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金融风暴中的避风港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0-24  
    进入7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对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商品市场也不再受自身供需的影响而将金融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口粮之一,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控下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跌性,一定程度上在本次金融风暴中起到了较好的避风港效果。

     维稳的产业政策成为调控市场的双刃剑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驶入快车道,全球通胀也在不断加剧,并直接导致了农产品高位运行的格局。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稳定粮食价格一直是政策的指导方针,为应对国际粮价的持续高涨,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调控措施,有效地拟制了玉米价格的过快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美玉米上涨61.8%,美豆涨幅为31.8%,国际原油涨幅为49.4%,而连玉米涨幅仅为12.4%,呈现明显的滞涨格局。但进入7月份,国际形势急转直下,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商品牛市不再,并呈现暴跌的极端行情,短短3个月的时间部分商品跌幅达50%,国内连豆跌幅为43.2%,沪铜跌幅为47.7%,沪胶跌幅为56%,唯有连玉米跌幅仅为15%。从连玉米基本面看,今年国内玉米消费低迷,新粮又丰产,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却在风暴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跌性,主要还是维稳的产业政策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上半年抑制玉米大幅上涨的同时也间接减少了玉米价格的泡沫;同时国家限制出口的政策,使国内玉米出口量大幅萎缩,据海关数据显示,1-9月共出口玉米19万吨,同比减少95.6%,极大地降低了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间接地减少了本次金融风暴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冲击。另外,为防止“谷贱伤农”的局面,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国储积极到市场以最低托市价收购粮食,极大地保障了农户的利润,2008年年初国储在东北收购玉米800万吨极大地缓解了农户卖粮难的问题。

    三中全会惠及农村,产业政策放松初显端倪

     本次三中全会直面‘三农’问题,会上提出农村改革新议案,将建设新农村提上日程,中国分散式的种植方式将逐渐向规模化方式转变,为我国农业发展走向现代化,并逐步向国际市场靠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农村管理制度逐步向国际接轨,而农产品价格却始终脱离国际价格将制约我国农村改革的实施,因此,不久的将来国内农产品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将成为必然,甚至借此金融危机之际,在工业品价格大幅下滑之际而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将成为可能,这不但保护了农民的收入,且对CPI数据影响甚微,而且缩小了与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差价,还可以有效遏制走私粮食出口的现象。

     近期国家产业政策的动向已显示放松的端倪,20日发改委公布的玉米收购价提高至每吨1500元,远远高于去年国储收购二等玉米在辽宁每吨1420元、吉林1400元和黑龙江1380元的价格,预计第一批收购量为500万吨,总收购量或达到1000万吨;同时本周在国储连续拍卖玉米一年后首次出现暂停拍卖的情况。另外,国内玉米及玉米淀粉的需求仍将维持低迷,尤其玉米深加工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国家未来适当放开玉米及玉米淀粉的出口就变得可能,综合各种产业政策的信息或将对玉米市场形成中长期利好支撑。

   连玉米接近成本区,支撑明显

     本次全球金融风暴使所有商品受到极大冲击,虽然连玉米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但在供应增加、消费疲弱的偏空基本面及投资者信心不足的影响下依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不过,国庆过后,连玉米却先于豆类企稳,1600元的成本分水岭形成了明显支撑。相对于豆类的跌停走势,连玉米基本维持在1600-1680的区间宽幅振荡,而且一度在提高收购价的利好刺激下冲击1700元,虽然随后受豆类再次暴跌的拖累回落,但成交量明显萎缩,跌势温和,显示杀跌动能明显不足,短期1600元的底部支撑依旧有效。

     综合分析,中国的玉米市场在自给自足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控下,一定程度上回避了金融风暴带来的巨大冲击,而且国家的惠农政策对玉米形成中长期利好,遏制了连玉米的下跌空间。但全球金融动荡对投资者带来的信心受损仍有待恢复,市场做多仍显犹豫,加上国内供需宽裕的基本面短期对玉米市场依旧压力犹存,也使连玉米处于上下两难的境地。预计近期连玉米仍将维持在1600-1700元的区间振荡,等待市场回暖后,仍有上攻的欲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