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批玉米临时收储计划难以有效托市,各地区完成度存在差异
据悉,目前第一批东北地区500万吨的玉米收储工作仍在进行。不过,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充斥着利空因素,从供应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面来看,均不利于玉米价格的上涨,唯独国家临时储备收购政策仍在苦苦支撑,但仍难以扭转东北玉米价格持续走弱的局面。另据了解,目前东北部分地区的国储库已基本完成首批收储任务或正在进行收尾工作,但黑龙江部分地区的收储进度相对较缓。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一些粮库未能敞开收购;二是首批临时储备玉米质量控制严格,扣水扣杂标准较高,使得潮粮收购价格普遍偏低,影响收购进度。
二、第二批黑龙江玉米增收计划已向地方落实,出口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宽
为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价格,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前期已公布的中央储备粮收购量基础上,在黑龙江省继续增加收购部分新粮作为国家临时存储。国家此次在黑龙江增加的临时存储收购计划为大豆103万吨、玉米130万吨、稻谷260万吨。此批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收购质价政策及收购截止日期均与已开始收购的第一批相同。同时,明确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研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目前黑龙江省粮食局已对此做出肯定的答复,并开始向各地方粮库进行落实。预计,新一轮的国家收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卖粮难的难题,但想要拉动玉米市场行情的上行,估计仍显乏力。与此同时,近期市场上有消息称,随着部分主产省的国储粮库全部饱和,国家将大幅放宽对于玉米出口的限制,规模或达到400万吨以上。
三、供需基本面疲软,第二轮玉米救市计划短期内恐仍难发挥显著效应
尽管国家将继续加大粮食收储,但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于收储的态度却越发冷淡。大连玉米期货于12月2日尾盘交易出现跳水的状况,这明显反映出市场对于国家再收储玉米消息的漠然。而出口方面,由于CBOT玉米期价虽然已接近大底部,但仍存在继续回调的空间,因此国内外玉米价差从近期的走势来看,倒挂现象日渐显著,国内玉米出口已基本无任何优势可言,倘若政府仍不能恢复出口退增值税的政策,那么依靠出口来拉动内需的计划恐怕也难以奏效。总的来看,由于国内玉米基本面偏空,短期市场依然难获提振,价格也面临着进一步回落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次增加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和后续收购及销售政策的确定,使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更加明确。虽然有利于消除市场多元主体的观望心理、调动市场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拓宽农民余粮销售渠道,但是,由于近期国内玉米下游行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对第二批收储也形成巨大压力。预计,短期内在饲料及深加工企业消费依然疲软的状况下,单靠政策收储将很难提振玉米价格形成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