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周末,省内农村玉米销售价格基本在0.45—0.51元/斤,水分在24—30%。其中中西部地区农村收购价格在0.47—0.50元/斤,水分27—28%,较上周回落0.01—0.02元/斤;东部地区农村收购价格在0.43—0.46元/斤,水分25—28%,,较上周回落0.01元/斤。其中哈尔滨双城地区农村玉米收购价0.51元/斤,水分28%,与上周持平;哈尔滨巴彦地区农村收购价格0.48元/斤,水分28—30%,较上周回落0.01元/斤;绥化肇东地区农村收购价0.46—0.48元/斤,水分28—30%,较上周回落0.01元/斤;绥化海伦地区库点收购价0.52元/斤,水分29%,较上周回落0.01元/斤;齐齐哈尔龙江地区库点收购价格0.52元/斤,水分28%,较上周回落0.01元/斤;佳木斯富锦地区农村收购价0.46—0.47元/斤,水分28%,与上周持平;双鸭山集贤地区库点收购价格0.44元/斤,水分28%,较上周回落0.02元/斤。省内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情况本周我省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继续下调玉米收购价格,收购量有所增加,农民恐慌心理加重。
其中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在本周连续两次下调玉米收购价,共下调0.01元/斤为0.475元/斤,水分30%,日收购量保持在6000吨,较上周增加2000吨/日;明水格林挂牌价0.475元/斤,水分30%,较上周下调0.005元/斤,收购量在1000吨/日;青冈龙凤挂牌收购价格为0.475元/斤,水分33%,与上周五持平,收购量在600吨/日左右;绥化昊天收购价0.615元/斤,水分14%,折成潮粮0.48元/斤,水分30%,较上周下调0.005元/斤,日收购量在400吨左右;集贤丰瑞收购价为0.45元/斤,水分28%,较上周五上调0.0元/斤,原因是当地国家托市收购已经启动,拉动了当地的玉米价格,日收购量在500吨左右。
国内玉米购销市场概况
本周,吉林地区除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均不同幅度的下调了收购价格,收购数量有所减少。近期国内玉米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给玉米加工企业提供了下跌的空间。同时由于玉米加工下游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产品库存积压较大,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边缘,玉米保持较低库存。
截止到周末,吉林大成及金成收购价格是二等国标1350元/吨,与上周持平,但实际收购价格有所下降,水分32—33%的玉米实际结算价为0.47—0.48元/斤,日收购量10000余吨;松原赛力事达收购价1320元/吨,较上周下调40元/吨,潮粮价格为0.53元/斤,水分30%,日收购量3000吨左右;黄龙及中粮生化公主岭公司收购价1310元/吨,较上周下调40元/吨,日收购量达4000余吨。中粮生化榆树公司挂牌价格1320元/吨,较上周下调40元/吨,30%水分玉米价格0.512元/斤,下跌0.026元/斤,日收购量1000余吨。本周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市场仍表现的较为低迷,价格出现明显回落。目前关内不仅养殖行业疲弱,饲料企业收购不积极,同时玉米下游产品持续走低造成加工企业亏损严重,资金周转难度大,收购力度较弱。另外随着价格的不断走低,贸易商对后市较为悲观,仍在观望。因此总体上看关内产区玉米价格低迷状态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截止到周末,河南郑州入厂价格在1480元/吨,水分16%,较上周回落50元/吨;河南安阳地区玉米价格继续回落。当地新玉米收购价格为1340元/吨左右,较上周回落40元/吨;山东青岛玉米加工企业新玉米收购价1490元/吨,水分15%,较上周回落20元/吨;济南地区加工企业新玉米价格1400元/吨,较上周回落30元/吨,个体收购价在1360--1370元/吨,较上周回落2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玉米收购价快速回落,加工企业收购价格1320元/吨,水分15%以内,较上周回落20元/吨,贸易商收购价1300元/吨。本周南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继续走弱,至周末价格有企稳迹象。广东港口玉米到货量减少,主要是受北方港口销售亏损不积极出货的影响,价格在本周初期下跌之后略有企稳。
截止到周末,广东港口优质玉米平舱报价在1550元/吨,较上周下跌20元/吨,二等玉米平舱报价在1530元/吨,较上周下跌20元/吨。锦州港内不论是收购价还是平舱报价均保持稳定。贸易商收购玉米价格在1430—1440元/吨,新玉米平舱报价1480元/吨,水分15%以内;大连港新玉米平舱报价1460—1470元/吨,较上周回落50元/吨。周末有消息说国家将在东北地区启动第三批托市收购,收购数量或达2000万吨,预计将在短期提振港口玉米价格。本周南方销区受养殖业低迷玉米需求不旺以及产区价格走低影响,玉米市场人气低迷。其中,上海港东北产玉米到站价1630元/吨,较上周下跌30元/吨;广西南宁东北产玉米码头价1650元/吨,与上周持平;湖北武汉地区东北产新玉米到站价1600元/吨,较上周下跌30元/吨;湖南长沙东北产新玉米价格在1580元/吨,较上周下跌20元/吨;四川成都东北产玉米到站价1660元/吨,较上周下跌40元/吨。国内玉米出口情况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2008年11月我国出口玉米2万吨,同比减少84.6%。
2008年1—11月我国共出口玉米24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95.08%。玉米期货市场回顾美盘方面,本周原油期货价格并没有随OPEC决定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再次减产220万桶/日的决定中价格企稳,而是进一步大幅下挫,
截止周五曾一度跌破33美元,最后收于33.87美元,创4年半以来的最低。但本周CBOT玉米期货价格并没有跟随原油价格的走势,而是走出了短期高位震荡的行情。主要原因是美国冰冻灾害造成内河运费上涨以及小麦价格上涨给玉米价格提供了支撑。截止周五(美国时间)收盘, CBOT3月玉米主力合约收至380.6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五收盘价上涨7.4美分/蒲式耳,涨幅1.98%,最高触及402.6美分/蒲式耳,最低触及370.2美分/蒲式耳;CBOT5月玉米合约收至391.0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五收盘上涨7.6美分/蒲式耳,涨幅1.98%,最高触及414.0美分/蒲式耳,最低触及382.0美分/蒲式耳。
国内方面,受国家将在东北启动第三批托市收购并且收购数量将远远的超过前两批的任何一次的传闻刺激,大连玉米期价在本周的持续震荡过程中于周五创出周内新低之后,在还有1小时收盘的时候突然大幅拉升,持仓增加3.2万手,并且主力5月合约重新站在1500元的整数关口。截止本周末,大连玉米5月合约收至1500元/吨,较上周收盘价上涨37元/吨,涨幅2.53%,盘中触及1501元/吨和1456元/吨;9月合约以1554元/吨收盘,较上周收盘价上涨50元/吨,涨幅3.32%,盘中触及1556元/吨和1510元/吨。
近期玉米市场预测本周四国家发改委召集东北各省粮食局有关人员召开的针对稳定东北粮食市场价格实施办法的框架方案在周五被市场灵通人士获得之后,期货市场率先有了明显的反映,玉米期货价格放量增仓彪升,说明市场对当前的价格普遍认为偏低,增加托市收购短期内必然刺激玉米价格上涨。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正式公布,市场传言最集中的就是将在东北地区启动第三批托市收购,收购数量是2000万吨,其中主要是玉米,预计玉米的收购数量最少是1000万吨。而早前国家在东北启动的第一及第二批临时储备收购数量分别是1050万吨和1400万吨,其中玉米计划临时收储1000万吨。如果在第三批再增加托市收购1000万吨,那么在东北地区国家将掌握当地玉米粮源在30%左右,从积极的方面来将,国家将在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的话语权上占据主动,这也是国内贸易商所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将刺激贸易商及加工商入市收购,从而有可能遏制当前持续下滑的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并有小幅上涨的可能。
但笔者认为,从短时期来看,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的空间仍然不大,后期能否上涨决定因素不在国家托市收购的数量多少,而是国内玉米需求增长的速度和全球大环境下经济衰退的延续时间。分析如下:
1、国内玉米需求仍处减缓的趋势。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国内商品价格相继快速回落,有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把控制通涨的论调转到避免通缩的担忧上来,因此,持续下滑的商品价格已经逐步在开始影响到加工链条的源头上来。玉米作为产业链相对较长的农产品原粮也必然面临十分大的压力。当前淀粉以及酒精价格的快速下跌已经十分严重的影响到加工企业的运转,多数企业已经出现亏损,加工既意味着亏损,停产既意味着更大的亏损。新粮上市以来加工企业不断下调玉米收购价格,起根本原因就是加工产品价格下跌,库存积压严重。以吉林地区为例,当前淀粉价格为1930元/吨,折成玉米的成本价格为1220元/吨,而当前该地区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基本在1300—1320元/吨,中间存在近100元/吨的亏损,这还没有计算当中的加工费用,因此目前淀粉加工企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再看看酒精加工企业,目前黑龙江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基本在1260—1300元/吨,加工费用为800—900元/吨,酒精出厂价格基本在3500元/吨,DDGS销售价1200元/吨及少量玉米油,按照玉米、酒精和DDGS产出比例3.1:1:0.93计算,玉米成本基本在1280元/吨,也就说明酒精加工企业目前也基本处于保本的状态。由于玉米加工企业基本没有赢利,多数处于半停产状态,对玉米的需求表现较为平淡,加上资金紧张,玉米补库意愿不强,对当前玉米市场产生较为消极的作用。
2、养殖业遭遇雪上加霜的打击。今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已经使生猪养殖的产业规模产生较大影响,预计将在明年5—6月份才能走出低谷。再看看家禽养殖业,受“三聚”事件影响,鸡蛋及禽肉出口受到极大影响,价格一路走低,养殖户亏损较大,补栏积极性不强,种鸡淘汰率很高,加上近期正值上半年存栏高产蛋鸡淘汰出栏高峰期,对肉鸡市场也将形成抛压。目前虽然鸡蛋及禽肉价格略有小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双节”临近,贸易商采购数量增加所致。但预计维持时间不会较长,近期价格就有继续下跌的可能。为什么呢?因为近期对家禽养殖业雪上加霜的打击就是禽流感又有抬头的迹象。12月11日香港有关方面证实在香港一家养鸡场出现禽流感疫情以后,在国内江苏海安县和东台市检测到H5N1型病原学呈阳性样品以及印度一个养鸡场也出现了禽流感疫情。这些有关疫情的报道不能单纯的看作个例,如果一旦再次爆发2006年那样的大规模疫情,对东南亚的家禽养殖业必将是毁灭性的,因此仍不可以小视。近期的禽流感疫情报道必将对当前的家禽养殖以及正要补栏的养殖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短时间看,玉米的饲用需求很难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3、国家在东北计划托市收购的数量庞大,对仓容及烘干能力都将是很大的挑战。如果第三批托市收购数量真如传言的2000万吨,加上前两批的2450万吨,共计4450万吨。先且不论能否真的能够完成收购指标,单从如此庞大的收购计划来看,东北地区国有粮库的仓容恐怕是难以满足的。仅从黑龙江来看,目前,国有粮库的仓容基本在1700万吨(初步测算),前两批计划收购963万吨,如果第三批再收购1000万吨,则将远远的超过实际库容能力。当前,黑龙江的实际情况是,多数临时收储点都是采用临时新建粮囤来储藏托市粮,对玉米的保管来说风险极大,烘干是否达标、烘干是否均匀都将影响到保管质量;另一方面如果销售缓慢必将在后期“倒囤”时增加额外费用,不仅增加了保管成本,同时在农民增收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烘干能力也是一个难题。目前,由于多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在近几年的经营过程中受资金及经营渠道的限制,很多烘干塔都多年没有启动,黑龙江个别的第二批托市收购库点就已经出现这种情况,日烘干能力不足200吨,如果下达的指标是8000吨,就将达到40天,如果从12月1日开库,则至少要到1月10日前后才能完成收购任务,这还不包括中间故障维修的时间。目前很多收购库点等待卖粮的库点门前排队的车队动轴就有6—7公里,需要等三天三夜才能卖上粮就不足为奇了。预计第三次玉米托市收购数量达到1000万吨,不论是黑龙江还是吉林,烘干能力及库容条件都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这是近10年来所没有的大型战役,对国家储备粮管理公司来说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4、国家借临时收储计划来拉动玉米价格的效果仍是未知数。由于当前需求不旺,很难在短时间内刺激贸易商入市收粮。国家启动第三批的本意就是希望通过增加收储,仿效关内小麦托市收购的办法来拉动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但与小麦不同的是,玉米作为过腹转化的原粮,不仅产量远远超过小麦,同时受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巨大。另外东北地区原粮水分偏高难保管、农户单元存粮偏高、还贷资金压力偏大等现实问题必然形成季节性集中抛售的特点。因此,常年性的在开春之前销售价格偏低已经人所共知。在今年玉米市场不景气的局面下,国家准备托市收购多少已经不重要,市场更关注的是养殖业何时复苏、玉米加工产品何时需求增加。
5、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能否带动国际玉米价格继续走低仍有待观察。美国CBOT玉米期价在12月初跌至2年来的新低之后反弹,尤其是本周原油创出4年半以来的新低之后并没有跟随下跌,具有了一定的抗跌性。但并不能说明国际玉米价格已经见低。美国农业部将12月月度报告中玉米的燃料乙醇消费量由上月的40亿蒲式耳下调至37亿蒲式耳,但仍比去年增加6.74亿蒲式耳(合1712万吨)。12月17日OPEC会议决定再次日减产原油220万桶,加上9月和10月两次减产的200万吨,将达到420万桶,显而易见,2009年原油的需求是减少的,至少不会比2008年增加。美国作为本次经济衰退最为严重的国家,原油需求的降幅无疑也将是最大的,不可能在汽油的需求上会有较大增加,6.74亿蒲式耳的玉米需求增幅将值得怀疑。如果在近1—3个月将这个增幅调减,那么南美因干旱将造成的玉米减产(目前美国农业部预计阿根廷在2008/09年度减产285万吨)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因此,本人预计在近期全球经济没有好转、原油价格仍保持相对低位的背景下,国际玉米价格将有可能出现补跌的行情。
综上所述,下周如果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市场传言公布了第三批托市收购计划,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将有个小幅反弹的过程,但时间不会维持过长,很快将恢复到阴跌的市场格局。只有在养殖业略有恢复、市场人气相对稳定之后才能走出一个震荡上涨的行情,并且后期不排除出现报复性上涨的可能。其中国家临储托市粮顺价销售也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