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下一阶段,央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7月31日,新华社在援引央行相关负责人的话时,提及“动态微调”一词。
报告再度确认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指出要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巩固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
与不久前央行年中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的措辞相比,报告政策展望部分提出对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关注。“中长期看,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央行重申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及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合理适度。
央行还指出,进一步观察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和政策效应,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合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对CBN表示,4月以来国际资本流入压力出现加大趋势,从外汇储备增速即可反映这一变化,如何对冲外部资金流入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单靠传统的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可能难以胜任,可能要考虑其他方式。除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继续改革外,央行可以重新启用一些“老办法”,如和商业银行进行货币掉期。
7月29日央行发布的副行长苏宁的讲话显示,在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过程中,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非规模控制的方法。
信贷政策方面,报告称,央行将引导金融机构坚持信贷原则,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对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进一步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加强宏观审慎性监管。
在上半年7.4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狂潮推动下,6月末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分别升至24.79%和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