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市场不言“底”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2-15  
     预期底部成为过去,新的低点已经出现防线失守农民焦急,经营无利粮商叹气

    12月上旬末,国内玉米现货市场跌势再度明显,无论产销区还是南北方港口跌幅都比较大。饲料消费量下降、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国家政策利好支撑力度有限、市场看空气氛浓厚等因素依然严重打压市场价格,在对近期市场趋势没有看好希望及信心的同时,失望程度便随之提高,进而由产区至销区的跌势行情一触即发。当全国均价跌破前期人们心理价位之后,最后的防线就已经失守,对于后期现货价格还有多大下跌空间,市场人士已经不敢轻易做出判断,仅希望继续关注市场状况的变化来进行操作。

    现货价格再次下探

    近日,国内玉米现货市场重回跌势,并且在市场悲观气氛、饲料需求低迷、多元收购主体停收现象增多等情况影响下,局部地区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据中国大豆网统计,截至12月11日,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日均价为每吨(下同)1500元,与上周相比下跌30元,与上月同期相比下跌9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205元。其中,除了销区市场跌幅相对较小外,其他市场下跌幅度都比较大。黑龙江集贤粮点收购报价900-940元,水分含量28%,较上周下跌60-100元;肇东深加工企业收购报价970元,水分含量30%,下跌60元。吉林省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普遍下跌,幅度集中在10-20元之间;粮商收购报价下调幅度相对较大,通常在20-40元。辽宁省港口周边地区跌势明显,锦州港口周边粮商干粮收购价1450元,下跌50-70元;营口港周边粮商收购价1430-1440元,下跌60-70元;北方港口平仓价随之降至1480-1500元之间。关内产区企业降幅较大,类似邹平和寿光、潍坊等地厂门报价下跌70-100元不等;粮商收购价跌幅相对较小。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省份市场售价受产区波及,均有所回落。广东港口主流成交价也下跌30-40元,至1550元。由此可见,在利空占据主导的情况下,本月以来国内现货市场延续跌势格局,并且在没有明显利好支撑的情况下,弱势暂难改变。

     需方丧失采购热情

    虽然我国玉米产量大幅提高,但受饲料和深加工需求低迷、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玉米现货价格并未保持住高位运行趋势,而是在多方利空因素影响下不断走低,并且已经跌至两年前的价位。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受需求低迷影响。首先,养殖业遭遇寒冬,由于禽蛋肉市场供应充足,其价格自今年以来便一路下跌,至下半年较多养殖户已经亏损,畜禽出栏之后补栏意愿不强甚至推迟补栏时间,直接导致饲料需求量下降;其次,深加工企业利润不佳甚至亏损,限产、停产现象普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粮价持续下滑,我国市场也遭受了影响,加之取消了出口退税政策,一些以玉米为生产原料的酒精、淀粉、燃料乙醇、DDGS、蛋白粉等深加工产品出口量明显下降,转入国内销售之后因供大于求,其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尤其淀粉产品价格一度下探,致使深加工企业利润严重缩水,无奈限产、停产,导致玉米消费量明显下降。两大玉米消费主体需求量下降,加之正值供应旺季,玉米价格跌势不止。

     农民粮商望粮兴叹

    2008年产新玉米上市以来价格一路走低,虽然此间国家下发两次在东北进行中央临时存储玉米收购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起到拉动玉米市场甚至托底的作用,在价格持续下跌过程中,农民焦急万分,粮商也因利润微薄甚至无利润而望粮兴叹。2008年我国玉米产量有望达到1.56亿吨,高于去年,并且粮食质量普遍好于去年,加之种植成本明显提高,农民原本期望卖到一个相对好点的价位,但是没有料到,玉米上市后持续下跌。那些按兵不动的粮商,虽然没有钱可赚,但是不至于亏损;自上市之初便一直参与购销的粮商,利润非但不够丰厚,有的甚至赔钱。短期凭借饲料消费状况好转和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提高来提振市场难度相当大,甚至没有希望。所以短期内粮商仍不适合进行囤积,笔者更倾向于明年春季再入市囤货比较适宜,因当前绝大多数粮源留存在农民手中,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农民可能集中售粮,届时现货价格可能进一步走低。

     无人敢言底在哪里

    在众多利空因素影响下,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继续下探,先前市场人士预期的底部价位,在这次跌势当中成为过去,又一个新的低点已经出现(12月11日国内现货均价1500元/吨,较10日下跌15元/吨)。目前市场人士已不敢轻言底部,只是觉得在饲料消费状况不佳、深加工企业效益难以好转、国家不继续出台强有力的利好政策情况下,玉米现货将维持偏弱走势。当前市场气氛极度偏空,即便不断有国家有望发放几百万吨玉米出口配额的消息出现,但如果不给予出口企业退税补贴等优惠政策,也无济于事,现货价格跌势依旧。虽然也有消息称,国家可能还会下发中央临时存储玉米收购任务,但人们依然担心其能否对市场起到多大利好作用。所以,无论供需双方,购销都需谨慎。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