长期横盘整理,非市场的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了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充分利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