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主产区丰收在望 企业盼利润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9-25  
     从大连商品交易所了解到,该所自8月中旬至9月上旬组织来自一些期货经纪公司的专业人士,分别对东北、华北、黄淮地区玉米生产、加工、销售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从各考察团的调查情况看,今年玉米主产区丰收预期强烈,但玉米生产、收购、加工、销售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新情况虽然也反映了产销关系的基本规律,但所传递的市场信息值得引起各方关注。

    收购主体与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各方期待价格到位

    今年,吉林省实行粮食收储企业改制,将市县级的粮库推向市场,这就意味着占总收储能力12%的基层粮库很难获得农发行的贷款支持。市场收购格局变化有利于中储粮、中粮、吉粮、中纺等大型集团化企业以及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深加工企业运作。吉林榆树市某收储库负责人介绍,榆树今年玉米生长良好,预计收购量将超过去年,唯一制约收购量的仍然是老问题———运输,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内蒙古通辽梅花味精公司采购处负责人修处长介绍,由于成本价格上涨,部分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采购积极性不高。

    据了解,2003年以前,东北玉米现货价格波动不大,波动幅度维持在20-30元/吨。2003年上涨到1200元/吨,2005年再度跃升至1400元/吨,截止到2007年底,价格一路上行至1600元/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分工日趋精细化,且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价格的波动频率以及幅度也越来越大,令交易采购等活动变得复杂且难以把握。目前当地农民的信息来源较以前广泛,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也有所提高,如果当地开秤价格不符合农民预期,将会出现农民惜售现象。

    虽然新玉米丰收在望,受制于成本上涨等因素,市场各方对新玉米开秤价均有较高预期。因为据专家测算,东北玉米大致生产成本在300-450元/亩。吉林榆树市粮食部门反映,由于煤炭价格大幅飙升,今年粮库烘干成本会在去年40元/吨的价格基础上翻番。温氏集团公司领导认为新玉米收购价主要有四方面因素决定:农民经营成本、国际原油价格、种子价格、国家政策。估计今年玉米开秤价每斤会提高1.5-2分,每吨将达到1550元。辽宁铁岭市农委张佰岩主任认为,辽宁农民对新玉米的开秤心理价位约为0.75元/斤。

    调查表明,华北、黄淮地区玉米生产成本明显与东北地区相近,今年由于气候好,成本略低,价格预期也大体相同。河南省粮食局的安处长预计,如果国家对于玉米的政策无松动的话,预计价格也只能是小幅上涨。而该省国储库负责人估计今年新玉米的开秤价大约在0.78元/斤,也就是1560元/吨的水平。这个价格较去年0.82元/斤的开秤价有所下降。河南省新乡市八柳树生产队长韩开勋介绍,去年该村玉米的单产水平在1200斤/亩,今年不会低于去年水平。每亩玉米的现金成本约为300元,按照当前的市场收购价1500元/吨,每亩毛收入约在600元。韩开勋表示,去年新玉米达到每斤0.85元左右,因此农民对于新玉米的收益有着很高的期望。而目前玉米价格已降至0.75元/斤的水平,使农民产生了较大的忧虑。村民表示,不会以低于0.70元/斤的价格出售手中的玉米,并认为1500元/吨是较正常的价格水平。也有局部现象使农户产生高预期,山东寿光有农户表示,只要开秤价不低于0.84元就全部卖掉,但如果开秤价高于0.90元/斤就会等高价再卖,因为当地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

    饲料玉米消费受到较强抑制小麦替代玉米严重

    按照饲料产量来说,山东已经成为国内饲料产量最大的省份,2007年其产量达到了1300万吨以上。饲料企业发展趋势喜人,一是大型企业饲料产量增速较大,在今年养殖效益不好的情况下,产量仍比去年增长了30%~40%。二是本地饲料产量受养殖效益影响减少,这主要是大型企业培育市场的结果。三是产品结构向配合饲料转移,这主要是养殖规模化和养殖户对原料的采购难度增加的结果。四是中小型饲料企业生产竞争力逐步丧失,大型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山东涌现出的强势饲料企业———六和集团,集团在竞争中胜出后,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突出反映了这一趋势。一是微利经营,公司每吨饲料的盈利平均不能超过20元/吨;二是密集开发,集团在山东各地大量成立饲料公司,平均一个县就有一两个;三是走和养殖者共同盈利的道路,公司对业务的考核标准从以销量为标准变为以“为养殖者带来多少效益”为标准,使养殖者和公司的发展结为一体;四是产业链战略,公司和养殖者签订的养殖合同,包括禽苗的引进,肉禽的销售,以及通过与政府、银行合作,为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等。目前六和的鸭料占55%,肉鸡料占25%,猪料和蛋鸡料各占10%,多数为全价配合饲料。今年山东的畜禽容量呈增长趋势,与六和的带动是分不开的。

    自2007年末开始,安徽小麦替代玉米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当地小麦产量超过了玉米,小麦为1000万吨左右,而玉米只有300万吨左右,而且当地小麦质量偏差,导致了本地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价格200元/吨。山东小麦价格高于玉米价格,但本地小麦替代玉米的现象也十分严重。这种替代更多的是出于对蛋白原料(豆粕)价格的考虑,小麦中蛋白的含量要明显低于豆粕,但高于玉米。这种大规模的替代从今年3月份开始。据介绍,某企业去年用玉米600吨,小麦100吨,今年正好相反。有的饲料产品出现玉米添加为零的情况。可见,饲料企业玉米消费今年受到了较强的抑制,蛋白原料昂贵,导致了消费结构变化。预计这种情况在某个时期会有所改善。

    河南省今年饲料企业呈现利润下降趋势,但也不是坏事。郑州开创饲料厂采购经理曾庆业说,河南本地的饲料企业有规模小且分散的特点,企业运转水平落后于山东的大型企业,这直接导致了饲料生产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由于规模化经营趋势的增强和这两年饲料原料价格高企,本地的自配料市场开始萎缩,包括大型的养殖场也开始到饲料企业去采购,而且产品的需求结构也有所转变,从浓缩饲料为主,逐步向全价饲料转变。

    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始洗牌行业处于低迷状态

    近几年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涉及到酒精、淀粉、生化、生物制药、二乳酸等,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生产占有很大份额。河南孟州河阳酒精加工厂是当地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年消耗玉米45万吨。总工程师职承平介绍,河南近年来酒精加工企业增加到20多家,当地玉米产量远远不能满足该企业需求,需要到周边县市采购。河阳的玉米收购价格在1640元/吨,酒精价格只有5250元/吨,而生产一吨酒精的成本在5700~5800元,因此,酒精加工的一种高蛋白饲料副产品成为企业目前的主要利润来源。但这种副产品市场价格浮动相当大,每吨最低1400元,最高2150元,正常价格是1700元,基本与玉米价格持平。

    我国年产各种淀粉超过1000万吨,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淀粉占80%以上,目前,玉米淀粉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吉林,三省玉米淀粉总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近几年淀粉和深加工项目逐渐向大规模、高层次发展,行业洗牌序幕已开启。据山东沂水县青援食品有限公司和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反映,随着近期玉米价格的上涨,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很大的压缩,行业整体不景气。国家出口退税的取消使企业出口量下降,各厂库存增大,产品价格较低。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到饲料蛋白原料涨价影响,玉米淀粉的副产品如玉米油等价格很好,使企业的经营模式变成“以副养主”。2006年以来的淀粉市场开始了整合,很多年生产能力在5~10万吨的小企业纷纷倒闭。目前的行业利润对于大企业没有太大问题,但80%的中小企业退位造成全行业玉米用量下降。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年消耗玉米33万吨,可转化淀粉28万吨,再由淀粉转化成麦芽糖、麦芽糊精、口服葡萄糖。企业的玉米来源主要是黄淮地区,东北玉米较少,因为东北玉米采用了高温烘干。高温烘干会破坏玉米淀粉的结构,从而导致玉米的出粉率低,淀粉质量差,无法再进行下一步精深加工。预计进入第四季度,国内的消费需求好转,玉米淀粉产业的利润也将回升。

    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允许的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四家公司之一,目前对玉米的消耗量保持稳定,企业目前正在努力进行节能降耗,通过内部技术革新来化解玉米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公司主管采购和生产的王总和周总介绍,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年加工玉米近300万吨的生产能力,拥有44万吨/年的乙醇产量。公司去年消耗玉米近160万吨,主要在国内玉米主产区采购,其中东北产区采购烘干玉米110万吨。运输方式主要采用铁路运输,比例高达80%。预计玉米在乙醇产业的用量在今后几年不会有显著的增长。

    养殖业在结构调整中增长饲料市场紧随变化

    饲料企业的生产状况由养殖业发展决定,而近年来,各地的养殖业结构随着市场变化在不断进行着调整。山东省大型饲料企业寿光中慧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在山东共有23个分厂,其中玉米月用量在1万吨左右,公司生产的饲料以鸡和鸭禽类饲料为主,除下属的养殖场消耗外全部在周边50公里以内销售,市场比较固定。7月份以前鸡料生产占20%,鸭料生产占80%,8月份以来根据市场及利润结构进行了调整,鸡料产量提升至30%~35%,鸭料调整到65%~70%。从近期市场情况看,鸡料需求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鸭料呈下滑趋势,而猪料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势头。预计这种局面年底前不会改变。

    山东养殖业较为发达,但盈利能力却不尽相同。其中,生猪养殖保持较稳定的增长,但肉鸡养殖却处在亏损边缘,肉鸭养殖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不过近期看,肉鸡在双节到来之际价格有往上走的趋势,目前毛鸡价格约4.38元/斤。但鸡苗的价格波动太大,为肉鸡养殖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四五月每只鸡苗价格在5.5元左右,而六七月回落到0.8元左右,8月又回升到4.2元左右。目前,鸡只补栏较为积极,但鸭只补栏不积极;散养猪户补栏不积极,规模化养殖户由于对猪肉价格因素考虑相对较小,所以补栏较为积极。

    安徽省整个饲料行业自7月份以来饲料产量大幅下降,大部分饲料企业的产量只有5月份水平的50%~80%,按照正常的饲料生产规律,第三季度是饲料生产的最高峰,而今年却有可能是最低的。主要原因与本地的畜禽或者说饲料产品结构有关。本地重点是禽类养殖,而无论是禽蛋还是禽肉价格在第二季度的时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而此时饲料原料价格却创下了历史最高价,这导致养殖效益大幅缩水。禽类养殖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户只能选择空栏,而空栏的影响最终在第三季度中显示了出来。因为本地禽类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所以以禽类生产为主的饲料企业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产量下降了20%,中小型企业下降幅度更大。但由于上海、浙江和江苏南部等发达地区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和养殖成本的增加,这些地区的养殖业正向安徽转移,将给安徽畜牧业注入增长潜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