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粮价逐步与国际粮价接轨,这当然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得厉害,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比较效益下滑。农民种粮如果缺乏积极性,中国的粮食供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一方面,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出现倒挂,有时相差好几倍,产销商便想方设法走私粮食,套取国家种粮补贴,这也会危及到国内粮食安全。
不过,粮价与国际接轨一经成了国内粮价上涨的代名词,其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粮价不断上调,居民的生活开支势必增加。在其工资收入涨幅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时,他们便增加了生活压力,低收入的居民更是难以承受。就连也需要消费的种粮农民自身,生活开支也增加了,他们也不会感到轻松。
因此,制定新规,推动国内粮价与国际接轨,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接轨,而在于怎样去接轨。
首先,应该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居民的消费能力,接轨最好是走小步,求稳步,不能急于求成。何时制定粮价上调政策,上调的幅度是多大,都要与居民的收入成正比,不能因粮价的上调突然增加居民的负担。否则,高粮价容易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抑制居民消费能力,最终还是会影响种粮农民的收益。
其次,粮价与国际接轨,是个发展概念,不能接高不接低,接涨不接跌。比如今年上半年,国际粮价暴涨,高出国内3倍左右,中国成了粮食价格洼地。此时如果与国际大幅接轨,居民便承受不了。目前国际粮价整体开始回落,其中有的品种回落明显,国内粮食调价便也要参照这个变数。
此外,国内粮价与国际接轨,还需实行弹性操作。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国情不同,粮价关系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地位特殊。粮食价格上调,牵一发动全身,如果只考虑执行刚性规定,一味要与国际接轨,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社会震荡。比如,现在美国的大豆价格低于我国的价格,我们如果只按刚性规定办事,立即与国际接轨,国内的豆农便难以承受,如果没有国家弹性操作的保护,我们的大豆种植业还要不要呢?
国内粮价与国际接轨,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又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接轨是刚性原则,是发展方向,弹性是中国国情,是三者利益的统筹兼顾。只有把刚性规定与弹性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搞顾此失彼,不搞唯接轨而接轨,这样的接轨才能有利于兼顾各方利益,最终实现粮食生产平稳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作者:张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