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小麦与玉米产区,其两者间的价格存在一定的联系,去年上半年以来,正是由于华北小麦价格普遍大幅低于玉米,因此替代效应明显,这也抑制了当地饲用玉米的消费,从而限制该区域内玉米价格的上涨空间。此次华北麦区遭遇严重旱情和灌溉冻害,小麦因此减产成定局。市场对小麦价格的走势普遍看好,其在饲料中的替代效应也进一步减弱,对饲用玉米需求产生利好,且小麦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玉米市场起到促动作用。此外,为保证旱区农民的种粮收入,市场传言国家可能将采取扩大政策收储范围的举措这也使得玉米市场将进一步追随小麦,形成明显的“政策市”格局,下面笔者将根据掌握的情况作如下分析,仅供参考。
小麦替代玉米可能降低,玉米价格坚挺增加利好
在近期连续降雨和积极抗旱的共同作用下,延续了100多天的北方冬小麦产区严重旱情出现重大转折,全国作物受旱面积比旱情最严重时减少近一半。截至2月19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7003万亩,比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减少9097万亩,比17日减少1380万亩;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5666万亩,比2月7日减少9666万亩,比17日减少1314万亩。2月18日,全国冬麦区共完成浇灌面积157万亩。
虽然目前旱情得到持续缓解,不过近期华北黄淮小麦产区、西北麦区北部出现了6—10摄氏度的较强降温天气,其中山东大部、苏皖北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8摄氏度。正常年景,小麦起身期前具有较强的抗冻能力,一般降温天气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遇到干旱年份特别是像今年这样的特大干旱年份,小麦抗冻能力下降。同时,小麦返青起身后会丧失抗冻能力。此时,如遇强降温气候,旱寒交强,容易导致根系受冻,造成小麦黄苗、死苗,主茎和大分蘖可能冻死,进一步加重灾情发展。目前黄淮、西北麦区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期,长江中下游麦区进入起身期,旱区小麦发生冻害的可能仍然存在。
玉米和小麦均是畜禽饲料中的重要能量原料,去年7-9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与小麦的价差十分明显,关内部分饲料企业均采用部分小麦来替代玉米,使玉米价格继续上行在一定程度上受限。而今年小麦价格由于诸多利好因素的支撑,其价格始终较为坚挺,加上旱情对产量的影响,市场对小麦价格上行的预期在无形中已经形成。从性价比角度来看,小麦替代玉米的可能性降低,这无疑也是对玉米价格坚挺增加了利好因素。
华北干旱使得小麦减产,无疑给今年夏粮产量增长形成一定影响,全年粮食增产的压力将集中在春播玉米和水稻的生产上。但是华北旱情对开春之后玉米的种植也有一定影响。据有关专家称,玉米在苗期相对抗旱。在平原地带玉米苗只要不旱死,随后的有效降雨会对旱情有一定缓解,总体减产最高幅度预计不会超过5%,应普遍在2%—3%左右,但进入7月中旬,如果天气仍旧持续干旱,玉米减产程度将大幅提高,产量若减少,相对于国内稳定的玉米需求,那么价格有望稳中上扬。
区域农民种粮收入受限,寄望玉米销售收入增加
华北旱情在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的同时,还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小麦种植成本。且小麦与玉米作为华北产区主要的粮食品种,其种植收益在农民全年收入中仍占据一定比重,此次华北严重干旱导致小麦产量下降,要实现旱区农民种粮收入的增加,将会依靠销售玉米收入的增加。
不过自去年华北玉米新玉米上市以来,在诸多利空因素的共同打压之下,华北产区已沦为国内玉米市场的价格洼地,当地农民要想通过销售粮食实现收入的连续增长已是十分困难。因此市场一直传言,为确保华北农民种粮收入保持连续增长的态势,国家有关部门正考虑在华北地区启动玉米的临时收储计划,如果真能如此,将会有效提振当地玉米价格。
“政策市”特征将更加明显,预期玉米步入小麦后尘
为提振国内玉米整体价格水平,我国先后四批在东北产区实行临时存储政策,总计收购量达4000万吨。在政策收储不断增量的利好推动下,春节之后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涨势明显,也由此引发部分农民惜售心理进一步增强。虽然春节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一些地区的玉米上市量较节后初期仍未出现明显增加,导致部分执行收储任务的粮库面临无粮可收的局面。此时,华北玉米供应充足,价格较低的优势得以显现,随着赶赴华北市场采购主体数量的增加,该区域内的玉米价格有望上扬,不过当地深加工企业与饲料养殖业需求始终难以有效回暖,加上缺乏利好政策的支撑,因此该区玉米价格全面上涨也难形成。
不过,倘若华北地区能够实行临时收购计划,那么今年国家掌控的粮源将进一步增加,对后期国家顺价销售策略也形成利好支撑。而且今年我国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将更加明显。市场普遍预期玉米将步入小麦的后尘。
综上所述,华北遭遇严重干旱和冻害确实对玉米和小麦价格的上行构成一定利好支撑。但并不是支撑价格上涨关键因素。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国内小麦价格受国家政策主导,市场普遍认为,玉米市场也将步入其后尘,形成明显的政策市格局。所以目前价格相对小麦较低的玉米,正好可利用此次机会来酝酿上涨的动力。后期国内的天气状况、华北旱情和冻害发展及政策对玉米市场影响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