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政策价格将成为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2-17  
     可适当调整政策收储,使惠农政策的利好效应真正起到“惠农”作用

     自去年秋收以来,面对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的节节下挫,国家促进农民增产又增收的政策不断出台,2008年10月底宣布了500万吨的临时玉米收储计划,以挽救一路下滑的粮价,但市场效果并不理想,相关部门随后又于12月初宣布第二批500万吨的收储计划,但依然难以对持续下跌的玉米形成有效支撑。因此,在第二批粮食收储措施推出仅半个月后,第三批2000万吨玉米收储计划接踵而至。由于国家大幅增加了对玉米的收购数量,东北地区50%的产量将被国家收购,后期市场可流通量所剩无几,市场信心也有所恢复,各地玉米价格跌势放缓。但深入分析,政府实施政策收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以此作为评价的指标,那么眼下玉米政策收储的实质性效果尚未达到政府预期水平。

    国储正由“大粮仓”转向“大粮商”

     随着先后三批共计3000万吨的东北玉米国家临时存储收购任务的全面启动,2008年12月底至今,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的收购进度明显加快,在政策收储的直接推动下,东北产区农民售粮十分踊跃。

     预计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总产量在6000万吨左右,随着政策性玉米收储的持续加快,按照省内消耗30%计算,折合商品粮预计有近70%的贸易粮源被国家所掌握。与此同时,北方产区多数贸易商手中玉米库存十分有限,尤其是东北粮商仍普遍采取以销定购的贸易策略,加上政府曾表示不排除后续增加收购的可能,因此自2008年新粮上市以来,国储正由“大粮仓”逐渐转向“大粮商”的角色,对2009年下半年的玉米价格具有决定性的定价权。

    政策收储出现“惠商”不“惠农”现象

    从政策收储的整体进度来看,国储在东北地区的收购进展十分顺利,但多数农民却依然无法享受政策高价收购带来的实惠,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长期以来,一些东北农民渐渐养成了等待粮商上门收购的习惯,因此,即使在得知国储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多数农民主动售粮的积极性仍有限。

     其次,国家此次收购东北玉米全部是以临时存储的形式来进行的,加上今年政策收购价较去年大幅提升,因而使得一些粮商趁机以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粮源,进行筛选后再以高价转售国储。

    再次,由于今年东北玉米产量大幅增长,市场粮源供应充足,因此政策收储对新粮的收购标准也较为严格,部分农民在售粮过程中被国储收购拒之门外,而这些粮源最终只能以较低的价格流入加工企业或贸易商手中。

    让惠农政策的利好真正惠及粮农

    由于大量不符合标准的玉米被粮商及用粮企业低价吸纳,造成农民种粮收益进一步缩水。因此,东北玉米临时存储作为国家惠农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收购标准也应“随行就市”,根据多数农民手中存留玉米的质量水平适当放宽入库标准,并鼓励用粮企业及贸易商积极加入到收购的行列中来,使得政策收储能真正起到“惠农”的作用。

    倘若国家采取更为简单直接的措施——最低保护价收购玉米,可以在此前国内玉米价格持续大跌的背景下,使得多数农民种粮不至于亏损,并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来逐步引导市场收购价格稳步回升,最大限度减少托市政策“惠商”不“惠农”现象的存在。

    随着2008/2009年度我国政府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前国储在玉米市场上的角色正逐步改变,同时政策价格也将成为市场价格的风向标。2009年国家对玉米市场的政策调控将依然偏紧,玉米价格有望在二季度逐步走强。

      (作者:王世亮来源:粮油市场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