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消费遇"梗阻"历史正在重演 陈化粮会否再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4-27  
     2008年我国玉米大丰收,玉米总产量高于消费量,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玉米消费在加工行业、饲料行业及出口方面都不顺畅,玉米消费需求不旺。专家认为,如果今年东北玉米继续丰收,国内玉米供应将出现阶段性过剩风险,陈化粮的概念可能再次出现。

     “我们目前正在一步一步重演1998年玉米库存过剩的历史,仓库里面粮食爆满,国家花费巨大成本储粮,粮食份量却逐渐减少,品质下降。”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说,从1998年到2003年他们一直在消化陈化粮,庞大的库存对市场价格也会形成向下的压力“到时候国家一撒手价格就要掉,不撒手就要国家一直买单。”

    东北玉米临时收储数量近10年来最多

    “国内玉米供应整体过剩没有疑义。”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说,2008年全国玉米产量1.66亿吨,玉米消费总量在1.4亿吨-1.45亿吨,玉米过剩量在2000万吨-2500万吨左右,尽管我国粮食供应整体呈紧平衡状态,但并不排除个别品种的阶段性过剩。

    刘笑然介绍说,市场供求变化会直接体现在市场价格上,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必然会下降,在2008年10月份时已经有所表现,所以后期国家启动了政策性临时收储,保护农民利益,一共4000万吨指标,占东北玉米总产的63%,商品量的75%,截至今年2月底,东北三省一区已经完成政策性收储玉米2700万吨,这么多玉米收了上来,怎么用就成了问题。他说“从目前情况看,政策性收储的玉米,加上烘干、保管成本,银行利息,后期价格必然上升,短期玉米消费量肯定上不去,如果今年继续丰收,两三年的库存叠加起来,库存量就会过大。”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吉林分公司购销计划处处长廉凤国介绍说,近年来吉林省粮食收购始终呈现多元化主体,工业企业、饲料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渠道,还包括中储、地储,可2008年的粮食收购全都挤在了他们的政策性收储上。“吉林省先后4批指标共2062万吨,目前已经收购1575万吨,其中玉米收购指标1730万吨,已经收购1424万吨,目前收购进度正在放缓。”廉凤国说:“从仓储能力看,吉林省国有仓容加上各民营库点,整体库存已经基本饱和。”据他介绍,吉林省目前露天存储的玉米达1000多万吨,这些粮食不尽快调走或消费掉,新粮下来后肯定没地方放。

    吉林吉安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公文说,国家政策性收储玉米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吉林省今年玉米种植面积预计要增加10%。他说:“东北地区同时收购政策性玉米,东北玉米临时收储数量是近10年来最多的,从吉林省目前春耕备耕情况看,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肯定又是个丰收年,到时候陈化粮难免又要出现。”

     玉米消费三条渠道均有梗阻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玉米供应已经出现过剩苗头,玉米消费在深加工行业、饲料行业和出口三个方面的通道均不顺畅,更加剧了后期玉米大量积压的风险。

      深加工行业方面,任公文介绍说,可以计算一下政策性收储玉米的成本价格,按照国家政策性收储价格,加上前期的收储、烘干、保管、利息及出库费用等成本,每吨玉米的成本至少在1700元以上,无论是淀粉企业还是酒精企业,生产一吨产品就得亏损七八百元。专家分析说,政策性收储拉高玉米价格,加工企业原料成本增加,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消耗玉米数量萎缩。

     刘笑然认为,工业转化玉米面临几个方面的竞争,玉米淀粉方面,竞争对手主要是糖,去年玉米加工行业受到冲击,与南方甘蔗丰收有很大关系,糖价格下降,玉米淀粉40%-50%都用来生产淀粉糖代替蔗糖,玉米价格高了,和糖的竞争就处于劣势;玉米酒精上,食用酒精主要用于造酒,国内整体消费量基本是恒定的,另外一种燃料酒精,国家政策控制规定产能102万吨,大体转化玉米330万吨,这部分消费量也是恒定的,刺激玉米消费的作用不大,整体看依靠深加工行业消化库存玉米的路子已经堵死了。

    饲料行业方面,任公文介绍说,原来东北玉米的30%都进入南方用作饲料,此次国家在东北政策性收储玉米,在山东、河南等中原地区却没有,导致南方很多玉米消费区价格低于东北产区,南北价格倒挂饲料行业消费库存玉米有严重阻碍。任公文帮南方销区饲料企业算了笔账:目前美国玉米运到广州港口价格每吨1500元,而东北玉米运到广州每吨价格要达到1850元-1900元,在这种价格反差下,东北玉米根本走不动。廉凤国说:“原来每到新粮上市,南方都有大量企业到东北来委托企业收购玉米,可今年吉林省一个大的都没有。”

     玉米出口方面,有关专家认为,虽然国家大政策还未明朗,但如今国际玉米价格处于低谷,出口就赔钱,依靠出口消化玉米也难有作为。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吉龙说,从美国玉米价格周期看,目前可以说已经跌入了最低谷,这个阶段去考虑出口肯定不合适。他认为,对于国际市场,国家从长远考虑应该着手建立一种稳定参与国际粮食流通的新机制,最终实现一种市场供应的动态平衡,不仅可以对国内市场发挥调剂作用,而且还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对于国际市场完全是逆向调节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看,去年的玉米已经把库存填满,在国家政策性惠农刺激下,今年玉米生产形势良好,加上玉米消费整体不旺,消费通道受阻,今年玉米一旦再次获得丰收,后期玉米库存压力会很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未雨绸缪,提早下手疏通玉米消费各个环节,利用政策手段理顺市场杠杆,尽快把政策性收储的库存玉米消费掉。

    廉凤国建议,应对玉米阶段性过剩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刺激玉米消费。他认为,应该围绕玉米消费三个通道入手,首先,恢复玉米加工企业产品出口退税,鼓励适度择机出口。“对于玉米加工行业,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他说“吉林省玉米总产量在2000万吨左右,这几年每年的加工量都接近1000万吨,加工行业消费玉米数量已经占接近一半,已经成为吉林玉米消费的一个重要渠道。”他建议说,对于深加工行业,国家在这个时候应该给点补贴,可以考虑把政策性收储指标分一部分给加工行业,这样企业每吨玉米能降低150元成本,企业把烘干费用、收购费用两项成本省下来,至少可以维持行业持续的生命力,保住他们对玉米的消费能力。

    饲料消费方面,专家认为,应尽快通过政策手段理顺南北方玉米价格,可探索给饲料企业补贴等形式。刘笑然说,东北玉米南下受阻主要在于价格上,建议国家从多渠道入手打破价格倒挂局面,让南方饲料企业能够选择东北玉米,例如可以给一些铁路运费补贴等,弥补东北玉米与中原玉米的价格反差。冯吉龙认为,随着后期中原玉米消费殆尽,南方饲料企业大量进口玉米的可能性不大,最终还是要依靠东北玉米,目前关键是抓紧调运的问题,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往南方销区省份转移库存,否则到后期集中调运,铁路运力问题会再次凸显出来。据了解,目前中储粮系统已经开始研究调拨问题,第一批计划跨省移库110万吨,但有关专家建议,这个步骤仍需加快。

    玉米出口方面,刘笑然说:“我们保持自力更生能力并不代表一定都要自给,国际粮价低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考虑进口,粮价攀升时抓住机会出口,应该敢于运用粮食政策,从国际市场变动中获利,最终实现一种动态的供求平衡,而目前我们对于国际市场,完全是逆向调节,实际上就是没跟上节奏。”

    记者采访中,不少企业、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国家政策性收储的大量粮食,到底怎样顺价销售的问题,这对于加速消费东北库存玉米至关重要。建议国家尽量让利于加工行业和饲料行业,刺激玉米市场消费,避免后期库存积压风险,用政策带动市场,实现全国玉米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