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开展小麦最低价收购的第三年,市场总体情况和前两年大致相似,今年小麦市场的“秋季攻势”能否重现呢?这要具体分析往年小麦秋季攻势产生的原因在今年是不是还存在,以及今年又有哪些新的市场变化。
过去两年小麦期现货行情分析
2006、2007年10月份小麦期、现货价格上涨有以下几个原因:
1.后收购期小麦货源减少
2006年是政府实施小麦最低价收购的第一年,为保障农民种粮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在2006年开始实施小麦最低价收购,以远高于当时市场价的价格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吸引了大批农民的积极向中储粮收储点出售小麦,甚至交售了过头粮,导致政府当年收购了4200万吨小麦,农民小麦库存急剧下降。在收购后期,农民已经没有多少余粮供应市场,而一直观望的面粉加工企业则基本没有维持较大库存。2007年,政府按照2006年的价格水平进行小麦最低价收购,鉴于上年的先低后高的小麦价格走势,农民产生了严重的惜售心理,更多的小麦被农民存贮待涨。当年政府仅仅收购了2900万吨小麦,同样,面粉加工企业限于资金、仓储等条件,加之收购后期高走的小麦价格,也没有保持较大库存。与此同时,最低价小麦竞价销售工作没有及时大量开展,这就导致了在9、10月份后,小麦现货市场货源出现暂时的供给不足。
2、小麦需求短时间内增加
每年的9、10月份,气温逐渐转凉,节日也逐渐增多,学生开学、农民工返城等等因素使得短期内面粉消费量增加,面粉加工企业为迎接消费旺季的来临集中备货,导致短期需求剧增,而前期自己收购的小麦库存也基本消耗完毕,使得面粉加工企业不得不追高抢购小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9、10月份,面粉厂不惜成本的抢购小麦,同当时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也有很大关系。当时,政府还未对面粉出口实行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税甚至配额管理办法。国际粮价暴涨,使得面粉出口利润非常丰厚,许多厂家为获取出口利润,增加了小麦市场的抢购。据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10月份我国出口面粉86978吨,较上月增长32.5%。
3.秋粮价格反季节上涨,带动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扬
由于同为传统口粮以及现在在饲料用途上的替代性,小麦和玉米价格有极强的相关性和相对稳定的比价关系,2006、2007年由于出口商、深加工企业、贸易商的抢购,玉米价格均出现了反季节上涨,而大豆、豆油以及其他植物油期现货价格更是由于美国减产、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原因出现了反季节大幅度上涨,玉米、大豆以及植物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带动了小麦期现货价格在2006、2007年第三季度出现大幅度上涨。
除了以上阶段性原因之外,持续性带动小麦价格上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不断提高小麦最低价水平。今年在麦收前两次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混麦、红麦和白小麦分别提高0.03元/斤和0.05元/斤。二是农民小麦种植成本增加,造成农民一定程度的惜售心理。三是不断上涨的周边农产品价格,甚至不断上涨的CPI指数,都造成了我国小麦价格自2006年起出现底部不断抬高,高点不断刷新的持续上涨趋势。这点在小麦现货和强麦期货价格趋势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今年小麦市场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今年,由于政府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加之中储粮系统以及粮食经销商、面粉加工厂等各种收购主体的抢购,使今年小麦刚一上市,收购价格就高开高走,达到3年来的最高水平。已经高企的小麦价格后期能否继续上涨、能否像2006、2007年一样在秋季出现短时间暴涨就值得考虑了。我们认为,2006、2007年支持小麦出现秋季攻势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年小麦出现秋季攻势的潜力不大。
1.今年已经是第五年小麦丰收,供应压力凸显
2006、2007年分别是连续第三年、第四年丰收,供应压力同样存在,但事情发展总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过5年丰收后,今年的小麦供给压力将大于往年。2006年农民出售了过头粮,民间库存相对不足,2007年农民惜售,充实了农民库存,2008年则表现为政府和民间库存都较为充盈。从统计数字上看,近三年我国小麦节余量分别为481万吨,228万吨,727万吨,仅仅三年的节余量几乎可以使我国维持小麦的安全库存水平。供大于求造成价格趋跌的经济规律早晚要显示在小麦价格上。
2.目前面粉加工企业库存数量相对较大
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小麦价格在9、10月份阶段性上涨后,面粉加工企业可能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三次,提前为即将到来的消费旺季备货应该成为面粉加工企业明智的经营策略。我们从目前的民间收购数量上可以看出来。据统计,截至8月20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麦528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43.3万吨。其中: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390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00.2万吨。也就是说除中储粮系统以外的收购量比上年增加343.1万吨之多。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在今年的小麦收购中,面粉加工企业吸取往年教训,积极和有储存能力的仓库合作,申请成为中储粮收购点,参与最低价小麦收购工作,为将来顺利竞买“临时储存”小麦打下基础。另外,由于政府在去年年底对小麦、面粉出台了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税以及实行配额制管理政策,基本上使小麦和面粉出口陷于停滞,今年面粉厂为出口而抢购小麦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3.政府继续掌控主要粮源,调控市场能力更强
目前政府已经收购了将近4000万吨小麦,已经远远超出计划的2900万吨。而且2006年、2007年收购的小麦拍卖工作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依旧没有停止。目前,2008年最低价收购小麦正在验收中,据粮食部门人员透漏,市场一旦出现暴涨,完全可能在9、10月份就开始拍卖新粮。按照/顷价销售原则,拍卖底价不会超过0.84元/斤。只要拍卖量足够大,满足市场需求,在思想上、行动上严阵以待的政府,是有能力遏止小麦价格暴涨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前一段政府对玉米的强力调控,为遏止玉米价格上涨,政府将去年在东北收购的800万吨玉米不惜以大大低于仓储成本的价格拍卖,而且进行大规模的向玉米销区移库,导致目前玉米价格在青黄不接之际出现反季节下跌。
4.周边粮油产品价格大涨的几率不大
与2006、2007年不同,今年国内外小麦、大豆、玉米、食用植物油等粮油商品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外盘小麦价格在3月份见顶后持续回落,大豆、油脂价格在国内外丰收、供应增加的预期下近期价格也出现下降,国内外玉米也因丰收前景而大幅度回落。这就使国内小麦比价相对偏低的局面大为改观,使小麦价格洼地的投资价值大打折扣。历史不会简单重演。和经验相比,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也许更为重要。目前小麦自身的供需以及周边环境显然和前两年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使小麦期现货价格走势出现不同于以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