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时储备玉米开拍,实际成交价格高于市场预期
对产区而言,当前东北市场的玉米价格基本在1500-1550元/吨,而国储玉米的拍卖底价基本与当前东北产区的玉米价格持平甚至略高。以黑龙江为例,当前黑龙江农村购销价格基本集中在1440-1560元/吨。其中,哈尔滨及齐齐哈尔部分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玉米价格偏高,农村市场收购价格在1500-1560元/吨,而一些交通不便、养殖业水平一般的区域收购价格在1440-1480元/吨;东部佳木斯、双鸭山等地价格也相对较高,农村收购价格基本集中在1460-1520元/吨。从各个地区的收购价可以看出,多数地区的价格略低于国储玉米的拍卖底价1530元/吨,如果再加上出库、运输等其他费用,国储玉米的实际售价明显高于当前的市场价格。
对销区而言,拍卖后的运做程序比较繁琐,从竞拍成功到出库大约需要3周的时间。特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以及辽宁的北部靠铁路运输的库点,还要加上铁路运输从批准到配车的时间。所以,虽然市场粮源较为紧张,但销区的多数企业还是不愿直接去参加拍卖,而是从贸易商那里收购粮食以供生产之需,这样就避免了参与拍卖的一系列麻烦。
二、饲料及加工企业不景气,需求不容乐观
由于玉米终端产品价格下滑和需求萎靡不振,国内玉米需求数量较上年出现一定幅度的降低。据调查,山东、吉林、湖南、四川等省份的养殖业及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经济效益不乐观。
从养殖业的情况看,当前山东省的生猪存栏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0%,可繁母猪存栏数量较去年同期也略有减少。与此同时,当地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均有所减少,而规模化养殖企业略有增加。养殖业的效益不是很乐观,整体处于盈亏平衡点,效益好的企业略有盈余。目前,饲料企业的开工率不高,大多保持在50%左右。因为生猪及鸡的存栏数量减少,今年山东本地的饲料消费量也较上年有所减少,预计减幅为10%。通过对部分生猪养殖大户的走访得知,吉林地区生猪、鸡等养殖数量有所减少。自春节以来生猪市场价格走低,且由于5月份以后H1N1流感对生猪市场的影响,生猪存栏数量明显减少。
从加工企业的情况看,当前加工企业的开工率维持在30%-50%,个别大型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维持在70%-80%。整体来看,开工率都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据了解,深加工企业的效益不景气,淀粉企业略有盈余,酒精厂多处于亏损状态。
养殖及深加工行业效益不佳,多数企业对原粮的采购都比较谨慎。面对国储玉米拍卖,在不愿增加采购成本的前提下,多数企业只能处于观望状态。
三、国内玉米总体供大于求,政策仍是主导因素
据了解,2008/2009年度我国玉米产量高达3318亿斤,总消费量为2900亿斤,玉米市场总体上呈现供大于求格局。自2008年10月以来,国家先后下达了4批玉米收储计划,总量达4000万吨,实收3500万吨,这一数字对于我国玉米1.6亿吨的年产量来说相当可观,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东北地区总产量的60%。此后,托市收购开始主导市场,并抑制了价格下跌。目前,国家掌握了大部分玉米粮源,对玉米具有绝对定价权。依此判断,在今年我国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在宏观经济尚未完全转好的情况下,玉米市场消费疲软短期内仍将延续,政策仍是主导因素。
综合来看,随着国家临时储备玉米开始抛售,后期国内市场玉米供应量将稳步增加,供需偏紧的格局将逐步缓解,当前玉米价格涨势也将趋缓,不过,国家掌控了大量玉米粮源,抛储的节奏、规模和价格将主导玉米后市的价格走势。另外,温总理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国家还会逐步提高玉米收购价,由此来看,国家政策将继续支撑玉米价格上行。中长期来看,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养殖业及深加工企业的经营情况对玉米市场价格也有较大影响,这也需要投资者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