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缓涨将成为市场主旋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2-24  
     自去年10月以来,国家先后对玉米进行了三次政策性托市收购,在东北共计收购玉米3000万吨,三次增储虽然使玉米市场出现了些许波澜,然而提振玉米价格的作用却到年后才开始显现。近期,国家又出托市政策,安排中储粮总公司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玉米1000万吨,其中内蒙古100万吨、辽宁200万吨、吉林500万吨、黑龙江200万吨,这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的收购执行期截止到4月底。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及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此消息出台后,市场反应平淡,但上涨已经成为各地玉米市场的普遍行情。

    推荐阅读

    ·交易计划的作用

    ·我所理解的交易

    市场将测试沪铜前低

    白糖多空分歧大 多头狂增沪铝

    中金岭南总裁:锌年底或走出低谷

    欧元区经济萎缩 商品遭抛售冲击

    利空挥之不去 农产品继续阴跌

    避险需求推动 黄金重返千元时代

    [国内期货行情] [持仓分析系统]

    托市收购,通过托量来托价

    去年10月,国家出台第一批次的托市计划,时间比往年早了近5个月。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赶在新粮开秤之前出台托市政策,意在为市场定价,希望在贸易商出手之前先把价格抬起来。然而,500万吨的量相对于去年东北玉米总产量6000万吨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在缺乏强有力的需求的支撑下,随着新粮的不断上市,玉米价格一路走低,由10月份的1527元/吨跌到去年年底的1346元/吨。第一批托市政策出台之后,国家又出台了两次玉米托市政策,分别为500万吨和2000万吨,三批次共计划收购玉米3000万吨,几乎收走了东北地区一半的玉米。然而,需求持续低迷,玉米价格依旧不断下跌,养殖业不景气,深加工企业自奥运会之后就持续萎靡,农发行不发贷款,贸易商无钱也不愿意入市采购,三大消费主体的疲弱造成了市场上中储粮公司一木独撑的局面。

    有关部门公布,截至2月10日,我国玉米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玉米3995.7万吨,国有占收购总量的62%。由于第三、第四批次的收储政策均要求收购活动在今年4月份完成,这样算来,到4月份,国家就基本掌握了4000万吨的玉米,占东北玉米总产量的近70%,相当于收走了东北市场全部的贸易粮源。从目前的行情来看,今年国储将成为市场上最大的贸易商,后期顺价销售原则也决定了国家对玉米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由于国储的收购导致玉米价格上涨,除了第一批增储政策出台后市场出现了一些波澜之外,随着托市政策的不断推出,市场反应也越来越平淡,整体需求低迷,市场对国储拉动玉米价格的作用并不看好。但是,随着国储收购量的不断增加,农民手里的余粮不断减少,市场上可供流通的粮也越来越少,价格自然会被抬起来,这也正是国家托市收购的目的:通过托量来托价。

    从现在的玉米市场来看,连续四批次的托市政策已经开始起作用了,截至2月20日,东北黑龙江肇东事业部的玉米挂牌收购价上调0.01元/斤。当地的玉米收购价格均相继上调,而且收购数量也明显增加。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的挂牌收购价为0.525元/斤,水分30%,目前日收购量大约在4000吨,较前一周有所增加。青冈龙凤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0.50元/斤,水分29%—32%,较前一周上调0.01元/斤,收购量在700—800吨/日,收购量也略有增加。

    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的上涨直接拉动北方港口、销区价格跟涨。托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价格的质变,目前大部分地区玉米市场出现上涨行情,尽管涨幅不大,但已经奠定了后期玉米市场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虽然市场需求不好,但在政策的指引下,缓慢上涨将成为玉米市场的主旋律。

    托市托起农民心理预期

    第四批玉米托市收购政策的出台虽然在市场上没有引起很大反响,但却给农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另外,随着国储收购量的增加,农民手里的余粮已经不多,而各地玉米市场又开始出现上涨行情,农民惜售情绪更浓。据中国玉米网近期针对东北三省农民的抽样调查了解,大部分农民手中的余粮在3成左右,很多农民对现在是否卖粮有些犹豫,一些农民表示会继续观望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农民表示要把余粮留到6、7月份再出手,期望到时候卖个好价钱。

    受前期大旱影响,华北黄淮地区农民惜售心理也较强。很多企业反映收购量不理想,上周有部分企业继续上调收购价格,2月19日,石家庄地区玉米当地饲料厂收购价为1350元/吨,站台价为1390元/吨,价格较前一周上涨30元/吨。济南地区玉米当地贸易商收购价为1320—1340元/吨,饲料厂收购价为1380元/吨,价格较前一周继续上涨40—50元/吨。由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坚挺,且随着国储的持续收购,市场上好粮已所剩不多,很多南方饲料厂转向华北黄淮地区采购玉米。据上海东方希望集团采购人员向笔者反映,本月上旬东北地区玉米就已经有价无粮,他们只能转而去华北黄淮地区采购。这种情况进一步提振了华北黄淮地区的玉米价格,也使农民惜售心理更强。

    托市力度加大,深加工、饲料行业更加艰难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深加工企业的下游产品需求不旺,价格大幅下滑。而在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国家托市收购不断抬高玉米价格,从而增加了企业原料成本,致使很多深加工企业生存困难。目前,吉林省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企业普遍陷入亏损,整个行业陷入政策、市场的夹缝中难以找到出路。据吉林某大型淀粉生产企业相关人士透露,目前销售1吨淀粉要亏损400元左右,该人士表示,原料价格居高不下,若再不提高产品价格,企业只能考虑停产,这也是近期淀粉价格及酒精价格普遍上涨的主要原因。但是,提高产品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销量,深加工企业处境日益艰难。

    去年养殖行情大起大落,养猪从公认的“暴利”行业变为“保本”行业用时不到一年。由于去年猪肉价格的暴涨以及天价仔猪的刺激,养殖队伍不断扩大,给饲料厂带来了极大的利好刺激,此轮行情一直持续到2008年年底。尽管猪肉价格不断下跌,养殖户利润不断缩水,但由于生猪存栏基数极大,所以饲料厂依旧不愁销量。今年年初,笔者从山东几个饲料厂了解到,他们对今年的饲料销量提升依然信心十足。虽然他们也表示发改委年前提出的二季度猪价将降至谷底的预测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压力,但其中一位负责人仍表示今年公司预期的销量要比去年提高15%。

    饲料厂也许过于乐观了,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各地饲料厂的销量普遍降低了2—3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年前集中出栏导致目前存栏量下降;二是大猪节前出栏之后,目前存栏多为小猪,食量有所下降。作为国内玉米的第一大需求主体,养殖行业对玉米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减少,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也会不断减少,对饲料行业的产品销售会产生很大影响。而国家托市又不断抬高玉米价格,使饲料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在原料价格和销量的双重压力下,饲料企业今年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顺价销售不会造成玉米价格暴涨

    通过四批次的收储,今年国家将成为市场最大的贸易商,对玉米价格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按照顺价销售原则,国家将根据市场行情择机在粮食批发市场或网上公开竞价销售。国家托市收购价格平均为1500元/吨,也就是说今年国储拍卖价格底部不会低于1500元/吨。假设在今年7月、8月玉米青黄不接的时候国储开始拍卖,算上烘干、运输等费用,玉米拍卖的底价应高于1500元/吨,而目前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为1354元/吨,玉米市场后期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顺价销售必定会拉动玉米价格上涨,但会不会造成玉米价格暴涨呢?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不大。首先,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看,养殖业、深加工业的低迷行情会持续一段时间,需求不足,市场上玉米的供应就不会出现紧缺。在供应宽松的情况下,即使在青黄不接时国家进行拍卖或者竞价销售,集中抢粮的情况出现的几率也不大。其次,国家托市收购玉米的目的是抬高玉米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然而,玉米价格上涨却给深加工行业、饲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销路不畅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他们很有压力,这些都是后期拍卖时国家应该考虑到的。去年7月份国内玉米价格达到1750元/吨的最高价时,饲料厂、深加工企业纷纷表示自己出现亏损,国储拍卖遂以1586元/吨的价格打压市场。今年1750元/吨的价格还会出现吗?如果出现,国储应该还会以低价拍卖方式打压价格来维持市场稳定;如果没有出现,那么国储自然就没有必要抬高价格给市场带来压力了。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