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入夏以来东北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低
今年入夏以来,黑龙江、吉林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东北地区中北部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至2℃,降雨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黑龙江中部和吉林东南部地区7月甚至出现了4至10天日平均温度低于20℃的天气。据气象专家研究,此次东北低温阴雨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气温偏低幅度大。6月以来黑龙江省的平均气温为18.3℃,比常年偏低1.8℃,为1984年以来最低值。吉林省6月以来的平均气温为19.2℃,比常年同期偏低1.4℃,为1984年以来最低值;二是持续时间长。从6月1日入夏到7月26日,这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维持近2个月时间;三是降雨天数多。黑龙江省这一时期平均降水日数达37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0.9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50至100小时,只有200至400小时,西部的部分地区偏少100至150小时。吉林省平均降水日数为31.4天,比常年同期偏多6.8天,为197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40至110小时;四是降水量大。黑龙江省降水量全省平均达305.0毫米,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
二、持续低温寡照天气影响东北玉米生长进度
今年5月,黑龙江和吉林部分地区发生较严重旱情,尽管当时的温度达到了玉米的播种条件,但干旱却使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前期热量条件得不到有效利用。而6月开始的低温阴雨天气在前期虽使旱情得到缓解,但阴雨天却造成光照不足、气温较低,从而使玉米生长缓慢,苗情较差。目前,东北部分地区的作物植株矮小、叶面积偏小,出现了营养生长不良现象,生育进程与历年同期相比平均偏晚一周左右。这都是较明显的延迟性低温冷害特征。从目前来看,东北玉米生长受到影响,但对总产量的影响仍要继续观察后期的天气条件,譬如温度能否回升、霜冻来临的时间早晚。如果后期东北地区温度回升,且霜冻出现时间较晚,那么东北玉米减产的威胁就相对较小,反之,对产量影响则较大。
三、进入8月份,东北大部地区气温将逐步回升,相对利于玉米生长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8月初,东北地区仍有一次降雨过程,不过气温将呈现回升趋势,8月上旬的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高1~2℃。而整个8月,除吉林东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黑龙江和吉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这对前期低温影响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对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发育较为有利。
综上所述,在东北产区7月下旬初的阶段性低温中,虽然温度较2002年低,但由于此时大部地区玉米作物仍处于营养生长期,因此属于延迟型冷害性质,其对玉米单产的影响较2002年偏轻,但东北玉米产量仍将因低温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由于国家储备数量庞大,即使今年东北玉米单产受到影响,下一年度国内玉米的整体供应形势仍会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