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月份,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止跌企稳,并且局部地区在节前备货需求增长和供应偏紧状况的影响下,价格小幅反弹,暂时告别了2008年7月份以来的下跌趋势,第一次呈现出回暖之意。预计春节之前现货市场将维持稳中偏强趋势,主要基于对市场硬性需求和供应状况可能不大顺畅、国家政策托市等方面的考虑。但是整体消费现状并不支持市场价格明显上扬,因此不宜过度看好近期走势,购销双方入市仍需谨慎。
采购增加,现货稳中偏强
1月下旬,在多空因素的长期较量之后,多方暂占上风,局部市场价格触底反弹。随着春节临近,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补充库存需求增加,加之收购主体逐渐增多,包括国储和大型购销企业、外资企业陆续入市收购,以及局部销区市场供应偏紧等,造成国内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小幅反弹。据中国大豆网统计,截至1月15日,国内玉米现货日均价每吨(下同)1447元,与上周末相比上涨2元,其中,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烘干玉米粮商出库价1320~1360元,与元旦前相比上涨20元;宝清地区烘干玉米出库价1260~1300元,上涨40元。吉林松原地区深加工企业挂牌价1260元,上涨20元。辽宁锦州港、大连港二等玉米平舱价分别为1500元、1480元,上涨20元。河北邢台地区个体粮商收购价1280~1300元,上涨20元。山东寿光地区淀粉厂挂牌价1400元,上涨50元。安徽蚌埠地区企业挂牌价1480元,持平。湖北仙桃地区河南产玉米到厂价1440~1460元,上涨20~40元。广东港口二等玉米成交价1580~1590元,上涨20元。
托市收购,东北坚挺上扬
三批国储收购计划启动之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稳中攀升,尤其是吉林省,因其率先启动了三批国储收购,相对而言,辽宁和黑龙江、内蒙古进程较为缓慢。虽然国储收购对玉米质量要求严格,价格高于市场其他主体报价较为正常,但是有国储高价,农民对于品质略差的玉米期望值也有所提升,加之春节临近企业要备一部分库存,只好上调厂门收购报价。以吉林榆树地区为例,1月15日中粮生化(榆树)公司厂门收购报价1040元,较元旦前上涨20元。除此之外,部分粮商收购价格也有所上调,上调幅度为20~40元,依然主要受到国储高价收购支撑,部分粮商低价收购困难较大,但提高价格之后外销就更加困难,甚至无利可图,只能被迫中止收购。由此可以看出,国储高价收购保护了农民种植收益,同时,其他采购主体被逼退东北市场,尤其以贸易为主的中间商和大型购销企业。
关内价低,吸引多方粮商
国家连续在东北地区下达三次国储收购任务,而关内产区却无依无靠,加之饲料和加工需求减弱,关内地区玉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截至1月上旬,关内和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已经明显倒挂,吸引除了销区采购商、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采购之外,东北大型购销企业也介入当地市场,可见其价格优势多么明显。1月上旬河北保定地区水分含量15%的玉米个体粮商收购价1240~1260元,而东北最偏远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粮商干粮烘干成本却也在1240元左右;天津地区深加工企业干玉米收购报价1320元,而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干粮收购价却均在1320元以上;河北秦皇岛地区淀粉厂收购报价1350元,吉林省干粮出库价通常在1350元以上。由此可见,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洼地出现,这便是关内产区。随着春节临近,企业备货需求增加,人们很自然地选择关内产区作为采购重点,不单纯是质量上的优势,价格上的优势更具吸引力。所以,包括东北大型购销企业在内的收购主体,纷纷进入关内产区采购,受此拉动,关内部分地区市场价格上扬。其中河北省涨势相对明显,尤其是河北中北部靠近内蒙古地区的区域,因除了其本地企业采购需求增加之外,也有较大数量流入内蒙古地区。
到货量少,销区局部反弹
春节临近,国内玉米消费企业备货数量增多,加之2008年12月下旬以来因利润微薄甚至无利润,产区粮商缩减发运数量,截至2009年1月上旬,较多销区市场玉米到货量少、供应偏紧,因此在1月下旬国内部分地区玉米销售价格上涨。以四川省新都市场为例,1月15日新疆产玉米市场销售价格为1560~1600元,陕西产1400~1420元,宁夏产1560~1600元,河北产1600~1620元,山西产1580~1600元,甘肃产1540~1620元,均较元旦前上涨20元以上,而东北产和河南产玉米无货。另外,湖北、江苏、上海等省市的部分地区价格也小幅上扬。从当前产区市场价格及节日硬性需求方面考虑,春节之前销区市场价格仍有一定上涨空间,尤其春运展开后铁路运输状况可能趋紧,不排除销区因运力吃紧而造成供应量继续缩减的状况,因此建议饲料企业和养殖户适当补库,谨防因春节前后出现供应紧张而引发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