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月报:经济衰退下的玉米走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2-01  
     一、行情回顾

    在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持续恶化的背景之下,CBOT玉米指数从6月底的最高791.7点一跌下跌至今日的373.7点,下跌幅度达到52.79%。与此同时,连玉米期货价格也从7月中旬以来历史最高位1955点跌到目前的1600点下方,跌幅已经达到近20%,并有继续下跌的要求。而主力合约C905本月上半个月一路震荡下挫,一度破突1600元/吨的重要关口,最低跌至1575元/吨,下半个月至今受国家政策影响止跌,一直以1600元/吨为轴上下震荡。综合本轮玉米大幅下跌的原因,主要还是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断的恶化带动整个商品市场走熊。宏观经济形势不断恶化,使投资者信心不足,同时也导致市场对商品的需求不足。而在国内国际玉米丰产的前提下,消费的疲软必然使玉米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二、基本面分析

    1、中美玉米供需平衡表分析

    (1)美国供需平衡表

    在11月份供需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将2008/09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估为120.2亿蒲,10月预估为120.33亿蒲,主要是因为单产下调0.1蒲/英亩至153.8蒲/英亩。播种面积为8590万英亩,收获面积7820万英亩。期初库存16.24亿蒲,进口量1500万蒲,总供应量下调1400万蒲至136.59亿蒲。国内消费量106.35亿蒲,其中玉米饲料消费53亿蒲,玉米工业/食用及种子消费53.35亿蒲,玉米乙醇用量40亿蒲,出口下调5000万蒲至19亿蒲,总需求量下调5000万蒲至125.35亿蒲。导致期末库存增加3600万蒲至11.24亿蒲。总体来看,虽然产量有所下调,但是消费的下降幅度更大,因而不利于CBOT玉米期价格企稳。

    (2)中国产量及供需平衡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11月份《饲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报告》对2008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做出最新预测。11月份预测,2008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880万公顷,较上年的2948万公顷减少68万公顷,减幅2.3%,主要原因大豆种植效益高于玉米,农户将部分玉米耕地转种大豆。预计2008年中国玉米产量为15600万吨,较上年的15230万吨增长370万吨,增幅2.4%。产量增长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玉米单产将在经历了上年的严重干旱后恢复性提高。今年玉米产量的增加,无论是对国内现货玉米还是大连玉米期货价格都构成沉重的压力。

    2、饲料、深加工企业利润下滑抑制玉米需求

    在供给确定的前提下,需求将主导玉米未来的趋势。历年中国对饲料粮的需求持续上升。而近期看来,在日趋恶化的金融和经济形势下,中国养殖业的需求疲软及深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导致玉米近期需求下降、进而打压玉米期货价格。目前影响玉米市场需求的两大因素概括起来,首先是养殖户生存环境恶化,生猪补栏不佳制约后期饲料玉米需求。其次是前期国家政策限制及目前深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导致深加工玉米消费量无法提高。

    (1)养殖效益走低影响玉米的饲用需求

    在饲料玉米需求方面,今年下半年,国内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户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原本期盼禽蛋肉价格反弹给予养殖业填补利润差价,但是未能如愿,生猪价格却持续下滑、禽蛋也受节后效应影响稳步回落。据中国大豆网调查,近来生猪市场价格走向较不理想,大部分地区肉价出现回落,少数地区价格持稳。虽然日内回落幅度多在0.10~0.80元/公斤之间,但是持续两个月的价格回落,直至目前尚未出现触底反弹的现象,这使得许多生猪养殖户心生恐慌,惜售心理严重增强,迟迟不愿将生猪出栏,但是由于终端需求不旺,尽管生猪上市不多,价格也没有上涨。近期,肉蛋禽价格不理想,直接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而在养殖业终端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补栏不佳将制约后期饲料需求,对玉米价格难以起到提振作用。

     其次是养殖业原本就处于一个恢复阶段,却又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不利影响,使饲料需求雪上加霜。自9月11日,随着畜产品检查出含有三聚氢胺,市场减少了对畜产品食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对蛋禽、奶制品、水产品和肉禽制品的消费产生消极影响。因为6月以来生猪存栏增加、饲料及仔猪价格的爆涨,所以10月份出栏或将出栏的生猪出现亏损。这损害养殖户的利润;而使其因猪贱惜售、待出栏生猪重超300斤。由于整体市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故而猪价短时内将低位徘徊。所以,2009年补栏生猪数减少。

    另外,今年的小麦替代作用显著。因为小麦蛋白质含量高,而豆粕价格处在历史高价阶段。如果小麦价格和玉米价格相当,08-09年小麦替代量还将相当大,这些将导致玉米饲料粮需求整体下降。饲料需求不旺,企业采购原料态度谨慎,尤其对于玉米,在季节性上市旺季、价格可能继续下探的情况下,多随用随购,批量采购现象很少,进而打压价格走低。

    (2)玉米深加工企业艰难经营

     而玉米深加工方面,自2007年起,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玉米加工业发展,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而限制了深加工玉米的需求。国家的政策使玉米需求增速趋缓。2004年中国玉米加工的味精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由于中国的味精消费水平达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可以预见今后的几年内,中国味精总产量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因而对玉米原料的需求有限。所以,政府通过限制玉米深加工项目扩张可以稳定深加工业玉米用量。与此同时,政府为保证中国国内玉米的供给而限制、停止发放玉米出口配额。这个政策已将玉米出口商基本挤出了中国的玉米收购市场。各种玉米加工产品出口盛极而衰,自2006年玉米加工产品出口折算成原料玉米达到历史性的高点700万吨之后,2007和2008年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有所降低。2007和2008年受取消出口退税影响,酒精出口量大幅降低。

    另外普遍预期奥运会后深加工企业大量增加玉米需求的现象并未出现,多数企业艰难经营甚至出现亏损,玉米需求的增长到较大抑制。而目前在日趋恶化的金融和经济形势下,企业由于下游产品价格持续下滑,部分小企业纷纷倒闭,而大企业大多不看好后市,不断压低库存,调低收购价格。但同时我们知道,上年度全国玉米工业消费量为4150万吨,占消费总量的28%,其中淀粉消耗玉米2100万吨,酒精消耗为1160万吨。做为消耗玉米最多的工业消费品种的淀粉,在经历了前期的下跌之后,目前淀粉市场价格正逐步稳定,购销情况开始好转,有利于拉动对玉米淀粉的消费;但对于燃料乙醇来讲,由于受国家政策影响,后期消费量不会有太大变化。

    综合看来,虽然因农产品有需求刚性程度较高的特点,相对于受经济影响严重的工业品,农产品市场将表现相对的强势,农产品价格也将表现一定的抗跌。但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可避免地将面临萎缩,当然玉米也不能独善其身。

    3、现货价格近期连续下挫,拖累期价

    根据上述对供需格局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目前现货价格的持续下跌了。虽然现货价格近期总体上不断下跌,但是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的表现应该说还是存在地域差异的。目前东北,关内及南方销区的玉米价格水平及现状各不相同。(附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图)

    首先,东北地区由于目前气温的不断下降,东北产区新季玉米储存条件有所改善以及受托市收购逐渐展开影响,大多农户开始出现惜售心理,玉米销售步伐有所减缓。11月中旬以来,虽然辽宁局部地区玉米市场走出小幅反弹行情,但大部地区玉米现货市场却依然维持整体偏弱走势,贸易商销售压力较大,促使产区粮商在实际收购过程中,态度极为谨慎;价格也相对较为稳定。而需求方观望态度依旧,成为打压玉米价格的一个不利因素。随着贷款下发,东北承担政策粮收储的粮库将陆续开库。继11月5日黑龙江省率先启动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后,辽宁省国储玉米收购工作随后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而吉林省玉米收储也于近期陆续展开。但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今年托市收购政策可能较难带动市场收购主体收购积极性。从目前东北深加工企业收购情况可以看出,中粮生化榆树公司率先下调玉米收购价。目前该企业挂牌价格为1380元/吨,较前期下跌了10元/吨。下调价格后,昨日收购量仍可达至3500吨左右。而省内其它几家深加工企业近期也有意下调玉米收购价格来控制收购量及降低企业成本打算,也有个别企业想先累积部分库存后,再下调收购价。截止到11月24日,吉林省长春大成公司二等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1340元,较开秤初期下跌10元,日收购量控制在2000吨左右;松原赛力事达公司二等玉米挂牌价为1400元,较开秤初期下跌80元,日收购量控制在800吨左右。

    其次关内产区市场购销清淡,玉米收购价格稳中有降。10月中下旬以来,关内产区玉米市场购销相对清淡,农户留存玉米数量较多,售粮心态表现不同,玉米收购价格稳中有降。

    以山东为例,淄博及周边地区新玉米价格基本稳定,个体粮商收购价1450元/吨(水分15.5以内)。加工企业入库价1560元/吨,新粮上市量较少。山东滨州地区08年产玉米价格有所下滑。本年产玉米个体粮商收购价在1410元/吨-1448元/吨之间;购销企业入库价在1482元/吨-1522元/吨之间,最低价下跌38元/吨;饲料加工企业入库价在1520元/吨左右,下跌20元/吨。山东临沂地区大型饲料厂玉米收购价格在0.775元/斤,部分大型饲料厂玉米收购价格在0.765斤左右。

    最后南方销区玉米,尤其是广东港口玉米值得一提。总体看来说近来港口玉米价格弱势平稳,南方销区市场弱势依旧。目前蛇口港中等玉米船板价1,710元/吨。港口玉米到货量并末见增加,但贸易商的看空气氛使出库价格节节下滑。港口新粮的报价在1650-1680元/吨,优质陈粮价格在1700元/吨左右,比上周略低10元/吨。目前港口库存仍在15万吨左右。后期到港船期预报量稍大但港口出货量仍不见增加,贸易商只能继续放低报价,造成港口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4、外围环境对玉米形成利空

    从目前宏观背景看整个商品市场,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经济衰退的预期也更加强烈。原油连续几个月来的暴跌及美元中期走强,大宗商品步入了漫漫熊市行征途。国际投行经营困难及基金惨遭赎回,做多商品资金纷纷撤出商品市场,使商品价格一泻千里。从美玉米CFTC基金持仓看,净多单从今年5、6月份的35万多张一路减少到上周的不到5万手。我们可以从图中清楚看到,随着资金不断流出,净多单不断下降,CBOT玉米价格急剧下挫。(附CFTC玉米基金净持仓图)

     诚然,CBOT玉米资金面的变动有其深刻的背景。美国玉米丰产的前提下需求却在减少。随着原油的下跌,美玉米的乙醇消费不可避免的降低。目前NOMEX油价下挫至50美元/桶,OPEC原油减产亦不抵国际原油的消费量减少。EIA预计原油需求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09年,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对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需求将减少;从而引领8月初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爆跌并且后期仍不排除国际农产品价格继续走低的可能。因为在原油上涨时,乙醇所用的玉米量上升曾经一度生产乙醇的玉米占美国玉米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所以油价跌将对生物燃油的发展不利;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可能取消甘蔗乙醇关税,并削减乙醇补贴。2004年到2008年间,原油价格从每桶40美元涨到120美元,玉米价格也从每蒲式耳2美元涨到6美元,双双翻了三倍。美国的历史数据显示生物乙醇与汽油批发价格呈正相关,二者的关联系数高达0.86;所以现在油价大跌也会使玉米乙醇需求下降而打压玉米期货价。这将导致玉米的转库存增加而提高美国玉米可供出口量、从而导致国际玉米期货价格一跌再跌。因此无论宏观经济大背景,整个商品市场的空头气氛以及COBT玉米的下跌都对大连玉米形成利空。

    5、国家收储及出口政策构筑玉米期价底部

     近来国家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不数断出台政策。继10月20日国家出台东北临时玉米托市收购政策后,11月14日,财政部又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将取消目前玉米5%的出口关税。上述两项政策的出台再次体现今年国内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而正是由于国家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促使国内玉米市场整体跌势已经有所趋缓,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小幅反弹。但政策究竟对玉米市场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具体分析一下两项政策。

     首先是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强农、惠农措施,宣布在东北地区按每市斤0.75元的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储。国家本次临时收储数量为500万吨,其中吉林省180万吨,最低收购价为国标二等玉米1.5元/公斤;黑龙江130万吨,最低收购价为国标二等玉米1.48元/公斤;辽宁90万吨,内蒙古100万吨,最低收购价均为国标二等玉米1.52元/公斤。新的收储价格远远高于去年国储收购价,去年价格是:二等玉米在吉林1400元,黑龙江1380元,辽宁1420元,都高于去年100元/吨。近日有交易商表示国家将再收储500万吨,市场闻讯出现了小幅反弹。其实我们知道,1000万吨收储数量我们早在预料之中。因为在去年国家收储了800万吨,也是分先后两个400万吨的数量收储。今年丰产的情况下,而且目前玉米价格不断下滑,先收储500万吨,几乎可以肯定后市还有500万吨收储的数量。其实真正对市场有实质性支撑的还是1500元/吨的收储价格,这制约了玉米的下跌空间,给出了玉米市场的底部。

    其次是取消玉米出口关税政策。11月14日中国财政部宣布自12月1日起取消玉米和大豆目前5%的出口关税,小麦目前20%和稻米目前5%的出口关税税率则将下调至3%。在粮食制品方面,玉米制粉及淀粉目前10%的出口关税将取消,小麦面粉及淀粉出口关税将从25%下调为8%。市场普遍认为此项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取消限制粮食出口政策做前期准备,表明了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决心,这一消息对提高市场信心有较大的提振作用。但目前我国玉米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竞争力。从7月份至今,CBOT的玉米期货价格已经下跌近50%,同时波罗地海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已经大跌至九年新低,海运费的大幅下降已经使美国玉米面对韩国和日本等亚洲消费者时价格更低,因此,放松税收政策也不足以刺激出口。但是如果农产品价格如果继续大幅下跌,这项政策将会为国内业界普遍呼吁恢复粮食13%的出口退税,支持粮食适量出口做铺垫。(附中国玉米分月出口统计图)

    三、技术分析

    我们可以先看连玉米主力合约日线图,C905近期在1600元/吨处上下震荡。上方压力重重,除了重要的20日均线外,图中重要的下跌趋势线也对期价形成压制。而且期价近期一直在1600元/吨处震荡,但并没有站上1600元/吨,因此后市此价位将成为压力线。

    从玉米指数周线图来看,连玉米周K线承接上个月的跌势,不仅有效突破了重要的上升支撑线,而且已经步入明显的熊市行情。上方均线系统呈发散状,对期价形成有力的压制。从历史价格趋势图上看,连玉米指数价格有进一步下探空间,下一目标位是1500元/吨左右,而这一价格正好也是国家收储价格。

    四、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说,在国内外玉米丰产的前提下,随着经济与金融形势的不断恶化,全球商品需求疲软,给玉米造成供需宽松的格局。从整个基本面看,无论是短期还是中期都对玉米价格形成不利影响。但是目前国家收储价格给出玉米下跌空间的一个底部,也就是国储的平均收购价1500元/吨。而从技术上看,连玉米主力合约C905上方压力重重,上涨艰难。而连玉米指数图表显示价格进入中期调整,下一目标位是1505—1480这一区域。所以我们根据目前的基本面及技术面,认为玉米期价将维持弱势震荡,中期的目标是1500元/吨左右。

    后市我们应该注意宏观经济及原油走势,重点关注国家政策利多的出台,如采取加大收储力度,实施出口补贴,玉米深加工企业补助,加大农村直接补贴力度等措施。

    (作者:黑衣人单位:中瑞金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