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深加工企业压价收购,产区玉米市场缺乏支撑。前两年,新粮上市之后,东北玉米价格均出现明显的反季节上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北深加工企业在玉米上市以后积极参与收购,带动整体市场看多人气。譬如,去年吉林长春某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在10、11月按1300/吨价格开秤收购,两个月之后就提价至1450元/吨。但今年受宏观经济及其利润的影响,深加工企业多数产品的市场价格同比去年均出现下跌,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缩减幅度较大,因此当前多数深加工企业收购谨慎,价格不断小幅下调。
二、养殖业仍处于恢复阶段,短期内依然难以提振饲料玉米消费水平。虽然近期国内大部产区生猪价格持续反弹,养殖效益也因此出现好转,不过由于养殖业整体依然处在恢复阶段,对饲料玉米需求短时间内仍难有显著提振,再加上饲料企业普遍对玉米后市价格看空,采取低库存策略的企业占据多数。以往饲料企业均会建立一个半月左右的安全库存,但目前普遍库存仅维持在半个月左右,因此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以南方部分大中型饲料企业为例,近一个月以来饲料玉米需求量减少约700万吨。虽然临近年末,部分饲企得陆续展开节前玉米库存采购,但目前即买即用仍是多数饲料企业的采购主流策略,因此短期内对玉米价格的提振作用也相对有限。
三、第二批收储计划恐仍难对玉米市场价格形成实质性利好。今年东北产区丰收,而且下游产业链需求普遍不振,导致产区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今年国家加大收储力度势在必行。虽然第二批临时玉米收储任务目前已向地方逐步落实,然而国家收储对质量、水分、杂质等要求较高,且收储量依然偏少,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弱化了政府收储政策的影响,加上缺乏其他收购主体,农民对玉米价格的预期也在逐渐降低,因此近期卖粮热情高涨,导致国储收购进展迅速,这同时也带来了东北地区的仓容问题。目前东北多数深加工企业限制收购数量,而贸易商对市场观望态度依旧,国储已成为收购市场的中坚力量,一旦国储因仓容问题而控制收购进度,届时市场供给压力将更加明显,东北玉米价格也将因此呈继续回落的态势。
四、出口关税取消对玉米出口影响有限,市场进一步期待政策支撑。11月14日,财政部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将取消玉米5%的出口关税。国家此举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出口,同时在国内农产品价格偏弱情况下保护农民利益。不过,玉米出口关税取消短期来看难以对国内弱势行情产生有效提振,更多的利好仍是体现在心态方面。从目前国内外玉米价差水平来看,即使取消5%的出口关税也难以在短期内对市场产生实质利好,当然对心理角度提振作用仍是存在的。目前大连港玉米出口价格简单估算在230美元/吨左右(按大连港平仓价1520元/吨计算),即使减免5%出口关税,也仅能降低成本不到15美元/吨,而目前我国玉米出口韩国与美国玉米(215美元/吨~225美元/吨)相比价差在50美元/吨~60美元/吨,由此可见,出口压力依旧存在。从整体看来,国家取消了玉米出口关税并不能有效提高国内玉米的出口竞争优势,除非国家能进一步恢复玉米出口的退(增值)税,或给予运费补贴等。
五、人民币将进入一个贬值周期,对国内玉米出口构成利好刺激。上周前三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现汇交易价格连续触及“跌停”价位。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表现出较强的贬值压力,不排除未来人民币出现阶段性的贬值,这种贬值压力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7月下旬以来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强劲反弹,总体升幅超过20%,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将会显弱;二是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衰退,对中国的冲击也逐步显现,尤其是对外需放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担忧导致人民币贬值;三是我国管理层也存在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扩大出口的意图。因此,预计人民币未来一段时间将进入一个贬值周期,这对提高国内玉米的出口竞争力无疑是重大利好。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小规模贬值作用不大,至少应贬值5%才可能见效。
综上所述,今年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的因素较多,且关系相对复杂。从国内市场整体环境来看,虽然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需求,但政府持续出台的利好政策仍表明国家支持粮价的决心,对当前市场也起到心理提振的作用。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将继续探底,但跌幅会逐步放缓。虽然目前国内玉米的基本面并不乐观,但由于国家支持粮价的决心及今年农民种植成本的提高,在国家扩大内需、保障农民利益的背景下,对玉米后市价格的走势也不宜过分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