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市场 » 正文

美洲农商盼中国进口玉米大商所捍卫玉米定价权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9-23  
     华尔街灾难频发。全体大宗商品暴涨暴跌中国市场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品种似乎可以游离于难以驾控的全球市场那就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王牌品种--玉米期货。玉米是世界期货市场的第一个品种和全球成交量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商品期货品种也是大商所的主力品种。今年上半年玉米期货价格涨幅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与国际期货价格的相关性比去年降低这充分说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期货市场中起到了明显效果大连玉米期货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市场的高度关注参与玉米期货交易的客户越聚越多反映出相关企业管理风险水平的提高。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在第二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这样阐述玉米期货独特的特点。

    9月17日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阿根廷等国的知名玉米产业的专家以及期货界精英受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邀请齐聚大连商讨玉米产业以及玉米期货业的发展。显而易见各方面对于全球玉米市场的未来存在较大的分歧尤其是美洲的玉米农场主与中国的玉米消费者的一场博弈已悄然展开。

    美洲玉米商家等待中国玉米进口这一天

    来自美国的Freed先生出生在伊利诺伊州中西部一个小农场他目前服务于ADM投资者服务公司这是一家期货结算公司在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设有办事处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每天对于商品市场走势发表两次评论。这次他用大量的数据阐释未来玉米价格可能的走势但是他直言不讳地强调未来玉米走势的一个最关键因素和一个最大的未知数在于中国是否以及何时需要通过进口玉米来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何时进口玉米?中国进口玉米是否会成为国际农产品市场又一个重要节点?

    与大豆等农产品相比中国玉米一直保持自给状态甚至还可以少量出口到日本。但是这种形势可能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方言指出, 随着玉米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未来中国的玉米年需求将达到3500亿斤以上但是现实的产能却只有2850亿斤。可以预见未来通过玉米进口弥补缺口的趋势将难以避免。

    从中国近年来大宗商品进口的经验不难看出一旦中国对某项商品启动大规模进口国际市场价格将会大幅上涨这一点可以从铁矿石、原油、大豆等商品的行情中得到体现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这已变成了一条铁律。业界呼吁利用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捍卫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对此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曲立峰认为:国内各类农产品期货品种当中大连玉米期货品种价格的日内平均波幅最小玉米期货品种成交量与持仓量的比值在国内各期货品种当中也是最低的这显示出大连玉米市场相对的稳定性市场风险较小保持了与周边市场相比相对的独立性。

    大连玉米期货自重新上市以来前三年交易量年增长率超过200%2006年持仓量接连刷新中国期货市场单个商品期货持仓总量的历史纪录当年该品成交量占全国期货市场成交总量的30%位列第一。目前大商所之所以能紧握玉米市场的自主定价权与目前玉米国内的自给状态有关同时也与大商所玉米期货品种得到投资者和现货商家的广泛参与有关但业界担心的是一旦未来中国需要启动玉米进口此种情况还能否持续。

    中美玉米消费政策存在根本的矛盾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产区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40%是全球最重要的玉米出口国。

    2007年美国政府推出了新的《新能源法案》该法案涉及乙醇能源产量的部分将对美国甚至全球玉米市场的走势产生深远的影响。出生于中国台湾的林文荣博士长期受聘于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负责粮油供求分析以及农业政策、农业生物技术和生物燃料研究深谙美国能源政策对于玉米等农产品市场的深远影响。他说《新能源法案》通过后的十年内美国玉米乙醇生产所需要的玉米量将消耗掉所有用于出口的玉米《新能源法案》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的价格进一步激化了粮食与燃油的辩论。

    2007年美国《新能源法案》规定到2015年之前美国玉米乙醇的用量将达到150亿加仑并持续到2022年到

    2022年符合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玉米和纤维素生物能源)产量将达到360亿加仑。2022年之前将燃料效率提高40%达到每加仑可供小汽车和卡车行驶35公里。在2022年规定的360亿加仑中210亿加仑生物燃料必须来自纤维素燃料、生物质柴油和其他高级生物燃料。

    2008年美国玉米乙醇的产能已经达到120亿加仑2008/09年度预计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用量将达到41亿蒲式耳远高于2007/08年度的30亿蒲式耳。美国新农业法案整体提高了过去两年的玉米和大豆的价格水平预计2015/16年度大豆价格将较2007/08年度的价格高出0.6美元/蒲式耳

    玉米价格将较2007/08年度高出0.3美元/蒲式耳。

    路易达孚(北京)贸易公司谷物贸易经理GuyH.Allen也认为美国和欧洲发展生物燃料的计划为生物燃料提供补贴和法律保障导致大量玉米和植物油被用于制造生物能源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商品的价格。在过去4年玉米加工上涨的部分中有75%来自原油价格上涨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新能源法案》符合美国农商的利益也是美国能源独立国策的要求总体上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体现。但是这一政策走向与中国等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相背离也不符合这些国家的利益。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而耕地面积有限因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供应将长时间保持紧平衡的状态以玉米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将会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因而国家发改委已明令禁止新的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生产厂的建设。

    即便如此美国的《新能源法案》仍然会对全球的玉米市场施加主导性的影响目前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度的但如果玉米出现净进口的局面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中国玉米产业界不得不重新面对这一局面的到来以免重蹈大豆产业的覆辙。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