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浅析政策能否为国内玉米撑起一片天?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0-27  
      近期,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强农、惠农措施,宣布在东北地区按1500元/吨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储,一些市场主体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国内玉米市场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因素,但收购政策能否对东北玉米价格构成有效的支撑作用仍须进一步观察。具体分析:

    托市收购政策并未传递过多的长期看涨信号

    据获获,国家本次在东北地区启动的临时收储数量为500万吨,其中吉林省180万吨,最低收购价为国标二等玉米1.5元/公斤;黑龙江130万吨,最低收购价为国标二等玉米1.48元/公斤;辽宁90万吨、内蒙古100万吨,最低收购价均为国标二等玉米1.52元/公斤。从价格方面来看,标准水分的玉米国储收购价格已达到东北农民此前的心理预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目前东北市场实际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如果国储按国标超1%扣 1.58%的扣水标准来计算,吉林1500元/吨的收购价格折合30水分的潮粮收购价格在1140元/吨,仅较市场价格高出20元/吨或持平。如果按去年较宽松的超1%扣1.2%的扣水标准计算,潮粮收购价格约在1200元/吨左右,可比市场价格每吨高出60-80元,因此留给市场价格的上涨空间相对有限。

    托市收购政策短期内仍难以有效带动市场的收购积极性

    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今年托市收购政策的出台可能仍较难带动贸易企业的收购积极性。原因主要仍在于以下几点:第一,今年东北玉米产量较去年增长明显,市场对下一年度的玉米价格上涨预期较弱,普遍存在看弱心理。去年市场看涨心理则较为强烈,春节之前上市高峰期国家启动了临时存储收购计划,仍有不少贸易商积极收购玉米;第二,由于我国政府在今年的玉米销售季节内,持续对市场采取调控手段,譬如,南方销区储备粮拍卖,南粮北运,东北临时储备玉米拍卖等,导致国内贸易粮经营没有获得正常的季节差价运作空间。

    今年大中型贸易主体纷纷推迟入市、谨慎收购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执行市场收购的国储企业就可能转变为市场的收购主力。只有临时存储玉米收购几乎启动并完成一定的收购数量之后,各大中型贸易企业才有望相继跟进,因此短期内市场行情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农户对目前的玉米价格仍不看好,短期内的售粮积极性依然较高,在国家公布临时收储价格之后,几家大型深加工企业的收购数量不降反升,至少说明目前东北农民对市场价格还是认可的。

    综合分析,虽然此次临时玉米收储政策的出台对市场仍属利好,但是在今年东北玉米大丰收的前提下,500万吨的收储量依然显得较为单薄,加上农户及多数贸易主体均对后市价格走势看弱,因此,收购政策对国内玉米市场的支撑力度仍有待观察。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