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我国粮油加工业未来10年发展战略的思考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1-12  
     一、世界粮油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粮油是农产品中的大宗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加工技术与设备的开发。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是我国五大粮油作物,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稻米、小麦、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大豆、油菜籽是世界二大油料作物。不论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都把粮油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有粮则富、无粮则穷,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全世界2001/2002年度稻谷总产量5.8亿吨左右,我国稻谷产量1.86亿吨,占世界产量的31.6%,目前全球大米的年生产能力约为4亿吨,2002/03市场年度预测我国大米消费量为13968万吨,占世界大米消费总量的35.27%;全世界小麦的总产量为5.72亿吨,占谷物总产量的28.48%。据FAO统计,2001年中国小麦总产935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5%;玉米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2001/2002年全球玉米产量为5.87亿吨,其中美国是第一大玉米生产国,年产玉米2亿多吨,占世界总产量40%以上,中国玉米产量为1.1亿吨,占世界总产量18.7%,居世界第二;大豆是世界最大油料作物,2000年世界大豆产量1.72亿吨,其中美国大豆产量为753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5%,巴西居其次3269万吨,占21%,阿根廷2020万吨,占15%,我国1540万吨,占9%,居世界第四,世界大豆加工业主要是豆油加工,2001/2002年度全球86.6%的大豆用于豆油加工;油菜籽是世界第二大食用植物油料,2001年世界油菜籽总产量3446.7万吨,在植物油料中约占15%。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年产油菜籽11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1.9%,菜籽油在我国食用植物油中占37%。双低油菜是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油菜籽种植的发展方向,其油品具有较高的营养特性和保健功能。

    美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人均占有粮食和大豆最高的国家,人均粮食在1吨以上,人均大豆370公斤,为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粮油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还不是粮油加工业的强国。根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1BA501A17-4“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包括双低油菜籽)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世界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五大特点:

    1、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稻米、小麦、玉米、大豆、双低油菜加工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是发达国家发展粮油加工业的成功经验。

    美国年产面粉1800万吨左右,面粉企业仅有195家,目前美国最大的四家面粉公司的日产能力占全国总日产能力的22%,列于前四位的面粉公司为ADMMillingCo.、ConAgraInc.、CargillFlourMillingCo.、ProcessorsInc.,他们的生产能力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63%,美国粉厂的开工率:1986年90%;1993年91.7%;1994年92.7%。比起70年代开工率不足80%,更早些时候甚至不到70%来说,有很大提高。这就给提高面粉企业的生产效率创造了条件。

    法国近10年面粉的年产量均在550万吨左右,有三大面粉集团公司:Soufflet(素福莱公司)、GrandMoulinsdeParis(GMP,巴黎大磨房公司)和UNIMIE(联合面粉公司)。据统计,前二者所生产的面包粉占市场份额的31%,后者拥有39家粉厂,所生产的面包粉占市场份额的13%,其余的面粉厂大都为农场主自己拥有或由农场主组成的合作社所占有,整个制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0%。

    日本的年面生产量在500万吨左右,面粉加工企业从六十年代的850家,到1996年仅存170余家,日清公司、日本公司、昭和产业公司和日东公司拥有35家粉厂,但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6%。

    美国玉米精加工协会有9家公司,下属28家企业,分布在14个玉米主产区,年加工玉米3556万吨,其中最大的4家企业的加工量超过2600万吨,市场集中度达到74%。美国年产淀粉1600万吨,只有22个工厂;日本原有2000多个淀粉厂,现在己不足200个,但淀粉产量却增加近两倍。

    稻米加工业也是如此,日本、美国及大米出口量世界第一的泰国,大米加工企业的规模都在日产500-1000吨左右。为了增强企业的实力、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走联合之路已是国外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微量成份等,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油料作物,2000年大豆占世界油料总产量的56%,全球制油工业消耗大豆占总量的84.91%。美国和巴西油厂的规模多在1000-3000吨/日,在传统的制油工业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发展到每天处理1万吨以上的大型加工企业。脱脂大豆粕是世界重要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美国ADM和CentralSoya公司既生产豆油又生产蛋白和磷脂的世界级大公司。在美国ADM、DuPontProtenTechnologist、CentralSoyo、InternationalProteinCorporation等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综合加工企业,CentralSoyo是世界最大的磷脂厂家之一。德国LucasMeyer公司和Nattermann公司是世界向全球供应磷脂总消费量约30%的最大厂家。美国ADM也是全球计划生产大豆异黄酮、皂甙、水苏糖的知名大公司。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丹麦、法国等国的油菜籽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经营己成为一种发展模式。

    2、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稻米加工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其中以日本的稻米加工技术和装备称雄世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把稻米深加工的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高效干燥技术、超微技术、自动化工艺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作为稻米加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发展及获得高额利润的关键因素。

    在小麦制粉生产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管理和智能控制技术,大量应用各种传感装置,实现生产过程的计算机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小麦资源,提高产品出率,同时改善生产环境,调节最佳温度与湿度和光线,使生产过程在恒定的条件下进行,使生产过程平稳、高效地运行,利用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采用安全、高效的生物添加剂改善面粉食用品质,替代现在使用的化学添加剂,使传统的小麦加工业生气蓬勃。

    玉米加工业采用大型湿磨、密闭循环工艺,采用电子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工艺过程具有很高的透明度,随时变换和调节工艺条件,玉米淀粉、蛋白质、纤维和玉米油等玉米加工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引用了现代生物酶技术(高活性多酶种及固相化酶连续转化等),色谱分离、膜分离技术(提高产品纯度和质量),喷射、超微以及自动化微机控制等技术,使产业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工业黄金原料之称,世界发达国家玉米加工,特别深加工可生产二、三千种产品。种类繁多的产品应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美国玉米深加工比例目前是15%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提高到18%。

    油脂加工业,发达国家把新的提取、分离技术、酶技术、发酵技术、膜分离技术用于大豆加工业。启用超临界CO2气体萃取制油工艺,采用酶技术如纤维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破坏油料的细胞结构,提高蛋白和油脂提取率。应用生物技术对油脂改性或结构脂质制备。酶促水解和酶促定向脂交换,生产出功能性油脂或结构脂质。采用化学或酶法合成共轭亚油酸。膜分离进行水化脱胶、脱酸、脱色和混合油分离溶剂,替代混合油的蒸发与汽提,以降低回收溶剂的能耗。大型的油菜籽脱皮分离、冷榨、挤压膨化、低温浸出新技术应用于双低油菜籽的制油工业,以提高双低油菜籽的制油效率。

    3、营养、卫生、安全和绿色成为加工产品的主流

    从全球范围来看,营养、安全、绿色、休闲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和油料加工的主流和方向。卫生和安全成为新世纪稻谷、小麦、玉米、油脂和油料蛋白加工企业的首要任务。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各谷物、油料的营养、卫生和安全的标准体系,规定了谷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卫生、安全的标准。对食用稻谷、小麦、玉米及油料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对小麦制品面粉也有严格的标准,特别对添加剂的安全性极为重视,都必须经FDA批准方可使用,并要严格按规定剂量使用。联合国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AC)已将GMP和HACCP作为国际规范推荐给各成员国。为防止出现食品安全危机,世界加速进入绿色食品的时代,许多国家对农产品的化肥、农药使用都作了严格限制,生态农业、回归自然、绿色农产品迅速发展,确保稻米、小麦、玉米、油料及其产品安全已成为粮油加工业的共识。

    4、深加工、多产品是高效增值的重要途径

    稻米的综合利用是国外技术力量雄厚企业集团发展的重点。使稻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极大的增值。其产品有备受消费者钟爱的米酒、米饼、米粉、米糕、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调味品等品种繁多的米制食品;高纯度米淀粉、抗性淀粉、多孔淀粉、缓慢消化淀粉、淀粉基新脂肪替代物等更具特色和新用途的产品;不同蛋白质含量和不同性能的大米蛋白产品;具有营养和生理功能的发芽糙米、米胚芽健康食品、米糠营养素和营养纤维、米糠多糖、米糠神经酰胺、米糠抗癌IP6保健品、γ-氨基丁酸、乳酸菌发酵米乳;米糠为原料的日化产品、米糠高强度材料、脂肪酶抑制剂、稻壳白炭黑、活性炭和高模数硅酸钾。稻米深加工使稻米的附加值提高5-10倍。

    小麦深加工产品有着广泛的市场,美国在食品、医药、化工、造纸、纺织、建材等工业都是小麦产品的下游市场。美国把未来小麦产品新用途的开发及用途的拓展作为未来小麦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除了国内市场外,美国小麦产品还大量出口,并且已由过去的小麦原料出口发展到以加工产品出口,多元化的市场极大地拉动了美国的小麦经济。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工业黄金原料之称,世界发达国家玉米加工,特别深加工可生产二、三千种产品。种类繁多的产品应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美国玉米深加工比例目前是15%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提高到18%。

     大豆和油菜籽的高效增值转化全利用是世界发达国家主要研究方向,大豆、油菜籽除了应用新技术大规模制备食用植物油外,在研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大豆制品;在非食用领域研发大豆蛋白生物可降解性高聚物、粘合剂、薄膜、包装材料、增强材料,润滑油、油漆涂料、军用烟雾剂、燃料用油、表面活性剂、合成树脂、绝缘材料等新材料;发展双低油菜脱皮冷榨制油技术;开发大豆功能性食品;研制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新产品:开发大豆在非食用化工、纺织业领域的新材料等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极大地拉动了大豆和油菜籽加工工业。

    5、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都有科学的产品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多采用GMP(良好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厂房、车间设计,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上岗培训,并在加工生产中实施GMP、HACCP及ISO(国际标准组织)9000族系管理规范。国际上对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各国都为食品的营养、卫生等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旨在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科学食品安全体系,以加强食品的监督、监测和公众教育等。

     二、我国粮油加工业未来10年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粮油加工业也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底全国粮油加工企业20751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8991个,年生产能力7324万吨,年生产大米1878万吨(特等米占30%、标一米占58%、标二米占9%)。面粉加工企业6591个,年生产能力7042万吨,年生产面粉2713万吨(特一粉占38%、特二粉占27%、标准粉占21、专用粉11%)。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5169个,年处理油料能力4218万吨,年食用油加工总产量724.5万吨(其中大豆油占14%,菜籽油占42%,花生油占7%,棉籽油占4.6%;从油的结构看:色拉油占29%、高烹油占8%、一级油占17%、二级油占41%)。2002年粮油工业总产值1547.9亿元(现价),其中大米221.7亿元;面粉385亿元;植物油941.2亿元。2002年粮油工业销售收入1458.2亿元,其中大米197.1亿元;面粉352.7亿元;植物油935.3亿元。利润总额27.97亿元,其中大米3.27亿元;面粉6.05亿元;植物油18.66亿元。从以上数字表明,从企业数和加工能力看,中国确实是世界粮油加工业的大国,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业相比较,显示在五大问题上存在较大差距。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少,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粮油工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差距很大。

    2、粮油工业的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大米加工厂的开工率25.6%;面粉加工厂的开工率38.5%;油脂加工厂的开工率51.5%。与发达国家粮油加工厂年开工率80-90%的差距甚大,产能效率低下。

    3、粮油工业企业效益低下,全国20751个加工厂的年利润总额27.97亿元,厂年均利润13.48万元。与世界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差距很大。

    4、粮油深加工、多产品、高效增值的的比重太小,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水平较低。

     5、粮油加工机械中仍有大部分设备依赖国外产品,中国粮油加工机械缺少知名品牌。

    (二)、我国粮油加工业未来10年发展战略的思考

    本世纪前20年,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民的人均GNP由800美元升至3000美元以上。世界发展经验表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人们对食品消费不再满足于数量上的供给,而赋予其安全、营养保健、休闲娱乐等诸多更高的追求,食物中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将大幅提高,预计由目前工业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37.8%提高到75-80%左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85%的先进水平。这是我国粮油工业在未来10年发展战略的基本立足点。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及充分利用粮油资源进行深加工、全利用技术,极大地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趋势。我国未来20年粮油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应分前十年和后十年两段式的发展思路。

    1、重组和建设一批大型龙头企业

    新世纪前十年要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经验和模式,根据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化产业带的规划,在主产粮、油的区域重组和建设一批年产大米、面粉、油脂30-50万吨的大型龙头企业;严格实施HACCP规程,应对WTO的挑战。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的大米生产量占全国大米年产总量的10%,即1200万吨大米;面粉加工大型龙头企业的面粉生产量占全国面粉年产总量的10%左右,即800万吨左右面粉;油脂加工大型龙头企业的油脂年生产量占全国油脂年产总量的40%左右,即300万吨左右的植物油脂。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米、面、油优质品牌产品,满足国内大城市和国际贸易的需求。在此期间中国的粮油企业必然进入高速兼并、重组阶段,在国家有关政策导向下,在市场经济竞争下必然有一批大型粮油龙头企业涌现和成长,一批技术与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下的小厂会倒闭、破产。使中国粮油企业走上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与国际接轨的发展之路。铸造几家像我国第九次进入全球500强,年产值1000亿元左右,世界排名由去年392位上升384位的工、贸为一体的“中粮集团公司”,也是中国入选11家世界500强中的唯一食品企业。

    2、大力发展粮油制造食品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制造食品己占食品消费总量的85%,而我国只占35%,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制造食品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75%-80%,谷物制造食品是各种制造食品中的主要部分,加工及制成品开始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是世界粮油制造食品的重要方向。

    3、加速发展粮油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在“十五”稻米、小麦、玉米、大豆、双低油菜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攻关成果的示范和带动下,使粮油资源的转化率及产品质量达到工业发达国家90年代中期水平,加工及制成品开始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综合利用水平要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水平。部分特色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稻米加工主要生产具有国内外市场的发芽糙米制品、高规格淀粉糖、高纯度米蛋白、米淀粉脂肪替代物、米糠多糖、稻壳深加工产品(如脱色剂、硅胶等)等高科技产品。

    小麦加工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提高小麦加工业技术含量。优先发展食品专用粉,开发面粉新品种,预混合面粉(多谷物混合粉、海绵蛋糕混合粉、燕麦皮混合粉、比萨饼混合粉、炸面圈混合粉、蛋糕混合粉、面包混合粉、小白面包混合粉)等;开发汤用面粉(增稠剂)、面拖料等面粉延伸产品,给小麦加工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面粉品质改良剂,生物改良剂是面粉品质改良剂的发展方向,要攻克面粉品质改良剂生产的核心技术,改变目前依赖国外产品和技术的局面。

    积极推进营养强化面粉,根据我国的膳食特点,按照“针对需要,营养平衡、卫生可靠、经济合理、不影响原有风味、强化剂有合理保存率”的营养强化的原则,在面粉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营养强化剂,如:赖氨酸、苏氨酸、硫胺素、核黄素、钙(葡萄糖酸钙)、铁(乳酸亚铁)、锌(氯化锌)等,以明显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开展小麦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我国每年拥有1000万吨以上的麸皮资源,要积极运用生物技术等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开发谷朊粉、小麦胚芽、小麦麸皮制品,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小麦资源。

      玉米加工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选择玉米淀粉糖、玉米燃料酒精、玉米专用变性淀粉为玉米深加工优先发展的领域和方向,同时积极发展玉米早餐食品、休闲食品和速冻鲜玉米食品。未来10年是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体的发展目标是玉米加工业总产值保持8%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由目前的300亿元提高到550亿元。在玉米加工业中优先发展玉米深加工,玉米深加工量由目前的10%上升到15%。

    油料加工要研究膜分离进行水化脱胶,混合油分离溶剂,替代混合油蒸发与汽提回收溶剂,节能降耗。研究水酶法制油工艺,采用纤维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破坏油料的细胞结构,提高蛋白和油脂提取率。启用生物技术在油脂改性或结构脂质制备中的研究。酶促水解和酶促定向脂交换,生产出功能性油脂或结构脂质。采用化学或酶法合成共轭亚油酸。双低油菜籽脱皮分离、冷榨、挤压膨化、低温浸出技术的研发。对特种油料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

    进一步提高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加工技术及装备整体水平,研究和提高大豆低聚糖、异黄酮、皂甙、天然Ve、大豆蛋白肽、膳食纤维等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熟化和产业化水平。

    提高传统大豆制品的规模化加工技术和产品保鲜保质技术,改变大豆蛋白品种少、功能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1、谷物蛋白和生物活性肽的产业化生产

      从世界饮食潮流看,植物性来源的蛋白质在膳食补充和食品加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由于摄入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文明病的发病率上升,使人们对动物蛋白产生恐惧心理,转而寻求较安全的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蛋白、大米蛋白、胚芽蛋白、米糠蛋白等。蛋白质不仅是一种营养物质,作为一种天然大分子物质,它还具有如溶解性、乳化性、发泡性、胶凝性等功能性质,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一般应用功能性较差,通常经过改性处理可以改善其功能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产业化生产应有新的突破。

    谷物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特点,是溶解性好,易被生物体吸收利用,构造及生物活性多样性,具有降血压活性、降血栓活性、类吗啡活性、类吗啡拮抗活性等,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己从大豆蛋白、玉米蛋白、大米蛋白、小麦蛋白等谷物蛋白中开发出降血压肽、类吗啡肽、类吗啡拮抗肽、促钙吸收肽、免疫调节肽、醒酒肽等生物活性肽,具有广阔应用前进和经济与社会效益,在规划后十年应有产业化突破。

    2、淀粉及其变性淀粉,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谷物淀粉改性,转化为抗性淀粉、多孔淀粉、缓慢消化淀粉、新脂肪替代物等更具特色和新用途的产品。淀粉是谷物的主要成分,淀粉工业的三大原料是玉米、小麦和马铃薯,米淀粉只占13%,不到玉米的一半,列第四位。但是米淀粉却因其独特的性能和用途,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国际市场上对高纯度的米淀粉(蛋白质含量低于5%)的需求量较大。米淀粉具有一些其它淀粉不具备的特性。与其它谷物淀粉颗粒相比,大米淀粉颗粒非常小,在3~8μm之间,且颗度均一。糊化的米淀粉吸水快,质构非常柔滑似奶油,具有脂肪的口感,且容易涂抹。蜡质米淀粉除了有类似脂肪的性质外,还具有极好的冷冻-解冻稳定性,可防止冷冻过程中的脱水收缩。基于米淀粉的这些特性,己广泛研究开发为沙司和烹调用增稠剂、糖果的糖衣和药片的赋形剂、作为脂肪替代物用于冷冻甜点心和冷冻正餐的肉汁、家庭用撒粉和衣服上浆剂、纸和照相纸的粉末,在开发玉米各种变性淀粉的基础上,使变性米淀粉实施规模型、效益型产业化。

    3、谷物细胞壁活性多糖的开发与产业化。多糖免疫活性的研究是近20年来免疫药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特别是50年代人们发现真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多糖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目前已发现的活性多糖有几百种,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真菌多糖、高等植物多糖、藻类地衣多糖、动物多糖和细菌多糖五大类。而诸多研究资料表明谷物细胞多糖如米糠多糖、米糠脂多糖、燕麦和大麦β-葡聚糖、小麦戊聚糖、玉米脂多糖等在抗肿瘤、免疫增强、抗细菌感染及降血糖等方面具有与中草药多糖同等的生物活性、而谷物资源丰富而廉价是其他资源无法相比。所以谷物细胞壁活性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规划后十年应有产业化突破。

    4、谷物中生理功能卓越的活性物质产业化生产

    稻米、小麦、玉米、油料、谷豆类杂粮中含有多种生理功能卓越的活性物质,特别在谷物胚芽、果皮、种皮、糊粉层等组织中含量非常丰富。谷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己成为当今世界在谷物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己成为谷物食品科学领域高新科技术应用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的集中体现。如玉米黄体素和玉米黄素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随着白内障的形成和发展,晶状体内GSH-PX和SOD的活力下降,导致[O2ˉ·]、H2O2等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降低。黄体素和玉米黄素可以弥补由于抗氧化酶活力的降低而导致的晶状体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的减弱,使体系保持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白内障的进一步发展。γ-氨基丁酸(GABA)是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的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由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转化而来,是存在于哺乳动物脑、脊髓中的抑制性神经传递物质,在人或动物体内参与脑循环生理活动。除脑和脊髓外,已在多种哺乳动物的近30种外周组织中发现GABA的存在。已有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是一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抗惊厥、神经营养、改善脑机能、促进长期记忆、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肾功能活化、肝功能活化等功能。最新研究表明富含GABA米胚芽还有精神安定作用和抑制大肠癌等其它生理功能,对失眠、更年期障碍和老年期精神障碍有改善作用。因此富含GABA米胚芽可以作为预防成人病的保健食品原料利用,制成如胚芽茶之类的饮料,或制成颗粒、片剂等形式,也可以制成粉末配合于加工食品,发挥其多种生理保健功能。麦胚谷胱甘肽,苦荞黄酮等功能成份都将在规划后十年应得到有价值的开发利用,产业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5、功能性油脂及脂肪代用品,特种油料资源开发利用,生物柴油,大豆低聚糖、异黄酮、皂甙、天然Ve、大豆蛋白肽、膳食纤维等深加工产品实施规模化、效益型的产业化生产。

    6、乳酸和聚乳酸是世界玉米深加工的潜在发展产品,当前在美国和西欧在软饮料生产用酸味剂方面,有L-乳酸取代柠檬酸之趋向。在啤酒生产中已禁止用磷酸调节麦芽汗PH而改用L-乳酸。但L-乳酸未来的最大市场,将是聚乳酸(PLA)塑料制品的开发。利用PLA可生产溶延薄膜、定向薄膜、吹塑薄膜、食品保鲜薄膜、纤维、无纺组织、硬质容器、纸板涂层、手术缝合线、修复骨折的骨片、人造皮肤、无毒透明的儿童玩具,并可望在混纺织物中取代聚酯等在规划后十年应得到有价值的开发并实施产业化生产。小麦的非食品应用,小麦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进行非食品应用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那些不适合于加工面粉的小麦,可以用作发酵原料,转化成潜力也很大工业产品,在小麦啤酒、小麦酒精生产方面进行产业化突破。

    7、在2010年末,要铸造几家米、面、油有国内外产品品牌优势的大型粮机跨国集团公司,满足国内外两大市场的需求,改变品牌产品依赖国外公司的局面。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姚惠源教授)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